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76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其特征是:所述线夹包括左夹体、右夹体和两个平行的连接栓;所述左夹体和右夹体面对面设置于连接栓上,并且在左夹体和右夹体之间形成线缆通道和引流线通道;所述左夹体与连接栓螺纹配合,所述右夹体与连接栓滑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机器人带动左夹体和右夹体的夹紧,以简化机器人结构以及降低机器人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电接火配件,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
技术介绍
在带电接火领域,并沟接火线夹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并沟线夹的使用涉及线缆剥皮和线夹安装两部分,针对线缆剥皮,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手持式线缆剥皮器和手动绝缘杆式线缆剥皮器;针对线夹安装,目前采用较多的是人工直接安装和手动绝缘杆式线夹一体化绝缘接线装置;导线剥皮和线夹安装由两套工具分两道工序完成,安装过程复杂,耗时长,在带电操作过程中,需要人工近距离操作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绝缘斗臂车的使用也受场地的限制,通用性较差。配网带电作业全流程主要包括绝缘导线剥皮、带电断接引线、绝缘覆盖等作业任务,其中以并沟线夹接火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目前由于线夹的结构因素,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机器人不易闭合该线夹,亦或导致机器人的结构复杂,重量大,不易携带。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便于机器人全自动作业的线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结构简单,便于机器人带动左夹体和右夹体的夹紧,以简化机器人结构以及降低机器人重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其特征是:所述线夹包括左夹体、右夹体和两个平行的连接栓;所述左夹体和右夹体面对面设置于连接栓上,并且在左夹体和右夹体之间形成线缆通道和引流线通道;所述左夹体与连接栓螺纹配合,所述右夹体与连接栓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左夹体包括左压块和位于左压块外侧的左绝缘罩,所述右夹体包括右压块和位于右压块外侧的右绝缘罩。优选的,在左压块和右压块相向的面上均具有线缆槽和引流线槽;所述线缆通道由两个所述的线缆槽对接形成,所述引流线通道由两个所述的引流线槽对接形成;所述左压块与连接栓螺纹配合,所述右压块与所述连接栓滑动配合。优选的,所述左压块与所述左绝缘罩之间通过两根弹簧连接,所述连接栓的头部穿过右绝缘罩并且连接有固定扭矩螺母,同时实现右压块与右绝缘罩之间的相对固定。优选的,所述线缆槽与所述引流线槽内设置有齿槽。优选的,所述左绝缘罩和所述右绝缘罩的上侧背向弯折设置,以供线缆从上至下进入到线缆槽内。优选的,所述左绝缘罩背向右绝缘罩的一侧上设置有定位框,在定位框上具有供左绝缘罩的背面定位导向的定位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将其安装至配网作业机器人后,便于机器人带动左夹体和右夹体的夹紧,以简化机器人结构以及降低机器人重量,便于机器人的全自动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网带电全流程作业机器人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网带电全流程作业机器人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剥线行走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前抱线夹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板、旋转组件和安装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线定位夹紧装置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抱线夹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向定位夹紧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夹安装装置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线夹的示意图图1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右夹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11对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配网带电全流程作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以及安装于底板1上的剥线行走装置2、导线定位夹紧装置4和线夹安装装置3。如图3-5所示,所述剥线行走装置2包括驱动机构23、剥线机构22和抱线行走机构21。所述抱线行走机构21具有供线缆进入的抱线通道2113和设置于抱线通道2113内壁上的导向片2114。所述剥线机构22具有剥线刀具221和刀具调节组件222,所述剥线刀具221设置于抱线通道2113的沿线上,所述刀具调节组件222与剥线刀具221连接,以调节剥线刀具221与线缆6之间的夹角,同时能够调节剥线刀具221进出抱线通道2113。所述驱动机构23与抱线行走机构21连接,并能带动抱线行走机构21和剥线刀具221绕线缆转动,以及当抱线行走机构21相对于线缆转动时,导向片2114与线缆外表面配合驱使抱线行走机构21以及底板1沿线缆6轴向移动。如图6-8所示,所述导线定位夹紧装置4包括导线定位机构41和引流线夹紧机构42。所述导线定位机构41包括供线缆进入的线缆定位通道4113和供引流线穿入的引流线导向通道4114,所述线缆定位通道4113与抱线通道2113对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引流线夹紧机构42设置于引流线导向通道4114的沿线上。如图2、9、10所示,所述线夹安装装置3包括线夹31、线夹闭合机构32和注胶机构33;所述线夹31具有与线缆定位通道4113对应的线缆通道314和与引流线导向通道4114对应的引流线通道315;所述线夹闭合机构32与线夹31连接,以带动开启状态下的线夹31闭合;所述注胶机构33与线夹31连接,以对闭合状态下的线夹31内部注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剥线行走装置2、线夹安装装置3和导线定位夹紧装置4从底板1的一端朝向另一端方向依次排列。在底板1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吊杆11,所述吊杆11上具有吊环111,该吊环111可供吊绳穿过,以将本专利技术吊装至线缆上。具体如图3-5所示,所述抱线行走机构21包括底座212、前抱线夹211和前抱线开合驱动组件213。所述底座212转动连接于底板1的安装板12上,并且与驱动机构23连接。所述前抱线夹211包括左抱线块2112和右抱线块2111,所述左抱线块2112和右抱线块2111呈对称状态滑动安装于底座212上,并且在所述左抱线块2112和所述右抱线块2111相向的面上均具有抱线槽21131,所述抱线通道2113由两个所述的抱线槽21131对接形成。所述前抱线开合驱动组件213安装于底座212上,并且与左抱线块2112以及右抱线块2111连接,以带动左抱线块2112和右抱线块2111相向或是背向移动。底座212的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212包括旋转板2121和U型座2122;所述U型座2122通过螺钉固定于旋转板2121的侧面上,以供剥线机构22、前抱线夹211和前抱线开合驱动组件213安装;所述旋转板2121背向U型座2122的侧面上具有旋转组件,并且所述旋转板2121通过旋转组件安装于底板1的安装板12上。如图5所示,旋转组件包括转环2122和导向环2123;所述转环2122通过螺栓安装在旋转板2121的侧面上;所述导向环2123周向可以转动套装在转环2122上,并且导向环2123同时通过螺钉固定于安装板12上,以此实现底座212在安装板12上的转动式配合。为了能够便于线缆6能够顺利进入到左抱线块2112和右抱线块2111中,在安装板12和旋转板2121上开设有上避让口21211,在转环2122和导向环2123上也均开设有线缆进口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其特征是:所述线夹(31)包括左夹体(311)、右夹体(312)和两个平行的连接栓(316);/n所述左夹体(311)和右夹体(312)面对面设置于连接栓(316)上,并且在左夹体(311)和右夹体(312)之间形成线缆通道(314)和引流线通道(315);/n所述左夹体(311)与连接栓(316)螺纹配合,所述右夹体(312)与连接栓(316)滑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其特征是:所述线夹(31)包括左夹体(311)、右夹体(312)和两个平行的连接栓(316);
所述左夹体(311)和右夹体(312)面对面设置于连接栓(316)上,并且在左夹体(311)和右夹体(312)之间形成线缆通道(314)和引流线通道(315);
所述左夹体(311)与连接栓(316)螺纹配合,所述右夹体(312)与连接栓(316)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其特征是:所述左夹体(311)包括左压块(3112)和位于左压块(3112)外侧的左绝缘罩(3111),所述右夹体(312)包括右压块(3121)和位于右压块(3121)外侧的右绝缘罩(3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配网全自动作业的线夹,其特征是:在左压块(3112)和右压块(3121)相向的面上均具有线缆槽(31121)和引流线槽(31122);
所述线缆通道(314)由两个所述的线缆槽(31121)对接形成,所述引流线通道(315)由两个所述的引流线槽(31122)对接形成;
所述左压块(3112)与连接栓(316)螺纹配合,所述右压块(3121)与所述连接栓(316)滑动配合。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桂明陈永志梁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清大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