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瓦和光伏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364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瓦和光伏屋顶,其中,光伏瓦包括瓦基板和至少一个光伏组件;瓦基板包括:底板区;至少一个承载板区,位于底板区的至少一侧,承载板区沿瓦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粘接体,光伏组件通过粘接体与所述承载板区粘接固定,且光伏组件及承载板区与各相邻的两个所述粘接体围成第一散热通道;两个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于底板区的两侧,至少一个弯折连接区另一侧连接承载板区;底板区及弯折连接区与所述光伏组件围成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第二散热通道连通;至少一个连接结构,至少承载板区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上述方案,既能提高光伏组件散热能力。又可降低后续光伏屋顶的返修、部件更换维护等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瓦和光伏屋顶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瓦和光伏屋顶。
技术介绍
BIPV(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与新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安装并与建筑形成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发挥建筑材料的功能(如遮风、挡雨、隔热等),又发挥发电的功能,使建筑物成为绿色建筑。BIPV具有多种不同的安装形式,比如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和光伏天棚等。现阶段光伏屋顶多为构件式BIPV,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将镀锌铝合金背板组件边框做成锁扣结构,替代或覆盖于屋顶建材的一种光伏屋顶安装方式,可直接替代屋顶彩钢瓦,该方案由于光伏组件完全贴合在金属瓦面上,组件散热较差,屋顶此外该方案接线盒同样是在室内,也存在屋顶系统防火能力差,无法安装保温隔热系统,以及屋顶接线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光伏瓦和光伏屋顶,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散热能力差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伏瓦,包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包括:/n瓦基板和至少一个光伏组件;/n所述瓦基板包括:/n底板区;/n至少一个承载板区,位于所述底板区的至少一侧,所述承载板区沿所述瓦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粘接体,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粘接体与所述承载板区粘接固定,且所述光伏组件及所述承载板区与各相邻的两个所述粘接体围成第一散热通道;/n两个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区的两侧,至少一个所述弯折连接区另一侧连接所述承载板区;所述底板区及所述弯折连接区与所述光伏组件围成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连通;/n至少一个连接结构,至少所述承载板区连接所述连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包括:
瓦基板和至少一个光伏组件;
所述瓦基板包括:
底板区;
至少一个承载板区,位于所述底板区的至少一侧,所述承载板区沿所述瓦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粘接体,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粘接体与所述承载板区粘接固定,且所述光伏组件及所述承载板区与各相邻的两个所述粘接体围成第一散热通道;
两个弯折连接区,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区的两侧,至少一个所述弯折连接区另一侧连接所述承载板区;所述底板区及所述弯折连接区与所述光伏组件围成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连通;
至少一个连接结构,至少所述承载板区连接所述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区包括沿所述瓦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光伏组件粘接区和排水槽;
所述排水槽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另一侧连接所述光伏组件粘接区;
所述粘接体粘接于所述光伏组件粘接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锁边结构,各所述弯折连接区均连接有所述承载板区,一所述光伏瓦的瓦基板的一侧的锁边结构能够与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瓦基板的另一侧的锁边结构锁合;或,
所述连接结构为搭接结构,一所述光伏瓦的瓦基板的一侧的搭接结构能够搭接在相邻的所述光伏瓦的瓦基板的另一侧的所述弯折连接区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瓦基板在设置两个所述承载板区的情况下,两个所述承载板区的所述光伏组件粘接区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区的中部隆起有凸棱,所述凸棱沿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曹方方孟夏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