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优化传输信息的跟驰控制模型、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跟驰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优化传输信息的跟驰控制模型、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车辆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导致交通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拥堵问题。交通拥堵不仅会增加社会成本,并造成能源与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加重环境的污染[1]。城市交通尾气排放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不断危害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为研究交通系统内在运行的机理,国内外学者[1-10]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61年,Newell通过运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车辆跟驰模型首次定义了优化速度函数。1995年,Bando通过构建优化速度模型来模拟实际道路中车辆发生拥堵时产生的时走时停的现象。紧接着,很多专家学者利用优化速度模型建模的思想,构建了一系列改进的模型。众多研究成果中,CM跟驰模型在研究拥堵控制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可用来揭示多种交通现象,而且在数值模拟中算法简洁,适用于描述复杂的交通控制问题。1999年,Konishi等利用CM跟驰模型,通过设置时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优化传输信息的车辆跟驰控制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优化传输信息的车辆跟驰控制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模型为:
yi(n+1)=vi-1(n)t-vi(n)t+yi(n)
其中:vi(n)和yi(n)分别表示n时步第i辆车的速度和位置,设车队中共有N辆车,i的取值为1到N-1;t表示松弛时间,ui(n)和(yi(n))分别表示在n时步第i辆车的优化传输信息的反馈控制项和优化速度项,其计算方法分别为:
式中ηi(n)、ζi(n)分别表示在n时步车队中速度最大的车辆的速度值、第i辆车与第i-1辆车之间的间距、第i辆车的距离参数,η为最大安全距离;k是交通控制系统的反馈增益,表饱和函数,且为:
2.一种基于优化传输信息的车辆跟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基于优化传输信息的车辆跟驰控制模型;
步骤二:根据所述车辆跟驰控制模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控制;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跟驰控制模型为:
yi(n+1)=vi-1(n)t-vi(n)t+yi(n)
其中:vi(n)和yi(n)分别表示n时步第i辆车的速度和位置,设车队中共有N辆车,i的取值为1到N-1;t表示松弛时间,ui(n)和分别表示在n时步第i辆车的优化传输信息的反馈控制项和优化速度项,其计算方法分别为:
式中ηi(n)、ζi(n)分别表示在n时步车队中速度最大的车辆的速度值、第i辆车与第i-1辆车之间的间距、第i辆车的距离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光含,汤瑞,王可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