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位移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98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变形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小位移识别方法,包括内容:S1,通过待测区域内多个处于拉伸且具有弹力状态的张力感应模块感应位移量,由拍摄模块实时拍摄待测区域内全部张力感应模块的区域图像;S2,通过处理模块实时获取区域图像添加时间标识后发送至识别模块,由识别模块识别每个区域图像中张力感应模块内多个标识点间的标识间距并添加距离标识;S3,由处理模块获取添加了距离标识的区域图像,并根据时间标识顺序判断同一个张力感应模块间的距离标识是否产生位移,当产生位移时,由处理模块将位移量通过网络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弹力的变化带动标识点产生位移,再通过图像自动识别,提高微小位移监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小位移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变形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微小位移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建设活动以及采矿活动会在部分地区形成具有特殊构造的边坡、隧道和矿区,在这些区域中,地质结构通常不够稳定而会产生位移和变形等变化,严重时会导致这些区域产生地质灾害等,所以,对边坡、隧道或矿区的变形监测非常重要。目前针对变形监测通常采用GNSS全站仪和图像监测等方式进行,但是,在监测过程中,只能在位移或变形达到一定后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在位移或变形量非常小时是不能监测到的,导致监测结果滞后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微小位移识别方法,以解决监测结果滞后性大的问题。本方案中的微小位移识别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内容S1,通过待测区域内多个处于拉伸且具有弹力状态的张力感应模块感应位移量,由固定位置的拍摄模块实时拍摄待测区域内全部张力感应模块的区域图像;内容S2,通过处理模块实时获取区域图像添加时间标识后发送至识别模块,由识别模块识别每个区域图像中张力感应模块内多个标识点间的标识间距并添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小位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n内容S1,通过待测区域内多个处于拉伸且具有弹力状态的张力感应模块感应位移量,由固定位置的拍摄模块实时拍摄待测区域内全部张力感应模块的区域图像;/n内容S2,通过处理模块实时获取区域图像添加时间标识后发送至识别模块,由识别模块识别每个区域图像中张力感应模块内多个标识点间的标识间距并添加距离标识;/n内容S3,由处理模块获取添加了距离标识的区域图像,并根据时间标识顺序判断同一个张力感应模块间的距离标识是否产生位移,当产生位移时,由处理模块将位移量通过网络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小位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内容S1,通过待测区域内多个处于拉伸且具有弹力状态的张力感应模块感应位移量,由固定位置的拍摄模块实时拍摄待测区域内全部张力感应模块的区域图像;
内容S2,通过处理模块实时获取区域图像添加时间标识后发送至识别模块,由识别模块识别每个区域图像中张力感应模块内多个标识点间的标识间距并添加距离标识;
内容S3,由处理模块获取添加了距离标识的区域图像,并根据时间标识顺序判断同一个张力感应模块间的距离标识是否产生位移,当产生位移时,由处理模块将位移量通过网络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位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S3中,由处理模块识别区域图像中张力感应模块的分布方位信息,并在产生位移时根据分布方位信息判断位移方位,由处理模块将位移方位通过网络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位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S3中,由处理模块将产生位移的多个独立张力感应模块间的标识点绘制成移位网格,并通过网络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小位移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S3中,由处理模块根据移位网格中张力感应模块间的标识点是否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华胡运兵肖勇杨金胡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