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及其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89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变速箱前壳上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气道预留结构、第二气道预留结构、第三气道预留结构、第四气道预留结构和多个用于气道加工的工艺孔。第一气道预留结构和第二气道预留结构的一端分别朝向变速箱前壳的外周面,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安装位。第四气道预留结构的一端位于变速箱前壳的内侧面,另一端位于变速箱前壳的外侧面上除第一安装位以外的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对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进气通道集成化通用设计,可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的安装匹配要求,并减少变速箱前壳内部气道干涉风险,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AutoTransmission,AMT)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商用车汽车变速器的发展,操作的舒适性和简易性越来越被市场所重视,因此AMT变速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AMT变速箱是在传统的手动齿轮式变速器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揉合了AT和MT两者优点的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AMT既具有普通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了原手动变速器齿轮传动的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易制造的长处。在机械变速箱总体传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加装微机控制的自动操纵系统来实现换挡的自动化。因此AMT实际上是由一个自动换挡系统来完成操作离合器和选、换档的工作过程,由于AMT变速箱是在现手动变速器上进行改造的,保留了绝大部分原总成部件,只改变其中手动操作系统的换档杆部分,生产继承性好,改造的投入费用少,非常容易被生产厂家接受。如图1所示,现有AMT变速箱的离合器执行器气道布置和制动器气道布置中,AMT变速箱离合器执行器(图1中只示意了离合器执行器安装接口a2,未示意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a3固定安装在变速箱前壳a1上,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a3需要引入一定压力的气源才能正常工作。现有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a3气源的引入,需要通过AMT变速箱换挡执行器(换挡执行器未示意在图1中)引入整车气源,再从通过换挡执行器(换挡执行器会对气源通断进行控制)将气源分配在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a3中,而换挡执行器与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a3之间的气源传输则通过离合器执行器进气管总成a4和制动器进气管总成a5进行传输,离合器执行器进气管总成a4和制动器进气管总成a5均为裸露在变速器前壳a1外的管路,离合器执行器进气管总成a4和制动器进气管总成a5均通过变速器前壳a1内的气道获取气源并将气源分别传输给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a3。离合器执行器进气管总成a4和制动器进气管总成a5为专用设计进气管总成,一端固定安装在变速箱前壳a1上,一端分别安装在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a3上,其位置、数量以及结构均固定。现有AMT变速箱的离合器执行器气道布置和制动器气道布置存在以下不足:(1)离合器执行器的进气道和制动器的进气道安装布置位置固定,匹配不同型号(或不同厂家)的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时,进气道结构调整困难,需要重新设计进气管总成,或调整变速箱前壳结构设计,设计变更复杂、成本高。(2)变速箱前壳内腔空间狭窄,腔体内部气管布置困难,布置起来有干涉风险,增加专用进气管总成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在不改变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总成外观结构及安装接口的情况下,通过对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进气通道集成化通用设计,可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的安装匹配要求,并减少变速箱前壳内部气道干涉风险,降低制造成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包括安装在一起的变速箱前壳和变速箱中壳,变速箱前壳的远离变速箱中壳的外侧面设有用于安装离合器执行器的第一安装位和用于安装制动器的第二安装位;变速箱前壳上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气道预留结构、第二气道预留结构、第三气道预留结构、第四气道预留结构和多个用于气道加工的工艺孔;第一气道预留结构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位于第二气道预留结构的两侧,第一气道预留结构上设有第三气道预留结构;第一气道预留结构和第二气道预留结构的一端分别朝向变速箱前壳的外周面,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安装位;第四气道预留结构的一端位于变速箱前壳的内侧面,另一端位于变速箱前壳的外侧面上除第一安装位以外的位置。一些实施例中,在变速箱前壳的外侧面,第一安装位位于第二安装位的上方,第一气道预留结构、第二气道预留结构、第三气道预留结构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均位于第一安装位的上方。一些实施例中,变速箱前壳和变速箱中壳相互接触的两个内侧面设有三对相互对接的接触孔;变速箱前壳上的三个接触孔分别与第一气道预留结构、第二气道预留结构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接触;变速箱中壳上的三个接触孔分别用于与换挡执行器对接。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道预留结构至少部分裸露于变速箱前壳的外侧面;以及第二气道预留结构至少部分裸露于变速箱前壳的外侧面;以及第四气道预留结构一端裸露于变速箱前壳的外侧面,另一端裸露于变速箱前壳的内侧面。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气道预留结构一端裸露于变速箱前壳的外侧面,另一端位于第一气道预留结构内部。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的应用方法,所述应用方法包括:根据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的结构特征处理得到进气道加工策略;根据进气道加工策略,通过至少一个工艺孔对第一气道预留结构和第二气道预留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气道加工形成用于为离合器执行器送气的进气通道,并通过至少一个工艺孔对第三气道预留结构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气道加工形成用于为制动器送气的进气通道;对第三气道预留结构进行气道加工时,先对第一气道预留结构进行气道加工形成第一气道,再对第三气道预留结构进行气道加工形成与第一气道连通的第三气道。一些实施例中,离合器执行器的结构特征包括离合器执行器气缸直径大小;制动器的结构特征包括制动器进气接口朝向。一些实施例中,加工策略包括:自动变速箱安装小缸径的离合器执行器且制动器的进气接口朝左时,通过工艺孔对第一气道预留结构、第二气道预留结构和第三气道预留结构进行加工形成相应的第一气道、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第三气道与第二气道连通;变速器前壳的内表面上与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位置对应的接触孔将变速器中壳传送的气源分别传送给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第二气道将气源传送给第三气道,第一气道用于将气源传送至离合器制动器,第三气道用于将气源传送至制动器。一些实施例中,加工策略包括:自动变速箱安装小缸径的离合器执行器且制动器的进气接口朝右时,通过工艺孔对第二气道预留结构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进行加工形成相应的第二气道和第四气道;变速器前壳的内表面上与第二气道和第四气道位置对应的接触孔将变速器中壳传送的气源分别传送给第二气道和第四气道,第二气道用于将气源传送至离合器制动器,第四气道用于将气源传送至制动器。一些实施例中,加工策略包括:自动变速箱安装大缸径的离合器执行器时,通过工艺孔对第一气道预留结构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进行气道加工形成相应的第一气道和第四气道;变速器前壳的内表面上与第一气道和第四气道位置对应的接触孔将变速器中壳传送的气源分别传送给第一气道和第四气道,第一气道用于将气源传送至离合器制动器,第四气道用于将气源传送至制动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1、在变速箱前壳浇筑时预留多个气道结构,后期通过工艺孔可选择性加工气道预留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包括安装在一起的变速箱前壳(1)和变速箱中壳(2),变速箱前壳(1)的远离变速箱中壳(2)的外侧面设有用于安装离合器执行器的第一安装位(3)和用于安装制动器的第二安装位(4);其特征在于,变速箱前壳(1)上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第二气道预留结构(6)、第三气道预留结构(7)、第四气道预留结构(8)和多个用于气道加工的工艺孔(9);/n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8)位于第二气道预留结构(6)的两侧,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上设有第三气道预留结构(7);/n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和第二气道预留结构(6)的一端分别朝向变速箱前壳(1)的外周面,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安装位(3);/n第四气道预留结构(8)的一端位于变速箱前壳(1)的内侧面,另一端位于变速箱前壳(1)的外侧面上除第一安装位(3)以外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包括安装在一起的变速箱前壳(1)和变速箱中壳(2),变速箱前壳(1)的远离变速箱中壳(2)的外侧面设有用于安装离合器执行器的第一安装位(3)和用于安装制动器的第二安装位(4);其特征在于,变速箱前壳(1)上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第二气道预留结构(6)、第三气道预留结构(7)、第四气道预留结构(8)和多个用于气道加工的工艺孔(9);
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8)位于第二气道预留结构(6)的两侧,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上设有第三气道预留结构(7);
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和第二气道预留结构(6)的一端分别朝向变速箱前壳(1)的外周面,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安装位(3);
第四气道预留结构(8)的一端位于变速箱前壳(1)的内侧面,另一端位于变速箱前壳(1)的外侧面上除第一安装位(3)以外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变速箱前壳(1)的外侧面,第一安装位(3)位于第二安装位(4)的上方,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第二气道预留结构(6)、第三气道预留结构(7)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8)均位于第一安装位(3)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变速箱前壳(1)和变速箱中壳(2)相互接触的两个内侧面设有三对相互对接的接触孔(10);
变速箱前壳(1)上的三个接触孔(10)分别与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第二气道预留结构(6)和第四气道预留结构(8)接触;
变速箱中壳(2)上的三个接触孔(10)分别用于与换挡执行器对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至少部分裸露于变速箱前壳(1)的外侧面;以及
第二气道预留结构(6)至少部分裸露于变速箱前壳(1)的外侧面;以及
第四气道预留结构(8)一端裸露于变速箱前壳(1)的外侧面,另一端裸露于变速箱前壳(1)的内侧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气道预留结构(7)一端裸露于变速箱前壳(1)的外侧面,另一端位于第一气道预留结构(5)内部。


6.一种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的应用方法,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箱通用化集成气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方法包括:
根据离合器执行器和制动器的结构特征处理得到进气道加工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光伟刘春立周万勇杜春鹏向盼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