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892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输出轴、行星齿轮机构、齿轮轴和驱动电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内齿盘、至少三个沿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的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包括同轴一体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大于第二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与内齿盘啮合,所述齿轮轴依次穿过内齿盘的中心、至少三个双联齿轮的中心并与所有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轴端部具有内齿圈,所述第二齿轮与内齿圈啮合。通过调整双联齿轮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大小,进而改变减速比;这样的减速机构具有空间小,减速比匹配范围大,输出扭矩可灵活变化,能承受高转速,低噪音,结构简易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减速齿轮
,具体是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
技术介绍
当前减速器的结构主要有行星、摆线、谐波、RV等,其中谐波和RV减速器的空间利用率是最高的,同样的空间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减速比需求,但是对材料、加工工艺要求很高的要求;行星减速器对材料、加工工艺要求相对一般,成本低,但是传统的行星减速器的减速比是通过多级行星减速机构叠加形成,相对应的空间和效率都会有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可以在不变的空间内,通过调整双联齿轮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大小来调整减速比,实现小空间、大减速比范围,而且成本低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输出轴、行星齿轮机构、齿轮轴和驱动电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内齿盘、至少三个沿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的双联齿轮;所述双联齿轮包括同轴一体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大于第二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与内齿盘啮合,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输出轴(1)、行星齿轮机构(2)、齿轮轴(3)和驱动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包括内齿盘(21)、至少三个沿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的双联齿轮(22);所述双联齿轮(22)包括同轴一体连接的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所述第一齿轮(221)的分度圆半径大于第二齿轮(222);其中,所述第一齿轮(221)与内齿盘(21)啮合,所述齿轮轴(3)一端依次穿过内齿盘(21)的中心、至少三个双联齿轮(22)的中心并与所述第一齿轮(221)啮合、另一端与驱动电机(4)连接;所述输出轴(1)端部具有内齿圈(11),所述第二齿轮(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输出轴(1)、行星齿轮机构(2)、齿轮轴(3)和驱动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包括内齿盘(21)、至少三个沿轴线方向周向均匀分布的双联齿轮(22);所述双联齿轮(22)包括同轴一体连接的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所述第一齿轮(221)的分度圆半径大于第二齿轮(222);其中,所述第一齿轮(221)与内齿盘(21)啮合,所述齿轮轴(3)一端依次穿过内齿盘(21)的中心、至少三个双联齿轮(22)的中心并与所述第一齿轮(221)啮合、另一端与驱动电机(4)连接;所述输出轴(1)端部具有内齿圈(11),所述第二齿轮(222)与内齿圈(11)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2)还包括行星架(23),所述双联齿轮(22)轴向开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行星架(23)具有空心的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的侧壁周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容纳双联齿轮(22)的开口;所述柱状结构的顶面周向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31)、底面周向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32),所述通孔中贯穿有行星销(24),所述行星销(24)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231)、另一端穿过第二安装孔(23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行星减速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23)底部容纳于内齿盘(21)中、顶部容纳于内齿圈(11)中,所述内齿盘(21)和行星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坚段悠扬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