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注浆工艺注浆质量不稳定,封浆效果差,施工进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清理钻孔,将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插入钻孔内;步骤二:将注浆钢管的首端插入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内,沿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将注浆钢管插入钻孔,且使得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与注浆钢管、钻孔孔壁密封;步骤三:将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的首端插入注浆钢管的尾部,且使得注浆钢管与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连接处密封;步骤四:在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的尾端连接注浆设备,进行注浆作业;有益效果是:保证作业安全,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注浆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
技术介绍
钢管注浆加固是保证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主体结构功能的重要工序。现有技术中,注浆钢管半成品加工已经有成套的设备,可实现机械化快速生产,故钢管注浆施工关键在于成孔、安装和注浆工艺。关于注浆工艺,由于注浆钢管尾端的连接主要采用焊接,焊接对于焊接工人焊接技能有较高的要求,现场存在工作强度大,施工进度慢,注浆质量不稳定,用电安全隐患大等不利因素。而且钢管注浆钻孔孔壁封浆多采用快凝无机化合物及高分子聚合物封堵,封浆效果不好,存在封密效果差、停歇时间长的情形,往往出现注浆压力不足、浆液外溢等现象,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带来不利影响。综上,由于注浆钢管尾端的连接主要采用焊接,且钢管注浆钻孔孔壁封浆效果不好,导致现有的注浆工艺注浆质量不稳定,封浆效果差,具有安全隐患,施工进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注浆工艺注浆质量不稳定,封浆效果差,具有安全隐患,施工进度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清理钻孔,将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插入所述钻孔内;步骤二:将注浆钢管的首端插入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内,沿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将所述注浆钢管插入所述钻孔,且使得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与所述注浆钢管、所述钻孔孔壁密封;步骤三:将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的首端插入所述注浆钢管的尾部,且使得所述注浆钢管与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连接处密封;步骤四:在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的尾端连接注浆设备,进行注浆作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通过将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插入所述钻孔内,再将注浆钢管的首端插入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内,使得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与所述注浆钢管、所述钻孔孔壁紧贴密封,相较现有技术,封浆效果更好,密封效果好,确保能够达到理想的注浆压力,保证了注浆施工的安全,加快了施工进度;通过将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的首端插入所述注浆钢管的尾部,使得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在所述注浆钢管内壁形成密封,相较于现有技术,规避了潮湿环境焊接作业的用电安全隐患,保证了作业安全,改善了注浆钢管连接工作环境,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注浆施工质量,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明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包括定位钢套管,在所述定位钢套管的一侧活动连接卡箍,在所述定位钢套管的外部套设第一密封胶套,将所述定位钢套管插入所述钻孔内,将所述卡箍留在所述钻孔外;所述步骤二中:将所述注浆钢管的首端插入所述定位钢套管内,将所述第一密封胶套卡在所述钻孔孔壁与所述注浆钢管之间,再使用所述卡箍紧固所述注浆钢管。为了将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稳定地固定于所述钻孔内,因此,设置了定位钢套管,在定位钢套管外套设了第一密封胶套,将第一密封胶套卡在所述钻孔与所述定位钢套管之间,所述第一密封胶套封堵了钻孔孔壁与注浆钢管间的缝隙,能够实现封浆稳压的目的,封浆效果更好,保证了注浆质量,确保达到理想的注浆压力,不会出现注浆压力不足、浆液外溢等问题。为了让所述注浆钢管稳定地固定于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内,因此,在所述定位钢套管上活动连接了卡箍,当所述注浆钢管插入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之后,利用卡箍紧固所述注浆钢管,保证二者稳定、可靠的连接,确保第一密封胶套在注浆压力下不会向钻孔外滑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箍包括两个半箍环,在所述第一定位环上设置两个预留孔,将两个所述预留孔分别与两个所述半箍环的一端相连接,在两个所述半箍环的另一端设置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安装螺栓。两个半箍环环绕注浆钢管后,将两个半箍环上的通孔对齐,在通孔内安装所述螺栓,进而将两个半箍环形成环形结构,从而紧固注浆钢管,上述结构简单,且操作方法简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定位钢套管包括钢套管本体,在所述钢套管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定位环,将所述卡箍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环上,将所述定位钢套管本体插入所述钻孔内后,将所述第一定位环固定于所述钻孔外侧。将所述卡箍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环上,一方面不会影响注浆钢管穿过定位钢套管并顶进第一密封胶套内时的安装位置,另一方面,便于安装注浆钢管后,所述卡箍能够灵活、方便地紧固注浆钢管。安装时,所述第一定位环位于钻孔口外侧,起定位和固定作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中:在所述钢套管本体外设置第一加劲环和加劲肋,再将所述第一密封胶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加劲环和所述加劲肋外。设置第一加劲环和加劲肋一方面可以增加所述钢套管本体的刚度,不易变形或损坏,另一方面,后续在所述钢套管本体外部安装第一密封胶套时,二者可以稳固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胶套不易移位,能够稳定地实现密封功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钢套管本体环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加劲环,所述加劲肋垂直所述钢套管本体设置,且所述加劲肋垂直所述第一加劲环设置。如此可以增加所述钢套管本体的刚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一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密封胶套的预处理:在所述第一密封胶套的外表面设置环向凸纹。便于与钻孔孔壁紧贴密封,所述第一密封胶套不易滑动,实现良好的封浆效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在所述步骤一前,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密封胶套的预处理,在所述第一密封胶套内壁开设第一凹槽,使得所述第一密封胶套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加劲环、所述加劲肋咬合。便于所述第一密封胶套稳定地固定于所述定位钢套管外,便于第一密封胶套与钻孔孔壁、注浆钢管紧贴密封。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包括主套管,所述主套管包括第二定位环,在所述第二定位环的一侧连接出浆管,另一侧连接进浆管,在所述出浆管外套设第二密封胶套,将所述出浆管插入所述注浆钢管的尾端,将所述第二密封胶套卡在所述出浆管与所述注浆钢管内壁之间,并在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与所述注浆钢管之间安装限位部件。将所述出浆管插入所述注浆钢管的尾端,所述第二密封胶套能够在注浆钢管内壁形成密封,实现止浆功能,而且规避了潮湿环境焊接作业的用电安全隐患,保证了作业安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三中:在所述出浆管外表面设置多个环向企口,在所述注浆钢管的尾部开设定位孔,将所述限位部件插入所述定位孔、穿过所述第二密封胶套,进而与所述企口卡接。将所述限位部件沿注浆钢管尾部的定位孔转入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使得所述限位部件与所述企口卡接,可以限制所述注浆钢管与所述主套管的相对位置,避免注浆的过程中,所述主套管的首端从所述注浆钢管滑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注浆钢管的尾部沿钢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其特征在于:/n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清理钻孔,将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插入所述钻孔内;/n步骤二:将注浆钢管的首端插入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内,沿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将所述注浆钢管插入所述钻孔,且使得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与所述注浆钢管、所述钻孔孔壁密封;/n步骤三:将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的首端插入所述注浆钢管的尾部,且使得所述注浆钢管与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连接处密封;/n步骤四:在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的尾端连接注浆设备,进行注浆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清理钻孔,将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插入所述钻孔内;
步骤二:将注浆钢管的首端插入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内,沿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将所述注浆钢管插入所述钻孔,且使得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与所述注浆钢管、所述钻孔孔壁密封;
步骤三:将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的首端插入所述注浆钢管的尾部,且使得所述注浆钢管与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连接处密封;
步骤四:在所述注浆钢管尾端止浆连接装置的尾端连接注浆设备,进行注浆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中:所述钢管注浆孔壁封浆装置包括定位钢套管,在所述定位钢套管的一侧活动连接卡箍,在所述定位钢套管的外部套设第一密封胶套,将所述定位钢套管插入所述钻孔内,将所述卡箍留在所述钻孔外;
所述步骤二中:将所述注浆钢管的首端插入所述定位钢套管内,将所述第一密封胶套卡在所述钻孔孔壁与所述注浆钢管之间,再使用所述卡箍紧固所述注浆钢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定位钢套管包括钢套管本体,在所述钢套管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定位环,将所述卡箍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环上,将所述定位钢套管本体插入所述钻孔内后,将所述第一定位环固定于所述钻孔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注浆末端止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中:在所述钢套管本体外设置第一加劲环和加劲肋,再将所述第一密封胶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加劲环和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绍,常凤琴,冯秀祥,舒兴权,田华川,崔芜滔,杨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常凤琴,代文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