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极细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697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海岛复合纤维、极细光泽纤维和纤维产品。所述海岛复合纤维的海成分聚合物为易溶出型聚酯,岛成分为大有光涤纶或大有光锦纶,单根纤维中岛数为2~700个;在纤维截面上,岛成分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且直线边的长度为0.5~10.0μm,两个相邻岛的距离为岛直线边的长度的1/50~1/5。所述海岛复合纤维高次加工性良好,能够用既有的设备保持高的生产性和品质,并且通过除去海成分而得到的极细纤维具有优异的光泽和触感,织成织物后具有柔软的良好触感以及高光泽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极细纤维及海岛复合纤维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岛复合纤维,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岛成分至少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的海岛复合纤维,以及由该海岛复合纤维减量后得到的高光泽极细纤维。
技术介绍
使用聚酯、聚酰胺等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尺寸稳定性,不仅在衣料用途,而且广泛应用于内部装饰、车辆内饰、产业用途。但是,在纤维用途多样化的现代,对纤维的特性要求也变得多种多样。其中,极细化柔软光泽纤维,对于纤维本身的特性和制成布料之后的特性能产生较大的效果,在控制纤维的截面形态的观点中是主流的技术。制造光泽纤维的方法,多采用多叶断面直纺的方式,如中国专利CN201510466040.X公开了利用三叶异形断面直纺制作光泽纤维,虽然达到光泽效果,但是纤维的截面控制难度较高,光泽反射性较低,同时由于直纺做不到极细化的效果,纤维柔软性较差。日本专利JPA2000248419公开了一种多角断面海岛纤维的制造方法,虽然利用海岛纤维做到了截面控制,形成了一定的光泽,但是在极细化和纤维柔软度控制方面没有涉及。由于岛成分直线边的存在,海岛减量时对开纤性的要求较高,否则极易导致减量后岛的直线边无法完全暴露或者直边变弯,达不到反射的效果。且开纤效果不好的话,也易造成减量后纤维强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纤性好、减量后能得到光泽柔软的极细纤维的海岛复合纤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海岛复合纤维,其中海成分聚合物为易溶出型聚酯,岛成分为大有光涤纶或大有光锦纶,单根纤维中岛数为2~700个;在纤维截面上,岛成分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且直线边的长度为0.5-10.0μm,两个相邻岛的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边的距离为岛直线边的长度的1/50~1/5。岛成分优选大有光PET、大有光3GT、大有光PBT或大有光N6。所述海成分和岛成分的复合比例为50/50~5/9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极细纤维,由上述海岛复合纤维脱海后形成。所述极细纤维的杨氏模量在5GPa以下。所述极细纤维的单丝纤度优选0.01~1.00dtex。本专利技术的海岛复合纤维通过控制岛成分之间的距离,使得减量后所得极细纤维的断面形态仍保留了直线边,保证了极细纤维具有优异的光泽度以及强度。本专利技术的海岛复合纤维可以应用于织物、编物等纤维制品。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海岛复合纤维中的海成分聚合物为易溶出型聚酯。所述易溶出型聚酯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乙二醇的共聚物,或者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乙二醇为第一第二组份、间苯型磺酸盐为第三组分的共聚物。从脱海性和脱海后的极细纤维的开纤性的观点,优选共聚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3mol%~20mol%的聚酯、以及除了前述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以外还共聚了分子量500~3000的聚乙二醇5wt%~15wt%的聚酯。上述优选的聚酯,能够保持结晶性,同时能够在制丝工序中不妨碍岛成分的变形,能够形成高取向纤维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海岛复合纤维中的岛成分选择能体现光泽特性的大有光涤纶或大有光锦纶,具体优选大有光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大有光PET)、大有光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大有光3GT)、大有光普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大有光PBT)、大有光聚酰胺(大有光N6)。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纤维,通过控制纺丝喷丝板的海岛孔数和孔排列,制成的海岛复合纤维单根纤维中岛数为2~700个。当岛数为1个时,通过单成分纺丝即可实现,没有现实意义。当岛个数达到超过700个时,纺丝喷丝板设计困难。为了使纤维得到良好的光泽度,所述纤维截面上岛成分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且直线边的长度为0.5~10.0μm。当直线边的长度低于0.5μm时,纺丝性较差,纺丝拉伸时易造成纤维局部破裂。当直线边的长度高于10μm时,纤维柔软性较差。为使海岛复合纤维拥有较好的开纤性,所得极细纤维具有较好的光泽和强度,两个相邻岛的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边的距离为岛直线边的长度的1/50~1/5。在本范围内,保持海岛复合纤维良好强度的同时,脱海速度较快、开纤性较好。相邻岛的距离小于岛直线边的长度的1/50时,形成的海岛复合纤维的岛间距过小,会造成脱海不良,导致开纤性较差。相邻岛的距离大于岛直线边的长度的1/5时,所需要的海成分量较大,易造成海岛纤维强度较低,导致加工性不良。本专利技术所述海岛复合纤维中海成分和岛成分的复合比例优选50/50~5/95。当海成分太多时,复合纤维的强度和加工性较差;当海成分太少时,复合纤维中岛成分之间易发生贴合,造成岛成分成型不良和开纤性差的后果。本专利技术的海岛复合纤维中的岛成分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将由易溶出型聚酯形成的海成分除去后,得到的极细纤维的横截断面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具有良好的光反射特性,体现出较高的光泽。通过控制岛成分的聚合物组成和大小,本专利技术海岛复合纤维脱海后得到的高光泽极细纤维的杨氏模量在5GPa以下。当极细纤维的杨氏模量大于5GPa时,极细纤维刚性较强,没有柔软手感。为了确保所述极细纤维具有优异的触感,抑制在海岛复合纤维的制丝工序中岛成分发生局部破断,预防极细纤维在后加工工序中发生断丝等,同时考虑到高次加工中的工序通过性、脱海条件设定的简易性、操作性,以及纤维的染色性能,本专利技术优选极细纤维的单丝纤度为0.01~1.00dtex。本专利技术的海岛复合纤维,鉴于生产性和设备的简易性,优选通过熔融纺丝来实施,但是溶液纺丝那样的使用溶剂的纺丝方法,也能够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海岛复合纤维,这是毋庸置疑的。本专利技术中的纺丝温度,以聚合物的熔点作为标准,设定在熔点+60℃以下即可,在纺丝头或纺丝模块内聚合物不会发生热分解等,分子量降低得到抑制,能够良好地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海岛复合纤维。本专利技术中聚合物的排出量,作为能够保持稳定性、同时熔融排出的范围,可以列举出每个排出孔为0.1g/min/孔~20.0g/min/孔。此时,优选考虑到能够确保排出的稳定性的、排出孔中的压力损失。这里所说的压力损失,优选以0.1GPa~40GPa为标准,根据与聚合物的熔融粘度、排出孔径、排出孔长的关系,来确定排出量的范围。从排出孔被熔融排出了的丝条,通过冷却固化,赋予油剂等而集结成束,被规定了圆周速度的辊拉取。这里的拉取速度是由排出量和目标的纤维径确定的,本专利技术中,从能够稳定制造海岛复合纤维的观点来看,可以列举出100m/min~7000m/min作为优选范围。该纺丝得到的海岛复合纤维,从提高热稳定性、力学特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进行拉伸,既可以将纺丝得到的海岛复合纤维在临时卷取后进行拉伸,也可以不临时卷取就接着纺丝进行拉伸。作为该拉伸条件,可以列举出例如,在由一对以上的辊组成的拉伸机中,如果是通常能够进行熔融纺丝的、显示热塑性的聚合物所构成的纤维,则通过设定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温度的第1辊与相当于结晶化温度的第2辊的圆周速度比,使纤维轴方向不被过度拉伸、且能够被热定型而被卷取。此外,在是不显示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海成分聚合物为易溶出型聚酯,岛成分为大有光涤纶或大有光锦纶,单根纤维中岛数为2~700个;在纤维截面上,岛成分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且直线边的长度为0.5~10.0μm,两个相邻岛的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边的距离为岛直线边的长度的1/50~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海成分聚合物为易溶出型聚酯,岛成分为大有光涤纶或大有光锦纶,单根纤维中岛数为2~700个;在纤维截面上,岛成分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边为直线,且直线边的长度为0.5~10.0μm,两个相邻岛的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边的距离为岛直线边的长度的1/5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岛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岛成分为大有光PET、大有光3GT、大有光PBT或大有光N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姚姚倪春健吉宫隆之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