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包括明挖围护结构、明挖部分主体结构和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明挖围护结构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明挖围护结构内施工有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一层的侧墙外侧的微风化岩层坑壁横向扩挖形成横向扩挖地下空间,横向扩挖地下空间内施工有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的一层与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横向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后,对明暗挖结合部位进行横向扩挖施工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暗挖部分横扩结构处于地质条件好的微风化岩层内,使横向扩挖的风险可控,且横向扩挖可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房地产地下室,地铁、城际铁路和高铁地下车站,市政地下通道,人防地下空间等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我国许多城市建筑基坑广泛存在上土下岩二元地层。土岩二元基坑即是指基坑上部位于普通土层、基坑下部有较厚的中风化岩层和微风化岩层的基坑。城市建筑深基坑基本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基坑支护体系一般由侧向挡土结构(如地下连续墙或桩)和水平支撑(如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等内支撑或者预应力锚索支撑)共同构成。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地面施工场地受限,明挖基坑范围受限时,采用明挖法与暗挖法结合施工地下结构工程是合适的。传统的明挖法与暗挖法结合的地下结构工程,明挖部分与暗挖部分基本是各自独立的单元。对于明暗挖结合地下车站,通常明挖部分与暗挖部分是紧贴连通的,若明挖部分与暗挖部分分别纵向开挖,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工程量大、投资高。因此,针对暗挖结构紧贴明挖结构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合适又便捷的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采用明挖基坑横向扩挖技术施工暗挖部分,尤其适用于明挖部分和暗挖部分紧贴的地下工程,能够明显地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难度、节省投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包括明挖围护结构、明挖部分主体结构和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所述明挖围护结构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所述明挖围护结构内施工有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一层的侧墙外侧的微风化岩层坑壁向外进行横向扩挖形成横向扩挖地下空间,所述横向扩挖地下空间内施工有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的一层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横向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一层的侧墙和中板的连接处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顶部的内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一层的侧墙和底板的连接处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底部的内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包括沿所述横向扩挖地下空间的内壁锚入微风化岩层内的多个砂浆锚杆、沿所述横向扩挖地下空间的内壁设置的初期支护以及沿所述初期支护的内壁设置的二次衬砌;所述砂浆锚杆与所述初期支护连接。更进一步地,多个砂浆锚杆沿所述横向扩挖地下空间的顶壁和侧壁间隔锚入微风化岩层内。进一步地,所述明挖围护结构为吊脚墙或吊脚桩,所述吊脚墙或所述吊脚桩的顶部设有冠梁,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且所述吊脚墙或所述吊脚桩底面以下的微风化岩层坑壁上设置有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明挖围护结构为吊脚墙时,当所述吊脚墙范围存在软弱地层时,于所述吊脚墙处于软弱地层范围内的部分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槽壁加固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明挖围护结构为吊脚桩时,相邻的吊脚桩之间设有桩间止水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明挖围护结构为吊脚桩时,所述吊脚桩之间的坑壁上设置有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明挖围护结构范围内施工完明挖部分主体结构后,对明暗挖结合部位的微风化岩层坑壁向外进行横向扩挖并施工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暗挖部分横扩结构处于地质条件好的微风化岩层内,使横向扩挖的风险可控,且横向扩挖可以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2)本技术提供的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尤其适用于明挖部分和暗挖部分紧贴的地下工程,且受力明确、施工简单、节省投资,技术经济效益明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明挖围护结构,2、明挖部分主体结构,21、底板、22、侧墙,23、中板,24、顶板,3、横向扩挖地下空间,4、暗挖部分横扩结构,41、砂浆锚杆,42、初期支护,43、二次衬砌,5、冠梁,6、腰梁,7、钢筋混凝土支撑,8、槽壁加固结构,9、微风化岩层顶面,10、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包括明挖围护结构1、明挖部分主体结构2和暗挖部分横扩结构4;所述明挖围护结构1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所述明挖围护结构1内施工有明挖部分主体结构2;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2最下面一层的侧墙22外侧的微风化岩层坑壁向外进行横向扩挖形成横向扩挖地下空间3,所述横向扩挖地下空间3内施工有暗挖部分横扩结构4;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2最下面的一层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4横向连通。本实施例采用明挖基坑横向扩挖技术施工暗挖部分,在明挖围护结构1范围内施工完明挖部分主体结构后,对明暗挖结合部位的微风化岩层坑壁向外进行横向扩挖并施工暗挖部分横扩结构4,暗挖部分横扩结构4处于地质条件好的微风化岩层内,使横向扩挖的风险可控,且横向扩挖可以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与纵向开挖暗挖部分相比,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进一步地,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2最下面一层的侧墙22和中板23的连接处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4顶部的内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2最下面一层的侧墙22和底板21的连接处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4底部的内侧连接。如图1所示,明挖部分主体结构2的侧墙22紧贴明挖围护结构1的内壁,暗挖部分横扩结构4的顶部和底部的内侧分别与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挖围护结构、明挖部分主体结构和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所述明挖围护结构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所述明挖围护结构内施工有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一层的侧墙外侧的微风化岩层坑壁向外进行横向扩挖形成横向扩挖地下空间,所述横向扩挖地下空间内施工有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的一层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横向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明挖围护结构、明挖部分主体结构和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所述明挖围护结构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所述明挖围护结构内施工有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一层的侧墙外侧的微风化岩层坑壁向外进行横向扩挖形成横向扩挖地下空间,所述横向扩挖地下空间内施工有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的一层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横向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一层的侧墙和中板的连接处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顶部的内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部分主体结构最下面一层的侧墙和底板的连接处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底部的内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岩二元基坑中明暗挖结合地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挖部分横扩结构包括沿所述横向扩挖地下空间的内壁锚入微风化岩层内的多个砂浆锚杆、沿所述横向扩挖地下空间的内壁设置的初期支护以及沿所述初期支护的内壁设置的二次衬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隆平,雷文革,李良军,马永超,王天水,黄德钦,王洪华,冯景太,蔡宝占,廖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