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静水位冲击层条件下的煤矿回风立井风硐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井通风
,涉及到一种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高静水位冲击层条件下的煤矿回风立井风硐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煤矿回风立井风硐是联接井筒与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关键部位,与井筒多呈45°夹角,底板埋深可达12-15m,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且为了满足凿井施工的需要通常在井筒到底后方能施工。当所风硐所处地层为冲积层,且施工区域静水位较高,在井筒风硐底板以上时,施工作业面处在静水位以下,施工期间涌水,将给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和隐患。为保证开挖安全,可采用冻结法形成冻结帷幕,但建设冻结站形成冻结系统费用高、工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围降结合的煤矿回风立井井筒风硐施工方法,在高静水位冲击层条件下进行施工,缩短了施工工期,保证了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静水位冲击层条件下的煤矿回风立井风硐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回风立井井筒井壁向外2m、风硐外壁向外3m的范围施工喷射注浆孔,采用钻孔喷射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静水位冲击层条件下的煤矿回风立井风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A、在回风立井(1)井筒井壁向外2m、风硐(2)外壁向外3m的范围施工喷射注浆孔(3),采用钻孔喷射注浆法,形成止水帷幕,止水帷幕内部区域形成基坑;/nB、在止水帷幕周围施工观测孔(4),观测基坑周围涌水情况;/nC、在基坑内施工吸水井(5),吸水井内放置排水泵,风硐施工期间利用吸水井(5)进行降水作业;/nD、在风硐(2)外侧,止水帷幕内侧,施工两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6)形成支护结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6)顶部施工冠梁,沿钢筋混凝土灌注桩(6)桩身向下分三层施工支护锚索(7)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静水位冲击层条件下的煤矿回风立井风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回风立井(1)井筒井壁向外2m、风硐(2)外壁向外3m的范围施工喷射注浆孔(3),采用钻孔喷射注浆法,形成止水帷幕,止水帷幕内部区域形成基坑;
B、在止水帷幕周围施工观测孔(4),观测基坑周围涌水情况;
C、在基坑内施工吸水井(5),吸水井内放置排水泵,风硐施工期间利用吸水井(5)进行降水作业;
D、在风硐(2)外侧,止水帷幕内侧,施工两排钢筋混凝土灌注桩(6)形成支护结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6)顶部施工冠梁,沿钢筋混凝土灌注桩(6)桩身向下分三层施工支护锚索(7)和砂浆锚固(8)并挂钢板网(9)喷浆;
E、钢筋混凝土灌注桩(6)开挖至风硐(2)底口,进行混凝土铺底,铺设100mm厚的C20混凝土;
F、进行回风立井(1)施工,到底后,准备风硐(2)的测量放线工作,确定风硐(2)开挖范围;
G、进行风硐(2)的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静水位冲击层条件下的煤矿回风立井风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采用的钻孔喷射注浆法,其中钻孔直径500mm,孔深15.5m,横向间距300mm,纵向间距250mm,采用P·S32.5水泥,水灰比0.4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静水位冲击层条件下的煤矿回风立井风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观测孔(4)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于止水帷幕四周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静水位冲击层条件下的煤矿回风立井风硐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振刚,刘彦杰,王雨寒,李小波,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