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以及设置在基坑周侧的多段墙体,多段墙体呈首尾封闭设置,每个墙体上均设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位于每个墙体上均设有多个,加固组件包括贯穿墙体设置的加固杆、设置在加固杆远离基坑一端的限位块以及设置在加固杆远离限位块一端的抵接板,限位块远离加固杆的一端设为锥形。本申请具有的提高地下连续墙体稳固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基坑支护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分为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喷锚支护等多种支护方式。其中地下连续墙能够较好的适应不同的地层情况,具有施工效率快,承压能力强,安全性能高等明显优势,地下连续墙目前常用于较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中。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测量放样,先在地面上做出连续墙的标记;2、导墙成型,在地面上采用挖槽机械沿着预先划线的标记挖出基槽,在基槽长度方向的两侧架设模板并浇筑导墙;3、深槽开挖,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理深槽后,在深槽内的两侧吊放钢筋笼;4、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段,待最终凝固后,则形成其中一段墙体。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能够实现截水、防渗、承重、挡水功能。在地下连续墙成型之后,再进行基坑的整体开挖,地下连续墙对基坑产生较好的支护、防渗作用,此时进行基坑开挖有效减少基坑周侧的土体塌陷,地下水渗透的情况。但是,在开挖一些较深的基坑时,当基坑开挖以后,地下墙只有一面与土体具有连接关系,并且地下墙是竖直设置的,需要时刻承受背离基坑一面土体的压力,特别是在深度较深时,土体压力较大,此时地下墙的稳固性难以保证。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未改进前的地下连续墙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具有稳固性一般,使用寿命不足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地下连续墙的稳固性,提高地下连续墙支护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以及设置在基坑周侧的多段墙体,多段墙体呈首尾封闭设置,每个所述墙体上均设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位于每个墙体上均设有多个,所述加固组件包括贯穿墙体设置的加固杆、设置在加固杆远离基坑一端的限位块以及设置在加固杆远离限位块一端的抵接板,所述限位块远离加固杆的一端设为锥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开挖后,将加固杆贯通墙体打入墙体背离基坑一侧的土体中,限位块以及加固杆受到周围土体的裹挟力,从而对加固杆以及抵接板产生稳定的限位作用,进而利用加固组件对墙体形成有效的支撑固定作用,提高地下连续墙的稳固性,限位块设为锥形则为了更容易打入墙体后侧的土体中。可选的,所述加固杆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有多个,所述限位板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板由限位块的一侧至加固杆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逐渐远离加固杆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加固杆打进土体之后,限位板随着加固杆进入土体,增强土体与加固杆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土体对加固组件的裹挟力,从而减少加固杆以及抵接板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的移动,最终提高了加固组件对于墙体的限位固定作用,提高了墙体的稳固性。可选的,每个所述限位板靠近限位块一侧均铰接设置在限位块上,每个所述限位板靠近加固杆的一面与加固杆之间均设有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固杆以及限位板安装时,限位板受到土体的压力均朝向加固杆的侧壁收缩,减少因安装加固杆在土体内产生的较大空腔的情况,进一步减少因空腔产生的不稳定性等问题,保证了加固组件产生的加固作用。可选的,每个所述限位板与加固杆的侧壁之间均设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设置在限位板上的第一弧形块、设置在第一弧形块远离限位板一端的锁紧块以及设置在加固杆外侧壁上的第二弧形块,所述第二弧形块内开设有锁紧槽,所述锁紧块滑动设置在锁紧槽中,所述锁紧槽远离加固杆的顶端设有锁紧口,所述第一弧形块与第二弧形块处于同一圆周曲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固杆以及抵接板受到墙体的拉扯力的过程中,限位板会受到土体的限位,当拉扯力过大时,限位板会发生绕铰接位置的旋转,当旋转一定角度时,弹簧已经不足够提供对限位板的限位固定,紧固组件此时能够对限位板的位置进行锁死,即锁紧块锁紧在锁紧槽的端部,从而保证限位板的位置固定,保证土体对限位板的限位作用,减少限位板受到较大拉扯力发生翻折越位的情况。可选的,所述加固杆倾斜设置,所述加固杆靠近基坑的一端高度高于另一端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倾斜设置使得自身在起到水平限位固定的同时还起到一定的竖直方向的限位,改善加固杆的受力条件,提高加固组件的稳定性。可选的,所述加固杆中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加固杆的长度方向,所述加固杆的圆周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腔体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固杆打进土体的过程中,在加固杆的外周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空腔,腔体以及通孔的设置使得在加固杆完全打入土体中时,可以向加固杆中注入混凝土浆体,将周围土体中的空腔填满,提高对于加固杆的裹挟作用,进一步提高加固组件的稳固性。可选的,所述抵接板朝向墙体的一端设有多个固定轴,所述墙体对应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轴插接在固定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板抵接在墙体竖直侧面时,减少加固杆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进一步提高抵接板对墙体的限位固定的稳定性。可选的,每个所述墙体的其中一竖直侧面设有稳固槽,相邻所述墙体的侧面设有稳固块,所述稳固块滑动卡接在稳固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相邻墙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相邻墙体之间在浇筑之后连接的稳固性,增强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整体连接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加固组件,提高每个墙体之间与土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进而提高地下连续墙的稳固性;2.通过在加固杆上铰接设置限位板以及紧固组件,提高加固杆与土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土体对于加固组件的裹挟力,进一步提高加固组件对墙体的固定作用,提高墙体的稳固性;3.通过在加固杆内设有腔体,在加固杆的侧壁上设有通孔,在加固组件安装完毕之后可以向腔体内填充混凝土,将加固杆安装时在土体内产生的空腔填充满,进一步提高了加固组件的限位固定作用,提高了墙体的稳固性。附图说明图1是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主要用于表示加固组件与墙体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4是主要用于表示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通过加固杆轴线的竖直截面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坑;2、墙体;3、加固组件;31、加固杆;32、限位块;33、抵接板;4、限位板;5、弹簧;6、紧固组件;61、第一弧形块;62、锁紧块;63、第二弧形块;7、锁紧槽;8、腔体;9、通孔;10、固定轴;11、稳固块;12、稳固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该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以及竖直浇筑设置在基坑1周侧的多段墙体2,多段墙体2呈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以及设置在基坑(1)周侧的多段墙体(2),多段墙体(2)呈首尾封闭设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墙体(2)上均设有加固组件(3);所述加固组件(3)位于每个墙体(2)上均设有多个,所述加固组件(3)包括贯穿墙体(2)设置的加固杆(31)、设置在加固杆(31)远离基坑(1)一端的限位块(32)以及设置在加固杆(31)远离限位块(32)一端的抵接板(33),所述限位块(32)远离加固杆(31)的一端设为锥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以及设置在基坑(1)周侧的多段墙体(2),多段墙体(2)呈首尾封闭设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墙体(2)上均设有加固组件(3);所述加固组件(3)位于每个墙体(2)上均设有多个,所述加固组件(3)包括贯穿墙体(2)设置的加固杆(31)、设置在加固杆(31)远离基坑(1)一端的限位块(32)以及设置在加固杆(31)远离限位块(32)一端的抵接板(33),所述限位块(32)远离加固杆(31)的一端设为锥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31)上设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设有多个,所述限位板(4)倾斜设置,所述限位板(4)由限位块(32)一侧至加固杆(3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逐渐远离加固杆(31)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板(4)靠近限位块(32)一侧均铰接设置在限位块(32)上,每个所述限位板(4)靠近加固杆(31)的一面与加固杆(31)之间均设有弹簧(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板(4)与加固杆(31)的侧壁之间均设有紧固组件(6),所述紧固组件(6)包括设置在限位板(4)上的第一弧形块(61)、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朱生江,费萌,荣瑛琪,孙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