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598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包括支护排桩以及多道支锚构件;支护排桩包括长吊脚桩和短吊脚桩,长吊脚桩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长吊脚桩底面以下的微风化岩层坑壁上设置有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结构;短吊脚桩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中风化岩层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中风化岩层视为好土,采用长短桩结合的方式实现拉大好土范围桩间距目的,并将微风化岩石视为建筑材料,充分利用微风化岩层坑壁自稳,结合多道支锚构件,形成安全、可靠的支护体系,在长吊脚桩底和短吊脚桩底均不设置岩肩嵌固,也无需预应力锚索锁脚;基坑外轮廓线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
本技术属于基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房地产地下室,地铁、城际铁路和高铁地下车站,市政地下通道,人防地下空间等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我国许多城市建筑基坑广泛存在上土下岩二元地层,土岩二元基坑即是指基坑上部位于普通土层、基坑下部有较厚的中风化岩层和微风化岩层的基坑。城市建筑深基坑基本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基坑支护体系一般由侧向挡土结构(如地下连续墙或桩)和水平支撑(如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等内支撑或者预应力锚索支撑)共同构成。由于在坚硬岩层中施工围护结构困难,施工工期较长,对基坑工期影响极大,且支护结构施工噪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为了降低这些不利影响,发展出了吊脚墙(桩)和长短桩技术。传统吊脚墙(桩)技术方案普遍设置岩肩对吊脚墙(桩)进行嵌固。但往往因周边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密集,增加的岩肩宽度意味着多迁改管线,同时给交通疏解带来压力,有时甚至成为制约方案的关键要素。传统吊脚吊脚墙(桩)均设置预应力锚索锁脚,但对于城市地下空间来说,预应力锚索很可能成为后期地下空间开发的地下障碍物。传统长短桩技术方案是将部分围护桩嵌固在基底微风化岩层中,另外一部分者进入微风化岩层一定深度后终止而不嵌固入基底岩层,虽然减少了坚硬岩层施工围护桩的数量,但此问题始终存在,没有得到充分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能够减小施工场地占用、土方开挖和对周边环境影响,简化工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包括支护排桩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支护排桩的多道支锚构件;所述支护排桩包括长吊脚桩和短吊脚桩,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且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部无岩肩嵌固,所述长吊脚桩底面以下的微风化岩层坑壁上施设置有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结构;所述短吊脚桩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中风化岩层内,且所述短吊脚桩的底部无岩肩嵌固。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排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支护排桩的内侧设有从上至下间隔布置的多个腰梁,最上面一道支锚构件支承于所述冠梁,其余的支锚构件分别支承于多个所述腰梁上。更进一步地,各道支锚构件分别为内支撑或预应力锚索。进一步地,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部靠近位于土岩二元基坑内主体结构的其中一层的中板,且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面位于靠近长吊脚桩底部的一层中板以下不少于1.5m。进一步地,所述短吊脚桩的底部位于所述长吊脚桩底部的上方,且靠近位于土岩二元基坑内主体结构的另外一层的中板,且所述短吊脚桩的底面位于靠近短吊脚桩底部的一层中板以下不少于1.5m。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排桩的桩间坑壁上设置有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结构包括挂于坑壁上的钢筋网、喷射于所述钢筋网上的混凝土以及插入坑壁中的多排土钉,所述土钉的一端伸出坑壁并嵌入所述钢筋网中。更进一步地,所述土钉斜向下插入微风化岩层坑壁中。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排桩中,相邻的桩之间设有桩间止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中风化岩层视为好土,采用长短桩结合的方式实现拉大好土范围桩间距目的;并将微风化岩石视为建筑材料,使长吊脚桩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充分利用微风化岩层坑壁自稳,结合多道支锚构件,形成安全、可靠的支护体系,在长吊脚桩底和短吊脚桩底不设置岩肩嵌固,基坑外轮廓线紧凑,减小施工场地占用、土方开挖和对周边环境影响,简化工序;(2)本技术在长吊脚桩底和短吊脚桩底不设置预应力锚索锁脚,依靠多道支锚构件、支护排桩与主体结构共同形成整体稳定体系,消除了预应力锚索锁脚对于后期地下空间开发的地下障碍效应。(3)本技术的长吊脚桩的底部靠近位于土岩二元基坑内主体结构的其中一层的中板,且长吊脚桩的底面位于靠近长吊脚桩底部的一层中板以下不少于1.5m,当主体结构回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拆除长吊脚桩的底面上方的一道支锚构件时,长吊脚桩的底面已嵌固到该道支锚构件下方已施做的主体结构靠近长吊脚桩底部的一层中板底面以下不少于1.5m,主体结构靠近长吊脚桩底部的一层中板可以对长吊脚桩的底部起到锁脚作用;本技术的短吊脚桩的底部位于长吊脚桩底部的上方,且靠近位于土岩二元基坑内主体结构的另外一层的中板,且短吊脚桩的底面位于靠近短吊脚桩底部的一层中板以下不少于1.5m,当主体结构回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拆除短吊脚桩的底面上方的一道支锚构件时,短吊脚桩的底面已嵌固到该道支锚构件下方已施做的主体结构靠近短吊脚桩底部的一层中板底面以下不少于1.5m,主体结构靠近短吊脚桩底部的一层中板可以对短吊脚桩的底部起到锁脚作用;(4)本技术提供的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受力明确、施工简单、节省投资、缩短工期、场地占用小(可减少管线迁改、减少交通疏解工作量、减小对周边环境影响),经济效益明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的示意图;图中:1、长吊脚桩,2、短吊脚桩,3、冠梁,4、腰梁,5、内支撑,6、土钉,7、混凝土,8、主体结构,81、底板,82、中板,83、顶板,9、桩间止水结构,10、中风化岩层顶面,11、微风化岩层顶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包括支护排桩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支护排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排桩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支护排桩的多道支锚构件;所述支护排桩包括长吊脚桩和短吊脚桩,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且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部无岩肩嵌固,所述长吊脚桩底面以下的微风化岩层坑壁上设置有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结构;所述短吊脚桩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中风化岩层内,且所述短吊脚桩的底部无岩肩嵌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护排桩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支护排桩的多道支锚构件;所述支护排桩包括长吊脚桩和短吊脚桩,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微风化岩层内,且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部无岩肩嵌固,所述长吊脚桩底面以下的微风化岩层坑壁上设置有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结构;所述短吊脚桩的底部伸入土岩二元基坑的中风化岩层内,且所述短吊脚桩的底部无岩肩嵌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排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支护排桩的内侧设有从上至下间隔布置的多个腰梁,最上面一道支锚构件支承于所述冠梁,其余的支锚构件分别支承于多个所述腰梁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各道支锚构件分别为内支撑或预应力锚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岩二元基坑吊脚长短桩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部靠近位于土岩二元基坑内主体结构的其中一层的中板,且所述长吊脚桩的底面位于靠近长吊脚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隆平雷文革黄德钦李良军王洪华王天水董先正麦宇浩蔡宝占彭源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