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防链霉菌在防治植物病害病原菌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59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防链霉菌在防治植物性病原菌中的应用,生防链霉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658。在应用时,该生防链霉菌具有抗菌效果好、抑菌谱广、低毒性、无残留、环境友好、开发前景广阔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防链霉菌在防治植物病害病原菌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是分案申请,原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1183884.8,申请日为:2019年11月27日,申请时专利名称为:一种生防链霉菌。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
,尤其涉及一种生防链霉菌在防治植物病害病原菌的应用。
技术介绍
蓝莓又名越橘,属于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Spp.)植物,果实酸甜可口,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饮料。它的果实具有超高的营养价值,除果糖和维生素之外富含大量花青素,多种抗氧化剂和类黄酮,其独特而又稀有的营养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全球对蓝莓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蓝莓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蓝莓病害日趋严重,经济损失惨重,蓝莓溃疡病由葡萄座腔孢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引起的一种蓝莓的重要病害。该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危害1年生枝条,多从伤口和修剪口处发生;发病初期产生红褐色病斑,随着病斑扩展,枝梢开始干枯,渐渐导致整个幼枝枯死;发病后期,病斑上可见密集埋生的小黑点(分生孢子盘);剖开受害组织,维管束组织变浅褐色,可见白色菌丝体。如遇低温或昼夜温差较大时较易发生蓝莓溃疡病,该病害大大影响蓝莓产量,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近年来国内关于蓝莓病害发生为害的报道屡见不鲜,如蒋萍报道了蓝莓溃疡病的发病条件;杨燕林等报道了蓝莓栽培中常见病虫害的危害趋势及蓝莓枝条的栽培技术,大大遏制了蓝莓病害的发生。目前该病的防治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化学防治,选育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优化栽培场地和栽培方式等方法。众多防病手段中,化学防治和选育抗病品种最易被大众接受,但上述两种防治方法均存在明显弊端,一方面抗病品种的选育耗时较长且存在抗性退化等问题,达不到预期的防病效果;另一方面,大量的投入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坏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毒性高、易残留等问题。因此,研究以生态系统调控为主的可持续控制技术,利用对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微生物防治该病,以菌治菌,达到绿色环保,高效综合防治目的。放线菌是最早发现的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一类微生物。链霉菌在放线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目前放线菌在蓝莓溃疡病领域的防治,存在防治效果不理想、田间防效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防链霉菌及该链霉菌在防治植物性病原菌中的应用,具有抗菌效果好、田间防效稳定、抑菌谱广、低毒性、无残留、环境友好、开发前景广阔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防链霉菌,菌株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8658。该菌株于2019年10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专利技术人采集吉林省不同地区的土壤分离获得多株放线菌,采用多重筛选,最终意外的获得了1株能够有效抑制蓝莓溃疡病菌的拮抗菌株,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其标记为链霉菌CX3(Streptomycessp.strainCX3),简称CX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防链霉菌是蓝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因子,实现了放线菌在蓝莓溃疡病领域的突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拮抗菌株CX3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抑菌谱广,生物防治潜力极大,其发酵液中的活性抑菌组分经分离纯化等工艺后可以作为生物农药被开发应用于多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方面,同时菌株CX3的发酵液较化学农药相比,具有低毒性、无残留、环境友好等多重优势,更符合可持续控制的环保理念。具体的,上述生防链霉菌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生长茂盛,气生菌丝丰茂,菌丝体向各个方面放射状生长;28℃培养1-3天时,菌落光滑、无孢子生成,第7天后开始有孢子产生,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多发生呈链状;且孢子丝不自溶,无吸水现象;在培养15天时孢子堆颜色接近粉红色,孢子多数直,有时顶端呈勾状。上述生防链霉菌可以利用D-木糖、D-果糖、甘露醇、L-鼠李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鸟嘌呤、甘氨酸、L-酪氨酸、L-阿拉伯糖;不能利用a-乳糖和棉子糖。上述生防链霉菌的过氧化氢酶实验产生大量气泡;脲酶实验阴性;脂酶实验阳性,菌株周围产生了半透明晕圈;可使明胶液化;不能利用分解纤维素;可以使牛奶产生凝固,但不发生胨化现象;淀粉水解实验阳性,可以产生淀粉酶。上述生防链霉菌的M.R.试验呈阴性;H2S的实验阳性;V.P.实验CX3呈现阳性红色;硝酸盐还原反应中呈现阳性粉红色。上述生防链霉菌的抑菌谱包括以下菌株:蓝莓溃疡病菌、杨树烂皮菌病、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云杉立枯病菌、甜瓜枯萎病菌、红小豆炭疽病菌、瓜果腐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辣椒炭疽病菌、茄子褐纹病菌、杨树溃疡病。上述生防链霉菌在发酵培养时,使用的发酵培养基的配方包括以下成分:每1000mL水,可溶性淀粉70g、花生饼粉33g、(NH4)2SO44g、NaCl4g、CaCO34g,pH7.0。上述生防链霉菌在发酵培养时,发酵培养温度为15-28℃。优选的,发酵培养温度为28℃。采用该温度更有利于生防链霉菌的发酵培养。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防制品,包括上述的生防链霉菌和/或上述的生防链霉菌发酵液。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获得的生防制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抑菌谱广,生物防治潜力极大,可以作为生物农药被开发应用于多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方面,具有低毒性、无残留、环境友好等多重优势,更符合可持续控制的环保理念。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生防链霉菌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生防链霉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进一步,发酵培养温度为28℃。进一步,发酵培养基可以按照以下比例配制备,每1000mL水,可溶性淀粉70g、花生饼粉33g、(NH4)2SO44g、NaCl4g、CaCO34g,pH7.0。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适的温度和培养基有利于生防链霉菌的发酵培养。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的生防链霉菌在防治病原菌中的应用。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的生防链霉菌在防治植物性病原菌中的应用,所述生防链霉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8658。进一步,所述植物性病原菌包括蓝莓溃疡病菌、杨树烂皮菌病、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云杉立枯病菌、甜瓜枯萎病菌、红小豆炭疽病菌、瓜果腐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辣椒炭疽病菌、茄子褐纹病菌、杨树溃疡病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对于蓝莓溃疡病菌的防治效果更加显著,可以用于蓝莓溃疡病的生物防治。在应用时,该生防链霉菌具有抗菌效果好、抑菌谱广、低毒性、无残留、环境友好、开发前景广阔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生防链霉菌在制备防治植物性病原菌的生防制品的应用,该生防链霉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8658。所述植物性病原菌可以包括蓝莓溃疡病菌、杨树烂皮菌病、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云杉立枯病菌、甜瓜枯萎病菌、红小豆炭疽病菌、瓜果腐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辣椒炭疽病菌、茄子褐纹病菌、杨树溃疡病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应用时,该生防链霉菌具有抗菌效果好、抑菌谱广、低毒性、无残留、环境友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防链霉菌在防治植物性病原菌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生防链霉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65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防链霉菌在防治植物性病原菌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生防链霉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86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性病原菌包括蓝莓溃疡病菌、杨树烂皮菌病、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云杉立枯病菌、甜瓜枯萎病菌、红小豆炭疽病菌、瓜果腐霉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辣椒炭疽病菌、茄子褐纹病菌、杨树溃疡病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一种生防链霉菌在制备防治植物性病原菌的生防制品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生防链霉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8658。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梅丁芮涵孙伟刘庆珍左彤彤陈越渠于海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