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收集分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2453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原油收集装置出液口一路与油水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另一路与微化池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的壳体出水口与微化池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的壳体出油口与集油槽相连;微化池的出液口与过滤器的进液口相连,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排水仓相连,过滤器的出液口微化池的回液口相连,过滤器的出渣口与集渣槽相连。实现大范围原油回收也能对相关水体起到净化作用;通过原油回收装置将泄漏原油收集起来,之后将收集到的油水混合物通过油水分离器,实现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水进入微化池进一步处理,分解其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然后通过过滤器过滤,将检测合格的水进行排出;高效、环保,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水收集分离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原油泄漏收集
,具体涉及一种油水收集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原油泄漏一般为海上采油平台和原油加工处理废水等慢性长期排放,海上油轮和采油平台发生碰撞爆炸等事故,由此引发的突发性输入排放,特别是突发性大面积的原油泄露,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目前,对于突发性的原油泄露的处理方法很多种,一般较为常用方法为吸油毯、消油济、燃烧等,但速率慢、成本高、可回收性低,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且大范围收集泄露原油的油水收集分离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包括原油收集装置、油水分离器、微化池、集油槽、过滤器、集渣槽及排水仓;原油收集装置出液口一路与油水分离器的进液口相连、另一路与微化池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的壳体出水口与微化池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的壳体出油口与集油槽相连;微化池的出液口与过滤器的进液口相连,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排水仓相连,过滤器的出液口微化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油收集装置(1)、油水分离器(2)、微化池(3)、集油槽(4)、过滤器(5)、集渣槽(6)及排水仓(7);原油收集装置(1)出液口一路与油水分离器(2)的进液口相连、另一路与微化池(3)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2)的壳体出水口(2d)与微化池(3)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2)的壳体出油口(2c)与集油槽(4)相连;微化池(3)的出液口与过滤器(5)的进液口相连,过滤器(5)的出水口与排水仓(7)相连,过滤器(5)的出液口微化池(3)的回液口相连,过滤器(5)的出渣口与集渣槽(6)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油收集装置(1)、油水分离器(2)、微化池(3)、集油槽(4)、过滤器(5)、集渣槽(6)及排水仓(7);原油收集装置(1)出液口一路与油水分离器(2)的进液口相连、另一路与微化池(3)的第一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2)的壳体出水口(2d)与微化池(3)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油水分离器(2)的壳体出油口(2c)与集油槽(4)相连;微化池(3)的出液口与过滤器(5)的进液口相连,过滤器(5)的出水口与排水仓(7)相连,过滤器(5)的出液口微化池(3)的回液口相连,过滤器(5)的出渣口与集渣槽(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收集装置(1)出液口与油水分离器(2)进液口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一阀门(9)和第一密度计(10),油水分离器(2)的壳体出油口与集油槽(4)管路上依次连接有第三阀门(12)和第二密度计(13),过滤器(5)的出水口与排水仓(7)管理上依次连接有第四阀门(15)和第三密度计(8),过滤器(5)的出液口与微化池(3)的回液口管路上连接有第五阀门(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收集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1a)、磁力泵(1d)及与磁力泵(1d)相连的输油管道(1g),第一壳体(1a)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导油槽(1c),第一壳体(1a)上且位于导油槽(1c)的前方安装有与导油槽(1c)相连通的收油头(1b);所述收油头(1b)包括安装板(1i)及布置在安装板(1i)内侧面的第一过滤网,且安装板(1i)上开设有与第一过滤网连通的若干个收油孔(1h),油水混合物通过收油孔(1h)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流入第一壳体(1a)的导油槽(1c)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收集装置(1)还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1a)两侧端的导流板(1f);所述磁力泵(1d)安装在第一壳体(1a)上且位于导油槽(1c)的中间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水收集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器(2)包括第二壳体(2a)、第二过滤网(2g)及布置在第二壳体(2a)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敏石振伟刘梦庆高厚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