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40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包括:楼体、升降井、滑槽、齿牙和升降机构,升降井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楼体的前侧中部,滑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滑槽沿上下方向开设于升降井的内腔后侧,齿牙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齿牙沿上下方向等距的设置于升降井的内腔左右两侧,升降机构设置于升降井的内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齿牙、电机、连接杆、主动锥形齿轮、第一旋转杆、从动锥形齿轮、第一齿轮、第二旋转杆和第二齿轮之间的配合可以带动升降平台在升降井的内腔上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将人群安全带往地面,并且可以使人群远离着火点,可以避免火灾时产生的浓烟危害人群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装置
,具体为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我们的办公室楼层越来越高,在2019年底的时候,我国高度超过200米的大楼数量就已经接近1000座,而预测表明在未来10年内300米以上的超高建筑将突破1000座,而消防车最多只能把水喷到100米的高度,且目前最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也只能升到100米左右,而且控制起来还极其困难,另外他对场地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一辆只能登高四十米的登高车就有十三米长,三点五米宽了,比一辆普通的大巴还要大,所以很多普通的小区无法进入,所以超过100米高度的火灾救援及消防变得极为困难;传统的高层楼宇发生火灾通常使用自动喷淋器扑灭火源,当有火情时,它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打开喷嘴,将大量的水洒向目标扑灭或者是有效的控制住火势,但是与自动喷淋器相连接的水管中并不是随时都有水的,即使使用自动喷淋器可以将火势有效的扑灭,但是发生火灾时危害人身安全的因素还有发生火灾时产生的浓烟,所以如何使人群有效的疏散至安全位置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无法保证人群可以有效的疏散至安全位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包括:楼体、升降井、滑槽、齿牙和升降机构,所述升降井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楼体的前侧中部,所述滑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滑槽沿上下方向开设于升降井的内腔后侧,所述齿牙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齿牙沿上下方向等距的设置于升降井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升降井的内腔。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平台;电机,所述电机螺钉连接于升降平台的内腔左侧;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的输出端;主动锥形齿轮,所述主动锥形齿轮套接于连接杆的外壁右侧,并通过顶丝锁紧;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内腔前后两侧右端;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套接于第一旋转杆的外壁中部,并通过顶丝锁紧,所述主动锥形齿轮和从动锥形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第一旋转杆的外壁前后两侧,并通过顶丝锁紧,所述第一齿轮的外壁右侧延伸出升降平台的内腔,所述第一齿轮和齿牙相啮合;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的数量为若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外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内腔前后两侧左端;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第二旋转杆的外壁,并通过顶丝锁紧,所述第二齿轮的外壁左侧延伸出升降平台的内腔,所述第二齿轮和齿牙相啮合,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前侧,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机为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吸收光能转换为电能为电机供电。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设置于升降平台的顶端前侧,所述护栏可以保护站在升降平台上的人群,防止人群跌落升降平台。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滑块的前侧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后侧。且滑块的后侧相适配插接于滑槽的内腔,所述滑块和滑槽配合可以对升降平台进行限位,防止升降平台的位置发生偏移。优选的,所述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楼体的顶端,所述挡板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时因人群恐慌而发生拥挤将人误挤压坠楼的情况出现;电动门,所述电动门设置于楼体的顶端前侧,电动门可以防止在升降机构为到达时,人群掉落至升降井中。优选的,所述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还包括:接触板,所述接触板设置于楼体的顶端前侧,所述接触板的前侧延伸进升降井的内腔;电动门开关,所述电动门开关设置于接触板的底端,所述电动门开关和电动门为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挡板和电动门之间的配合可以防止发生坠楼的情况,利用齿牙、电机、连接杆、主动锥形齿轮、第一旋转杆、从动锥形齿轮、第一齿轮、第二旋转杆和第二齿轮之间的配合可以带动升降平台在升降井的内腔上下移动,利用滑块和滑槽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升降平台进行限位,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为电机进行供电,利用护栏可以防止人群跌落升降平台,在楼体发生火灾时,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将人群安全带往地面,并且可以使人群远离着火点,可以避免火灾时产生的浓烟危害人群身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3为接触板的主视图;图4为升降平台俯视剖面图;图5为升降平台主视剖面图。图中:1、楼体,2、升降井,3、滑槽,4、齿牙,5、挡板,6、接触板,7、电动门,8、电动门开关,9、升降机构,91、升降平台,92、太阳能电池板,93、护栏,94、电机,95、连接杆,96、主动锥形齿轮,97、第一旋转杆,98、从动锥形齿轮,99、第一齿轮,910、第二旋转杆,911、第二齿轮,912、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包括:楼体1、升降井2、滑槽3、齿牙4、挡板5、接触板6、电动门7、电动门开关8和升降机构9,上述电动门7为现有技术,当升降机构9和电动门开关8接触时,电动门7向下移动,当升降机构9和电动门开关8断开连接时,电动门7向上移动,且电动门7的位置与挡板5缺口处的位置相对应,电动门7和挡板5均是起到遮挡作用,用于放置人群坠楼。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滑槽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槽3均呈燕尾形,可以使升降机构9上下移动的更加稳定,且可以对升降机构9进行限位。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滑块9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块912的后侧相适配插接于滑槽3的内腔。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99和第二齿轮911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齿轮99和第二齿轮911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一齿轮99和第二齿轮911分别设置于升降平台91的前后两侧,可以保证升降平台911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护栏93的高度为1米,护栏93可以有效的防止人群跌落升降平台91,并且在升降平台91处于一个安全高度时,人群可以从护栏93下方钻出。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升降平台91的高度为1米,可以防止人群从升降平台91上下来时摔伤。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当发生火灾时,处于着火点下方楼层的人群可以从安全通道顺利的走到楼下安全位置,处于着火点上方楼层的人群,当发现火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楼体(1)、升降井(2)、滑槽(3)、齿牙(4)和升降机构(9),所述升降井(2)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楼体(1)的前侧中部,所述滑槽(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滑槽(3)沿上下方向开设于升降井(2)的内腔后侧,所述齿牙(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齿牙(4)沿上下方向等距的设置于升降井(2)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升降机构(9)设置于升降井(2)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楼体(1)、升降井(2)、滑槽(3)、齿牙(4)和升降机构(9),所述升降井(2)沿上下方向开设于楼体(1)的前侧中部,所述滑槽(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滑槽(3)沿上下方向开设于升降井(2)的内腔后侧,所述齿牙(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齿牙(4)沿上下方向等距的设置于升降井(2)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升降机构(9)设置于升降井(2)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宇高层消防用的消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9)包括:
升降平台(91);
电机(94),所述电机(94)螺钉连接于升降平台(91)的内腔左侧;
连接杆(95),所述连接杆(9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电机(94)的输出端;
主动锥形齿轮(96),所述主动锥形齿轮(96)套接于连接杆(95)的外壁右侧,并通过顶丝锁紧;
第一旋转杆(97),所述第一旋转杆(97)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升降平台(91)的内腔前后两侧右端;
从动锥形齿轮(98),所述从动锥形齿轮(98)套接于第一旋转杆(97)的外壁中部,并通过顶丝锁紧,所述主动锥形齿轮(96)和从动锥形齿轮(98)相啮合;
第一齿轮(99),所述第一齿轮(99)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一齿轮(99)套接于第一旋转杆(97)的外壁前后两侧,并通过顶丝锁紧,所述第一齿轮(99)的外壁右侧延伸出升降平台(91)的内腔,所述第一齿轮(99)和齿牙(4)相啮合;
第二旋转杆(910),所述第二旋转杆(910)的数量为若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旋转杆(910)的外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升降平台(91)的内腔前后两侧左端;
第二齿轮(911),所述第二齿轮(911)套接于第二旋转杆(910)的外壁,并通过顶丝锁紧,所述第二齿轮(911)的外壁左侧延伸出升降平台(91)的内腔,所述第二齿轮(911)和齿牙(4)相啮合,且第一齿轮(99)和第二齿轮(911)相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源冯英杰陈元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