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29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种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其中安装结构包括侧围外板、B柱加强板、B柱内板、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侧碰传感器、点焊焊点以及安装螺栓,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上设有侧碰传感器安装面,侧碰传感器安装面上设有第一侧碰传感器安装孔和侧碰传感器定位孔,侧碰传感器包括侧碰传感器定位销以及第二侧碰传感器安装孔,第一侧碰传感器安装孔和第二侧碰传感器安装孔对齐后将安装螺栓安装于其中,凸焊螺母和安装螺栓安装于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的布置面为XY面,使安装点Y向与B柱加强板2相连,使Y向的结构更加稳定,极为有效的提升了一阶模态,满足设计需求,避免侧碰传感器在工作中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其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乘用车均设计有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身受到碰撞时,保护乘客生命安全,而判断安全气囊是否需要工作,则需在车身易碰撞处设计安装碰撞传感器识别车身状态。目前一般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如下:1、B柱内板设计有一侧碰传感器安装加强板;2、侧碰传感器安装加强板与B柱内板焊接为一整体;3、侧碰传感器通过螺栓安装在B柱内板上。针对B柱内板处侧碰传感器安装加强板,为了侧碰传感器正常运行工作,对该安装点一阶模态有较高要求,至少要大于500Hz。考察安装点一阶模态,X、Y、Z三个方向都需满足设计要求,X、Z方向为钣金延展方向,而Y向为料厚方向,Y向钣金尺寸最小,固Y向的一阶模态最小,需重点加强。一般方案为增加安装点处钣金厚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装点处刚度,但仍可能存在刚度不足、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导致安装点处一阶模态较低,不满足设计需求。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B柱内板(3)、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4)、侧碰传感器(5)、点焊焊点(6)以及安装螺栓(7),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4)上除安装侧碰传感器(5)之外的三个面与B柱加强板(2)通过点焊焊点(6)相连为一体,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4)上设有用来安装侧碰传感器(5)的侧碰传感器安装面(43),侧碰传感器安装面(43)上设有第一侧碰传感器安装孔(45)和侧碰传感器定位孔(46),所述第一侧碰传感器安装孔(45)的一侧设有凸焊螺母(42),所述侧碰传感器(5)包括安装于侧碰传感器定位孔(46)中的侧碰传感器定位销(51)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B柱内板(3)、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4)、侧碰传感器(5)、点焊焊点(6)以及安装螺栓(7),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4)上除安装侧碰传感器(5)之外的三个面与B柱加强板(2)通过点焊焊点(6)相连为一体,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4)上设有用来安装侧碰传感器(5)的侧碰传感器安装面(43),侧碰传感器安装面(43)上设有第一侧碰传感器安装孔(45)和侧碰传感器定位孔(46),所述第一侧碰传感器安装孔(45)的一侧设有凸焊螺母(42),所述侧碰传感器(5)包括安装于侧碰传感器定位孔(46)中的侧碰传感器定位销(51)以及与第一侧碰传感器安装孔(45)相对齐的第二侧碰传感器安装孔(52),第一侧碰传感器安装孔(45)和第二侧碰传感器安装孔(52)对齐后将安装螺栓(7)安装于其中,所述凸焊螺母(42)和安装螺栓(7)安装于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4)上设有两个相间隔开的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定位孔(4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内板(3)上设有方形过孔(31),在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面(43)与方形过孔(31)接触的3个边界用二保焊焊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碰传感器安装支架(4)的中心区域开设有一用于减重的梯形孔(4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碰传感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忠巫振环郭丽宋荣会许冰程红张晓龙赵超何永攀吴龙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