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与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搅拌罐内容易发生上下不均匀的问题,而且现有的搅拌机构的搅拌分散细腻程度也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更加均匀的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与工艺。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包括混凝土精细搅拌箱,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内为上部开放的混凝土搅拌槽,所述混凝土搅拌槽的槽内底部设置有横向的内循环搅拌器,所述内循环搅拌器包括相互同轴心的左搅拌器和右搅拌器;所述左搅拌器包括左回转筒壁,所述左回转筒壁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左搅拌传动外壁,所述右搅拌器包括右回转筒壁,所述右回转筒壁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右搅拌传动外壁;所述左搅拌器和右搅拌器沿轴线回转时,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和右搅拌传动外壁对混凝土搅拌槽内的砂浆旋转搅动。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搅拌槽内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和右搅拌传动外壁啮合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的旋转能分别带动所述左搅拌器和右搅拌器沿轴线回转;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左搅拌传动外壁能沿轴线方向相对滑移,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右回转筒壁能沿轴线方向相对滑移。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的左右两端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电机和右电机;所述左电机的左输出 ...
【技术保护点】
1.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内为上部开放的混凝土搅拌槽(133),所述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底部设置有横向的内循环搅拌器(200),所述内循环搅拌器(200)包括相互同轴心的左搅拌器(100)和右搅拌器(101);/n所述左搅拌器(100)包括左回转筒壁(102),所述左回转筒壁(102)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左搅拌传动外壁(117),所述右搅拌器(101)包括右回转筒壁(108),所述右回转筒壁(108)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右搅拌传动外壁(116);/n所述左搅拌器(100)和右搅拌器(101)沿轴线回转时,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117)和右搅拌传动外壁(116)对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的砂浆旋转搅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内为上部开放的混凝土搅拌槽(133),所述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底部设置有横向的内循环搅拌器(200),所述内循环搅拌器(200)包括相互同轴心的左搅拌器(100)和右搅拌器(101);
所述左搅拌器(100)包括左回转筒壁(102),所述左回转筒壁(102)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左搅拌传动外壁(117),所述右搅拌器(101)包括右回转筒壁(108),所述右回转筒壁(108)的外壁为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右搅拌传动外壁(116);
所述左搅拌器(100)和右搅拌器(101)沿轴线回转时,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117)和右搅拌传动外壁(116)对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的砂浆旋转搅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搅拌槽(133)内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23)和第二传动齿轮(12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3)和第二传动齿轮(124)分别与轴向视图为齿轮轮廓的所述左搅拌传动外壁(117)和右搅拌传动外壁(116)啮合传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3)和第二传动齿轮(124)的旋转能分别带动所述左搅拌器(100)和右搅拌器(101)沿轴线回转;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3)与左搅拌传动外壁(117)能沿轴线方向相对滑移,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24)与所述右回转筒壁(108)能沿轴线方向相对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的左右两端壁(134)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电机(121)和右电机(130);所述左电机(121)的左输出轴(122)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23)驱动连接,所述右电机(130)的右输出轴(125)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24)驱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循环式混凝土制备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回转筒壁(102)和右回转筒壁(108)的筒内分别为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和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
所述混凝土精细搅拌箱(135)的左右两端壁(134)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直线伸缩器(104)和右直线伸缩器(112);
所述左回转筒壁(102)的左端内壁通过第一轴承(106)相对转动套接有左筒状过渡箱(105),所述左筒状过渡箱(105)的内部为连通所述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左端的左过渡仓(120),所述左筒状过渡箱(105)的左端固定在左活动座(119)上,所述左直线伸缩器(104)的左伸缩杆(118)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动座(119),从而使所述左直线伸缩器(104)的左伸缩杆(118)能带动所述左回转筒壁(102)沿轴线方向左右位移;所述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还设置有竖向硬质的第一砂浆导管(128),所述第一砂浆导管(128)的上端为第一砂浆循环导入口(131),所述第一砂浆循环导入口(131)位于混凝土搅拌槽(133)内的中部高度;所述第一砂浆导管(128)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左筒状过渡箱(105)上,且连通所述左过渡仓(120),所述第一砂浆导管(128)上设置有第一砂浆循环泵(129),所述第一砂浆循环泵(129)能通过第一砂浆导管(128)将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中部高度处的砂浆抽入左过渡仓(120)内;
所述右回转筒壁(108)的右端内壁通过第二轴承(109)相对转动套接有右筒状过渡箱(110),所述右筒状过渡箱(110)的内部为连通所述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右端的右过渡仓(115),所述右筒状过渡箱(110)的右端固定在右活动座(113)上,所述右直线伸缩器(112)的右伸缩杆(114)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动座(113),从而使所述右直线伸缩器(112)的右伸缩杆(114)能带动所述右回转筒壁(108)沿轴线方向左右位移;所述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还设置有竖向硬质的第二砂浆导管(127),所述第二砂浆导管(127)的上端为第二砂浆循环导入口(132),所述第二砂浆循环导入口(132)位于混凝土搅拌槽(133)内上部;所述第二砂浆导管(127)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右筒状过渡箱(110)上,且连通所述右过渡仓(115),所述第二砂浆导管(127)上设置有第二砂浆循环泵(126),所述第二砂浆循环泵(126)能通过第二砂浆导管(127)将混凝土搅拌槽(133)的槽内上部的砂浆抽入右过渡仓(115)内;所述第一砂浆导管(128)和第二砂浆导管(127)上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右回转筒壁(108)左端的环形平面记为第一结合面(47),所述左回转筒壁(102)右端的环形平面记为第二结合面(48),所述第一结合面(47)与第二结合面(48)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隙记为环状精混口(21);左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7)的右端与右砂浆精混循环通道(103)的左端通过环状精混口(21)的四周连通混凝土搅拌槽(133)底部;左回转筒壁(102)和右回转筒壁(108)沿轴线方向做相互靠近的运动能使所述第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