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20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包括底座、驱动件和稳定件,所述稳定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浇筑组件以稳定件为支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浇筑组件连接;所述浇筑组件包括外筒壳和内衬管,所述内衬管设置于所述外筒壳内部,所述外筒壳和所述内衬管通过设置于外筒壳的固定组件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稳定件和驱动件的配合,对外筒壳进行精准控制,稳定性强,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快捷对内衬管拆装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粒生产
,尤其是一种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陶粒是一种新兴材料,性能优良,在建筑、园艺、冶金、化工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陶粒的主要原料为粘土,它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受限,所以寻找合适的替代品势在必行。经过人们的长期研究发现,将每天产生巨量市政污泥来全部或部分代替粘土已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污泥中氧化铁含量远远超出粘土,并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对陶粒生产用的回转窑内衬耐火材料有较强的腐蚀性,需要人们经常性的更换其内衬,而在内衬的拆装过程中,对内衬的安装定位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快捷拆装内衬的回转窑装置,且现有设备对回转窑主体的稳定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陶粒生产装置主题稳定性不高的问题以及内衬管不易更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包括底座、驱动件和稳定件,所述稳定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浇筑组件以稳定件为支撑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浇筑组件连接;所述浇筑组件包括外筒壳和内衬管,所述内衬管设置于所述外筒壳内部,所述外筒壳和所述内衬管通过设置于外筒壳的固定组件连接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放置槽中,且第一齿轮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外筒壳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稳定件包括滚动轮、侧边轴和轴承,所述侧边轴设置于所述滚动轮两侧,所述侧边轴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嵌入所述底座中。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滚动轮上设置有嵌槽,所述外筒壳上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与所述嵌槽宽度配合;所述凸环外侧部分嵌于所述嵌槽中。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嵌槽底部设置有橡胶层,所述凸环外侧面设置有橡胶层。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筒壳内部中空,所述外筒壳内设置有垫环,所述内衬管设置于所述外筒壳内并与所述垫环接触;固定组件包括旋盖和卡合盖,所述旋盖与所述外筒壳端部螺纹连接,所述旋盖上设置有流通孔,所述卡合盖卡合于所述流通孔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旋盖内侧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对应与所述内衬管端部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筒壳内还设置有辅助组件与所述垫环连接,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垫环两侧的阶梯件和将所述阶梯件与所述垫环固定的连接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阶梯件包括移动环板和斜块,所述斜块沿所述移动环板圆周方向阵列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移动环板上设置有缺口槽和转轴,所述缺口槽设置于所述移动环板内侧壁,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缺口槽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稳定件和驱动件的配合,对外筒壳进行精准控制,稳定性强,且本专利技术可快捷对内衬管拆装更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中稳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中浇筑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中辅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中阶梯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0,包括底座101、驱动件102和稳定件103,稳定件103设置于底座101上,浇筑组件200以稳定件103为支撑设置于底座101上,驱动件102设置于底座101上并与浇筑组件200连接;浇筑组件200包括外筒壳201和内衬管202,内衬管202设置于外筒壳201内部,外筒壳201和内衬管202通过设置于外筒壳201的固定组件400连接固定。驱动件102包括第一齿轮102a和第二齿轮102b,底座101上设置有放置槽,第一齿轮102a设置于放置槽中,且第一齿轮102a与驱动电机102c连接;第二齿轮102b设置于外筒壳201上,第一齿轮102a和第二齿轮102b啮合。驱动电机102c通过第一齿轮102a和第二齿轮102b啮合对浇筑组件200的转动量进行精准控制,同时由于浇筑组件200以稳定件103为支撑,第一齿轮102a和第二齿轮102b具有较小的磨损。稳定件103包括滚动轮103a、侧边轴103b和轴承103c,侧边轴103b设置于滚动轮103a两侧,侧边轴103b上设置有轴承103c,轴承103c嵌入底座101中。应说明的是,底座101上设置有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组件(100),包括底座(101)、驱动件(102)和稳定件(103),所述稳定件(103)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浇筑组件(200)以稳定件(103)为支撑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所述驱动件(102)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并与浇筑组件(200)连接;/n所述浇筑组件(200)包括外筒壳(201)和内衬管(202),所述内衬管(202)设置于所述外筒壳(201)内部,所述外筒壳(201)和所述内衬管(202)通过设置于外筒壳(201)的固定组件(400)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100),包括底座(101)、驱动件(102)和稳定件(103),所述稳定件(103)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浇筑组件(200)以稳定件(103)为支撑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所述驱动件(102)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并与浇筑组件(200)连接;
所述浇筑组件(200)包括外筒壳(201)和内衬管(202),所述内衬管(202)设置于所述外筒壳(201)内部,所述外筒壳(201)和所述内衬管(202)通过设置于外筒壳(201)的固定组件(400)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02)包括第一齿轮(102a)和第二齿轮(102b),所述底座(101)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第一齿轮(102a)设置于放置槽中,且第一齿轮(102a)与驱动电机(102c)连接;
所述第二齿轮(102b)设置于所述外筒壳(201)上,所述第一齿轮(102a)和所述第二齿轮(102b)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件(103)包括滚动轮(103a)、侧边轴(103b)和轴承(103c),所述侧边轴(103b)设置于所述滚动轮(103a)两侧,所述侧边轴(103b)上设置有轴承(103c),所述轴承(103c)嵌入所述底座(10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固废再生处理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轮(103a)上设置有嵌槽(103d),所述外筒壳(201)上设置有凸环(201a),所述凸环(201a)与所述嵌槽(103d)宽度配合;
所述凸环(201a)外侧部分嵌于所述嵌槽(103d)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田田倪荣国张永梅王秀
申请(专利权)人:新沂市新南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