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15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夹持组件均布于环形架上,环形架持续旋转,使夹持组件依次经过烘瓶工段的卸料位点,从而将瓶体逐个抓起。在夹持组件的构造中,利用电动推杆驱动夹持臂开合,实现夹持或释放动作;在执行夹持动作时,夹持臂末端的端帽与承载架末端的两个凸出臂分别顶压在瓶体外壁上,起到三点夹持作用;两个凸出臂可在转轴带动下翻转,从而带动瓶体完成翻转动作;端帽与其承载结构之间呈转动连接关系,因此当瓶体翻转时,端帽随之旋转,而不会与瓶体之间形成动摩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瓶体输送过程中高效、稳定的完成翻转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艺效率,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
本技术涉及灌装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
技术介绍
灌装机属于包装机范畴,根据物料性质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颗粒灌装机等;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液体产品很难采用其他方式封装,因此,液体灌装机应用最为广泛。主要用于洗液、护理液、口服液、消毒液、洗眼液、营养液、酒水、注射液、农药、医药、香水、食用油、润滑油及特殊行业的液体灌装。在灌装机的运行过程中,涉及与烘瓶工段的衔接过程,也就是将烘干的瓶体转移至灌装机构的执行区域。由于在烘干工段中瓶体多呈倒置状态,而灌装步骤需要保持瓶体正置,因此,在上述衔接过程中需要一部瓶体翻转过程。常规输送机构难以在输送过程中对瓶体进行翻转,因此,目前只能在输送前增加一部翻转工序,目前,该工序所占用的时间甚至超过瓶体的输送时间,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以解决目前,用于输送瓶体的夹爪机构难以在输送过程中对瓶体进行翻转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包括环形架,齿圈,第一齿轮,夹持臂,电动推杆,支撑框,固定柱,端帽,轴承,转轴,第二齿轮,承载架,凸出臂,橡胶垫,其中,齿圈与环形架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与齿圈相互啮合,第一齿轮与外设的电机传动连接;夹持臂的中部铰接在环形架上,电动推杆的后端与环形架铰接,电动推杆的前端与夹持臂的后端铰接,在夹持臂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在固定柱的前端具有圆形的凸盘,端帽套接在所述凸盘上;在环形架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框,在支撑框上设置有轴承,在轴承上设置有转轴,在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内置于支撑框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承载架与转轴固定连接,在承载架上具有两个凸出臂,在两个凸出臂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作为优选,还包括瓶体;两个橡胶垫及端帽,三者分别夹持在所述瓶体的外壁上。作为优选,凸出臂的末端端面呈圆弧形状;两个凸出臂之间的夹角为120°。作为优选,端帽与固定柱固定连接,固定柱与夹持臂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齿轮与内置于支撑框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在支撑框中固定连接有电机,在所述电机的主轴上固结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环形架用于承载夹持臂、电动推杆、支撑框等模块,并带动上述模块一同旋转;与环形架固定连接的齿圈同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齿轮可在外设的电机驱动下转动,从而为环形架的旋转提供动力;夹持臂用于承载固定柱;电动推杆用于驱动夹持臂转动,从而执行夹持或释放动作;固定柱用于承载端帽,由于端帽套接在固定柱末端的圆形凸盘上,因此端帽可在圆形凸盘上转动,且不会脱离圆形凸盘;端帽用于在夹持臂执行夹持动作时直接顶压在瓶体外壁上,基于其自身可旋转的特点,当转轴带动承载架、凸出臂以及所夹持的瓶体一同翻转时,端帽可随瓶体的翻转而旋转,而不会在端帽与瓶体之间产生动摩擦;支撑框用于承载轴承及电机等模块;轴承用于承载转轴;转轴用于带动承载架翻转;与转轴固结的第二齿轮可在电机带动下转动,从而为转轴的转动提供动力;承载架用于设置两个凸出臂;当夹持臂执行夹持动作时,两个凸出臂分别顶压在瓶体外壁上,与端帽三者共同对瓶体起到三点夹持作用,可保证充分的稳定性;橡胶垫用于增大夹持位点的摩擦力,避免打滑。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夹持组件均布于环形架上,环形架持续旋转,使夹持组件依次经过烘瓶工段的卸料位点,从而将瓶体逐个抓起。在夹持组件的构造中,利用电动推杆驱动夹持臂开合,实现夹持或释放动作;在执行夹持动作时,夹持臂末端的端帽与承载架末端的两个凸出臂分别顶压在瓶体外壁上,起到三点夹持作用;两个凸出臂可在转轴带动下翻转,从而带动瓶体完成翻转动作;端帽与其承载结构之间呈转动连接关系,因此当瓶体翻转时,端帽随之旋转,而不会与瓶体之间形成动摩擦。本技术可在瓶体输送过程中高效、稳定的完成翻转动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艺效率,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夹持臂与凸出臂配合处的局部结构图;图中:1、环形架2、齿圈3、第一齿轮4、夹持臂5、电动推杆6、支撑框7、固定柱8、端帽9、轴承10、转轴11、第二齿轮12、承载架13、凸出臂14、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环形架1,齿圈2,第一齿轮3,夹持臂4,电动推杆5,支撑框6,固定柱7,端帽8,轴承9,转轴10,第二齿轮11,承载架12,凸出臂13,橡胶垫14,其中,齿圈2与环形架1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与齿圈2相互啮合,第一齿轮3与外设的电机传动连接;夹持臂4的中部铰接在环形架l上,电动推杆5的后端与环形架1铰接,电动推杆5的前端与夹持臂4的后端铰接,在夹持臂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在固定柱7的前端具有圆形的凸盘,端帽8套接在所述凸盘上;在环形架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框6,在支撑框6上设置有轴承9,在轴承9上设置有转轴10,在转轴1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与内置于支撑框6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承载架12与转轴10固定连接,在承载架12上具有两个凸出臂13,在两个凸出臂13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4。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环形架1用于承载夹持臂4、电动推杆5、支撑框6等模块,并带动上述模块一同旋转;与环形架1固定连接的齿圈2同第一齿轮3相啮合,第一齿轮3可在外设的电机驱动下转动,从而为环形架1的旋转提供动力;夹持臂4用于承载固定柱7;电动推杆5用于驱动夹持臂4转动,从而执行夹持或释放动作;固定柱7用于承载端帽8,由于端帽8套接在固定柱7末端的圆形凸盘上,因此端帽8可在圆形凸盘上转动,且不会脱离圆形凸盘;端帽8用于在夹持臂4执行夹持动作时直接顶压在瓶体外壁上,基于其自身可旋转的特点,当转轴10带动承载架12、凸出臂13以及所夹持的瓶体一同翻转时,端帽8可随瓶体的翻转而旋转,而不会在端帽8与瓶体之间产生动摩擦;支撑框6用于承载轴承9及电机等模块;轴承9用于承载转轴10;转轴10用于带动承载架12翻转;与转轴10固结的第二齿轮11可在电机带动下转动,从而为转轴10的转动提供动力;承载架12用于设置两个凸出臂13;当夹持臂4执行夹持动作时,两个凸出臂13分别项压在瓶体外壁上,与端帽8三者共同对瓶体起到三点夹持作用,可保证充分的稳定性;橡胶垫14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架(1),齿圈(2),第一齿轮(3),夹持臂(4),电动推杆(5),支撑框(6),固定柱(7),端帽(8),轴承(9),转轴(10),第二齿轮(11),承载架(12),凸出臂(13),橡胶垫(14),其中,齿圈(2)与环形架(1)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与齿圈(2)相互啮合,第一齿轮(3)与外设的电机传动连接;夹持臂(4)的中部铰接在环形架(1)上,电动推杆(5)的后端与环形架(1)铰接,电动推杆(5)的前端与夹持臂(4)的后端铰接,在夹持臂(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在固定柱(7)的前端具有圆形的凸盘,端帽(8)套接在所述凸盘上;在环形架(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框(6),在支撑框(6)上设置有轴承(9),在轴承(9)上设置有转轴(10),在转轴(1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与内置于支撑框(6)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承载架(12)与转轴(10)固定连接,在承载架(12)上具有两个凸出臂(13),在两个凸出臂(13)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4)。/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灌装机的夹爪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架(1),齿圈(2),第一齿轮(3),夹持臂(4),电动推杆(5),支撑框(6),固定柱(7),端帽(8),轴承(9),转轴(10),第二齿轮(11),承载架(12),凸出臂(13),橡胶垫(14),其中,齿圈(2)与环形架(1)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与齿圈(2)相互啮合,第一齿轮(3)与外设的电机传动连接;夹持臂(4)的中部铰接在环形架(1)上,电动推杆(5)的后端与环形架(1)铰接,电动推杆(5)的前端与夹持臂(4)的后端铰接,在夹持臂(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在固定柱(7)的前端具有圆形的凸盘,端帽(8)套接在所述凸盘上;在环形架(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框(6),在支撑框(6)上设置有轴承(9),在轴承(9)上设置有转轴(10),在转轴(1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与内置于支撑框(6)中的电机传动连接,承载架(12)与转轴(10)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良民林涛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漳州久依久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