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基于一种焊接系统,所述焊接系统包括焊枪以及限位卡扣,所述焊接系统设置于所述待焊接钢筋笼的一侧,所述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双主筋钢筋笼,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步骤2:结合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确定焊接区域;步骤3:在焊接区域内,焊枪追踪并确定待焊位置,并进行焊接,通过该方法的使用,能够在不切换卡扣的情况下,实现单主筋钢筋笼焊接与双主筋钢筋笼焊接的切换,提高设备的使用,减少调机时间,提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尤其是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钢筋笼绕筋的焊接均采用机械跟踪方式确定焊点位置,针对单主筋或者是双主筋钢筋笼,采用不同的卡扣,在整个焊枪行程范围内,保证卡扣与主筋的接触,从而跟踪接触位置进行焊接,但是在同一焊接机需要进行不同主筋数量的钢筋笼焊接时,需要进行卡扣更换,造成设备调试复杂,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通过该方法的使用,能够在不切换卡扣的情况下,实现单主筋钢筋笼焊接与双主筋钢筋笼焊接的切换,提高设备的使用,减少调机时间,提升效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基于一种焊接系统,所述焊接系统包括焊枪以及限位卡扣,所述焊接系统设置于所述待焊接钢筋笼的一侧,所述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双主筋钢筋笼,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步骤2:结合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确定焊接区域;步骤3:在焊接区域内,焊枪追踪并确定待焊位置,并进行焊接。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1中,基于双主筋钢筋笼,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包括如下步骤:a、将待焊接主筋侧面与所述限位卡扣相互接触;b、将钢筋笼沿钢筋笼的轴线旋转,当所述待焊接主筋旋转至靠近焊枪时,根据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待焊接主筋接触位置的变化,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双主筋钢筋笼旋转至靠近所述焊接系统时,将所述限位卡扣与两个待焊接主筋中,相对位于顶端的主筋相接触。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b中,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还包括如下步骤:S1、在钢筋笼的转动过程中,观察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待焊接主筋接触位置的变化;S2、确定在所述待焊接主筋与所述限位卡扣接触位置的数量达到最大时,所述待焊接主筋的位置;S3、连接该位置时所述待焊接主筋的旋转中心与钢筋笼的旋转轴心,该连接线即为主筋位置分隔线。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焊接区域为两个,沿钢筋笼的旋转方向,位于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的上游为第一焊接区域,位于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的下游为第二焊接区域。进一步的,所述焊枪为两个包括第一焊枪以及第二焊枪;当主筋旋转至所述第一焊接区域时,所述第一焊枪进行焊接;当筋旋转至所述第二焊接区域时,所述第二焊枪进行焊接。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笼为双主筋钢筋笼包括第一主筋以及第二主筋;所述限位卡扣包括位于待焊接主筋顶部的第一限位面以及位于待焊接主筋侧面的第二限位面;在所述钢筋笼的旋转过程中,沿钢筋笼的旋转方向,待焊接主筋位于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的上游时,所述第一主筋与所述第一限位面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接触;在待焊接主筋从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的上游旋转至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的下游时,所述第一主筋以及第二主筋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待焊接主筋位于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的下游时,所述第一主筋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接触,所述第一主筋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分离,所述第二主筋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接触。进一步的,焊枪的追踪位置为所述待焊接主筋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的接触位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通过该方法的使用,能够在不切换卡扣的情况下,实现单主筋钢筋笼焊接与双主筋钢筋笼焊接的切换,提高设备的使用,减少调机时间,提升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主筋钢筋笼第一焊接区域焊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主筋钢筋笼第二焊接区域焊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单主筋钢筋笼第一焊接区域焊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单主筋钢筋笼第二焊接区域焊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筋位置分隔线确定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主筋位置分隔线确定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双主筋钢筋笼旋转位置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限位卡扣与主筋配合示意图。1-待焊接主筋、11-第一主筋、12--第一主筋、2-焊接系统、21A-第一焊枪、21B-第一卡扣、22A-第二焊枪、22B-第二卡扣、3-主筋位置分隔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基于一种焊接系统2,所述焊接系统2包括焊枪以及限位卡扣,所述焊接系统2设置于所述待焊接钢筋笼的一侧,所述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双主筋钢筋笼,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3;步骤2:结合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确定焊接区域;步骤3:在焊接区域内,焊枪追踪并确定待焊位置,并进行焊接。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焊接系统2包括两把焊枪以及与两把焊枪相互配合的两个限位卡扣,两把所述焊枪分别实现绕筋左侧以及右侧的焊接,两个所述焊枪分别为第一焊枪21A,第二焊枪22A;两个所述限位卡扣分别为第一卡扣21B,第二卡扣22B。首先基于双主筋钢筋笼确定了主筋位置分隔线3,沿钢筋笼的旋转方向,位于主筋位置分隔线3上游为第一焊接区域,位于主筋位置分隔线3下游为第二焊接区域。如图2-图3所示,在利用所述焊接方法进行双主筋钢筋笼焊接时,所述待焊接主筋1包括第一主筋11以及第二主筋12,所述限位卡扣包括用于顶面限位的第一限位面以及用于侧面限位的第二限位面,当待焊接主筋1旋转至第一焊接区域,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基于一种焊接系统,所述焊接系统包括焊枪以及限位卡扣,所述焊接系统设置于待焊接钢筋笼的一侧,其特征在于,/n所述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基于双主筋钢筋笼,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n步骤2:结合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确定焊接区域;/n步骤3:在焊接区域内,焊枪追踪并确定待焊位置,并进行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基于一种焊接系统,所述焊接系统包括焊枪以及限位卡扣,所述焊接系统设置于待焊接钢筋笼的一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基于双主筋钢筋笼,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
步骤2:结合所述主筋位置分隔线,确定焊接区域;
步骤3:在焊接区域内,焊枪追踪并确定待焊位置,并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基于双主筋钢筋笼,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包括如下步骤:
a、将待焊接主筋侧面与所述限位卡扣相互接触;
b、将钢筋笼沿钢筋笼的轴线旋转,当所述待焊接主筋旋转至靠近焊枪时,根据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待焊接主筋接触位置的变化,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双主筋钢筋笼旋转至靠近所述焊接系统时,将所述限位卡扣与两个待焊接主筋中,相对位于顶端的主筋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确定主筋位置分隔线,还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钢筋笼的转动过程中,观察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待焊接主筋接触位置的变化;
S2、确定在所述待焊接主筋与所述限位卡扣接触位置的数量达到最大时,所述待焊接主筋的位置;
S3、连接该位置时所述待焊接主筋的旋转中心与钢筋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华,向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研机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