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11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包括从上层建筑的后端壁朝船尾方向延伸的过渡区域壁板;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设有面板,面板的厚度不小于过渡区域壁板的板厚;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上端部和上层建筑的后端壁连接;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下端部设有反凹型软趾;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为斜下延伸的直线形式,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与船长方向的夹角为30°~4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地提高了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的有效抗弯模数,降低总纵应力;还可以减缓应力集中,有效地缩短了上层建筑的过渡区域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
本技术涉及船舶
,特别涉及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
技术介绍
多用途滚装船由于用途较多,上层建筑一般不连续布置,而是从船中开始往船首延伸,过渡区域处在全船总纵应力最大的范围内,且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现有设计中,对于过渡区域结构,中国船级社(CCS)规范推荐的过渡区域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图形左方为船首方向,图形右方为船尾方向。上层建筑11设于甲板12上,上层建筑11后端壁设有朝船尾方向延伸的过渡区域壁板10,过渡区域壁板10的外轮廓14为弧形,该弧形为椭圆形的四分之一。而且,过渡区域壁板10的外轮廓14上不设置其他部件。按照现有设计,对于那些总纵应力较大的船舶,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的结构总纵应力较大,且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不能满足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包括从上层建筑的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包括从上层建筑的后端壁朝船尾方向延伸的过渡区域壁板;其特征在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设有面板,面板的厚度不小于过渡区域壁板的板厚;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上端部和上层建筑的后端壁连接;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下端部设有反凹型软趾;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为斜下延伸的直线形式,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与船长方向的夹角为30°~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包括从上层建筑的后端壁朝船尾方向延伸的过渡区域壁板;其特征在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设有面板,面板的厚度不小于过渡区域壁板的板厚;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上端部和上层建筑的后端壁连接;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下端部设有反凹型软趾;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为斜下延伸的直线形式,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与船长方向的夹角为30°~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面板的宽度大于2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渡区域壁板的长度不小于上层建筑高度的1.5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为凹陷的弧形,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旭华康任淑霞赵文斌刘红平刘紫嫣高嵩芮烜万正田马亚成郑祖中曹山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四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