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曲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11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复合曲柄包含一第一金属件、一第二金属件、一套接空间、一外纤维件,与一补强纤维件,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间隔排列,以定义一套接空间形成于该复合曲柄内且位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该外纤维件包覆该第一金属件、该第二金属件,与该套接空间,该补强纤维件设置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其包含分别贴合于该外纤维件沿复合纤维件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对内侧表面的两贴合段,以及设置于该套接空间并连接两该贴合段的一肋壁;该复合曲柄具有重量轻,并可以提升厚度方向结构强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曲柄
本技术关于一种用于自行车的曲柄,特别是关于一种复合曲柄。
技术介绍
自行车设计通常以刚性结构车架来串联前后车轮,而曲柄是连接于链轮与踏板之间,将使用者踩踏踏板的力量,透过链轮和链条传递至后轮。作为力量传递的结构性部件,自行车曲柄经常由钢材或合金制成。为了确保曲柄的踏板端和链轮端都能顺畅枢转此外,曲柄两端必须具有强固的枢接结构,才能同时承受来自踏板端和链轮端的扭转荷载。此外,为了降低车体重量,纤维材料被应用在自行车架的制造上。不过,纤维材料并不利于制作承受高度扭力的枢接结构,遂有自行车曲柄以金属与纤维进行复合材料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曲柄,该复合曲柄具有重量轻,并可以提升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结构强度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复合曲柄,包含:一第一金属件,包含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一第一连接段,由该第一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开口;一第二金属件,与该第一金属件间隔排列,以定义一套接空间形成于该复合曲柄内且位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该第二金属件包含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一第二连接段,由该第二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开口,该套接空间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连通;一外纤维件,包覆该第一金属件、该第二金属件,与该套接空间;以及一补强纤维件,沿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的一连线方向延伸,设置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其包含两贴合段,分别贴合于该外纤维件沿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对内侧表面;以及一肋壁,设置于该套接空间并连接两该贴合段。本技术利用外纤维件包覆第一金属件与第二金属件的方式减轻复合曲柄的重量,并利用设于该套接空间的补强纤维件,提升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刚性,而让本新型的复合曲柄具有重量轻,并可以提升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结构强度的优点。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显示其具有一个补强纤维件。图3A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显示其具有多个补强纤维件。图3B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显示其具有一个补强纤维件。图4A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显示其具有多个补强纤维件。图4B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端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省略外纤维件)。图6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包覆外纤维件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省略外纤维件)。图8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省略外纤维件)。图9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11为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端视剖面图。图12为本技术制造方法的方块图。附图标记说明:1:复合曲柄10:第一金属件11:第一接孔部110:第一接孔13:第一连接段131:第一容室132:第一开口133:第一连接周壁20:第二金属件201,202:子金属件21:第二接孔部210:第二接孔2101,2102:子接孔211:孔壁2111,2112:子孔壁221,222:子外环壁23:第二连接段231:第二容室232:第二开口233:第二连接周壁24:环槽241,242:子环槽251:凸部252:凹部30:补强纤维件31:肋壁33:贴合段40:外纤维件41a,41b:内环肋50:芯材51:穿槽52:嵌槽525:插入嵌槽53:插入部X:长轴Y:短轴Z:参考轴D1:第一宽度D2:第二宽度G1,G2:间隙S:套接空间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以下配合图式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考图1、图2、图3A、图3B及图4A、图4B,本技术的复合曲柄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适用于一自行车,为方便说明,各图式中定义一长轴X、一短轴Y,与一参考轴Z或复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长轴X与短轴Y分别与参考轴Z或复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互相垂直,且短轴Y垂直于长轴X。为便于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是以平直的复合曲柄1为例;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复合曲柄1的上表面、下表面与侧表面,以及所有组件与结构,皆可能沿着参考轴Z、长轴X及短轴Y其中二个或三个方向同时延伸,使得复合曲柄1是具有曲度、扭转或偏斜,因此平直且单一厚度的曲柄并非必要限制。复合曲柄1包含第一金属件10、第二金属件20、套接空间、外纤维件40,与一或多个补强纤维件30、30a、30b。复合曲柄1主要沿着长轴X延伸,第一金属件10与第二金属件20相隔一间距而间隔排列,而在第一金属件10与第二金属件20间定义一套接空间S,外纤维件40包覆于第一金属件10、第二金属件20与套接空间S的外周,而补强纤维件30则纵向贯穿套接空间S,并连接外纤维件40相对的二内表面。长轴X或称为第一金属件10与第二金属件20的连线方向,短轴Y或称复合曲柄1的宽度方向,而参考轴Z或称为复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本技术的复合曲柄1主要在提升参考轴Z方向或复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的结构强度。第一金属件10,例如可为一铝件,包含第一接孔部11与第一连接段13,第一接孔部11具有波浪环面状孔壁,定义一第一接孔110,第一接孔110沿参考轴Z方向或复合曲柄1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一接孔部11用以与脚踏车下管、后下叉及/或座管汇集处的三通或五通轮谷转轴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孔110为贯穿孔,然而第一接孔110亦可设为盲孔,或局部贯穿孔与盲孔的组合;第一连接段13由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曲柄包含:/n一第一金属件,包含/n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n一第一连接段,由该第一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开口;/n一第二金属件,与该第一金属件间隔排列,以定义一套接空间形成于该复合曲柄内且位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该第二金属件包含/n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n一第二连接段,由该第二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开口,该套接空间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连通;/n一外纤维件,包覆该第一金属件、该第二金属件,与该套接空间;以及/n一补强纤维件,沿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的一连线方向延伸,设置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其包含/n两贴合段,分别贴合于该外纤维件沿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对内侧表面;以及/n一肋壁,设置于该套接空间并连接两该贴合段。/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612 TW 1091199641.一种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曲柄包含:
一第一金属件,包含
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
一第一连接段,由该第一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开口;
一第二金属件,与该第一金属件间隔排列,以定义一套接空间形成于该复合曲柄内且位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该第二金属件包含
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
一第二连接段,由该第二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开口,该套接空间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连通;
一外纤维件,包覆该第一金属件、该第二金属件,与该套接空间;以及
一补强纤维件,沿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的一连线方向延伸,设置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其包含
两贴合段,分别贴合于该外纤维件沿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对内侧表面;以及
一肋壁,设置于该套接空间并连接两该贴合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纤维件的肋壁沿该厚度方向与该连线方向延伸,两该贴合段沿该连线方向与该复合曲柄的宽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金属件的该第一连接段设有一第一容室经该第一开口与该套接空间连通,该第二金属件的该第二连接段设有一第二容室经该第二开口与该套接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曲柄包含有一芯材,该芯材设置于该套接空间,该芯材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该第一金属件的第一容室与该第二金属件的第二容室,且该补强纤维件的肋壁穿设于该芯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芯材设有一穿槽与两嵌槽,该穿槽沿该连线方向与该厚度方向延伸,两该嵌槽分别凹设于该芯材沿该厚度方向的相对侧的表面且与该穿槽连通,该补强纤维件的肋壁穿设于该芯材的穿槽,该补强纤维件的两贴合段分别容置于该芯材的两嵌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件的第二接孔部包含一环槽,该环槽围绕于该第二接孔的外周,并与该第二接孔之间以一孔壁分隔,该环槽与该第二容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昌黄俊彦张家玮周伯岳
申请(专利权)人:世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