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曲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559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复合曲柄及其制造方法,该复合曲柄包含一第一金属件、一第二金属件、一套接空间、一外纤维件,与一补强纤维件,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间隔排列,以定义一套接空间形成于该复合曲柄内且位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该外纤维件包覆该第一金属件、该第二金属件,与该套接空间,该补强纤维件设置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其包含分别贴合于该外纤维件沿复合纤维件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对内侧表面的两贴合段,以及设置于该套接空间并连接两该贴合段的一肋壁;该复合曲柄具有重量轻,并可以提升厚度方向结构强度的优点。度的优点。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曲柄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用于自行车的曲柄,特别是关于一种复合曲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设计通常以刚性结构车架来串联前后车轮,而曲柄是连接于链轮与踏板之间,将使用者踩踏踏板的力量,透过链轮和链条传递至后轮。作为力量传递的结构性部件,自行车曲柄经常由钢材或合金制成。为了确保曲柄的踏板端和链轮端都能顺畅枢转此外,曲柄两端必须具有强固的枢接结构,才能同时承受来自踏板端和链轮端的扭转荷载。此外,为了降低车体重量,纤维材料被应用在自行车架的制造上。不过,纤维材料并不利于制作承受高度扭力的枢接结构,遂有自行车曲柄以金属与纤维进行复合材料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曲柄及其制造方法,该复合曲柄具有重量轻,并可以提升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结构强度的优点。
[0004]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复合曲柄,包含:
[0005]一第一金属件,包含
[0006]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
[0007]一第一连接段,由该第一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开口;
[0008]一第二金属件,与该第一金属件间隔排列,以定义一套接空间形成于该复合曲柄内且位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该第二金属件包含
[0009]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
[0010]一第二连接段,由该第二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开口,该套接空间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连通;
[0011]一外纤维件,包覆该第一金属件、该第二金属件,与该套接空间;以及
[0012]一补强纤维件,沿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的一连线方向延伸,设置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其包含
[0013]两贴合段,分别贴合于该外纤维件沿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对内侧表面;以及
[0014]一肋壁,设置于该套接空间并连接两该贴合段。
[0015]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复合曲柄的制造方法,其包含
[0016]提供一第一金属件、一第二金属件,与一芯材,其中
[0017]该第一金属件包含
[0018]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
[0019]一第一连接段,由该第一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开口;
[0020]该第二金属件包含
[0021]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
[0022]一第二连接段,由该第二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开口;
[0023]成形一补强纤维件于该芯材上,该补强纤维件包含一肋壁与两贴合段,该肋壁穿设于该芯材,两该贴合段分别连接于该肋壁的相对两端,并分别贴合于该芯材沿一厚度方向的相对侧表面;
[0024]将带有该补强纤维件的该芯材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该第一金属件的第一开口与该第二金属件的第二开口;以及
[0025]将外纤维件包覆成形于该第一金属件、该第二金属件及该芯材的表面并以模型热压成型,使该外纤维件与该补强纤维件的两贴合段结合。
[0026]本专利技术利用外纤维件包覆第一金属件与第二金属件的方式减轻复合曲柄的重量,并利用设于该套接空间的补强纤维件,提升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刚性,而让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曲柄具有重量轻,并可以提升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结构强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7]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专利技术。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显示其具有一个补强纤维件。
[0030]图3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显示其具有多个补强纤维件。
[0031]图3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显示其具有一个补强纤维件。
[0032]图4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显示其具有多个补强纤维件。
[0033]图4B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端视剖面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省略外纤维件)。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包覆外纤维件的动作示意图。
[0036]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省略外纤维件)。
[0037]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省略外纤维件)。
[0038]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0039]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0040]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端视剖面图。
[004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的方块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复合曲柄
[0044]10:第一金属件
ꢀꢀꢀꢀꢀꢀꢀꢀꢀꢀꢀꢀꢀ
11:第一接孔部
[0045]110:第一接孔
ꢀꢀꢀꢀꢀꢀꢀꢀꢀꢀꢀꢀꢀꢀ
13:第一连接段
[0046]131:第一容室
ꢀꢀꢀꢀꢀꢀꢀꢀꢀꢀꢀꢀꢀꢀ
132:第一开口
[0047]133:第一连接周壁
ꢀꢀꢀꢀꢀꢀꢀꢀꢀꢀ
20:第二金属件
[0048]201,202:子金属件
ꢀꢀꢀꢀꢀꢀꢀꢀꢀꢀ
21:第二接孔部
[0049]210:第二接孔
ꢀꢀꢀꢀꢀꢀꢀꢀꢀꢀꢀꢀꢀꢀ
2101,2102:子接孔
[0050]211:孔壁
ꢀꢀꢀꢀꢀꢀꢀꢀꢀꢀꢀꢀꢀꢀꢀꢀꢀꢀ
2111,2112:子孔壁
[0051]221,222:子外环壁
ꢀꢀꢀꢀꢀꢀꢀꢀꢀꢀ
23:第二连接段
[0052]231:第二容室
ꢀꢀꢀꢀꢀꢀꢀꢀꢀꢀꢀꢀꢀꢀ
232:第二开口
[0053]233:第二连接周壁
ꢀꢀꢀꢀꢀꢀꢀꢀꢀꢀ
24:环槽
[0054]241,242:子环槽
ꢀꢀꢀꢀꢀꢀꢀꢀꢀꢀꢀꢀ
251:凸部
[0055]252:凹部
ꢀꢀꢀꢀꢀꢀꢀꢀꢀꢀꢀꢀꢀꢀꢀꢀꢀꢀ
30:补强纤维件
[0056]31:肋壁
ꢀꢀꢀꢀꢀꢀꢀꢀꢀꢀꢀꢀꢀꢀꢀꢀꢀꢀꢀ
33:贴合段
[0057]40:外纤维件
ꢀꢀꢀꢀꢀꢀꢀꢀꢀꢀꢀꢀꢀꢀꢀ
41a,41b:内环肋
[0058]50:芯材
ꢀꢀꢀꢀꢀꢀꢀꢀꢀꢀꢀꢀꢀꢀꢀꢀꢀꢀꢀ
51:穿槽
[0059]52:嵌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曲柄包含:一第一金属件,包含一第一接孔部,具有一第一接孔;以及一第一连接段,由该第一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一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开口;一第二金属件,与该第一金属件间隔排列,以定义一套接空间形成于该复合曲柄内且位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该第二金属件包含一第二接孔部,具有一第二接孔;以及一第二连接段,由该第二接孔部延伸,并于远离该第二接孔部的一端形成一第二开口,该套接空间与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连通;一外纤维件,包覆该第一金属件、该第二金属件,与该套接空间;以及一补强纤维件,沿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的一连线方向延伸,设置于该第一金属件与该第二金属件之间,其包含两贴合段,分别贴合于该外纤维件沿该复合曲柄的厚度方向的二相对内侧表面;以及一肋壁,设置于该套接空间并连接两该贴合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纤维件的肋壁沿该厚度方向与该连线方向延伸,两该贴合段沿该连线方向与该复合曲柄的宽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金属件的该第一连接段设有一第一容室经该第一开口与该套接空间连通,该第二金属件的该第二连接段设有一第二容室经该第二开口与该套接空间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件的第二接孔部包含一环槽,该环槽围绕于该第二接孔的外周,并与该第二接孔之间以一孔壁分隔,该环槽与该第二容室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金属件包含沿该厚度方向互相对合的两子金属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两该子金属件分别设有相对合的至少一凹部与至少一凸部。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纤维件的两贴合段分别由该肋壁的长边弯折后朝向该复合曲柄的宽度方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纤维件的二该贴合段伸入该第一金属件的第一容室与该第二金属件的第二容室。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曲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纤维件的两该贴合段伸入该第一容室与该第二容室的二末端部份,与两该贴合段未伸入该第一容室与该第二容室的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昌黄俊彦张家玮周伯岳
申请(专利权)人:世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