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08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包括设置有万向轮的工形架,工形架上设置有立式支架,立式支架之间设置有提升板,提升板与立式支架滑动连接,提升板的上部设置有支臂,支臂的左端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形状大小相同,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的上部固定连接支臂的上表面,第一固定杆底部铰接第一夹持爪,第二固定杆底部铰接第二夹持爪,支臂上表面设置有收放装置,收放装置驱动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夹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实现了储气筒的上下及左右搬运,结构简单,省时省力,提高了搬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
技术介绍
在储气筒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储气筒在各个工序之间进行转换,此时需要将储气筒从上个工装内取下来转移到下个工装内,储气筒由于本身的质量大且圆筒体表面光滑,非常不适合搬运,对于质量较小的储气筒,一般人工搬运即可将储气筒快速的安装在工装内,但是长时间的搬运易造成身体劳累,降低生产效率,而对于质量较大的储气筒人工无法搬运,需要借助大型工具才能进行转移,传统工具不适配储气筒,转移缓慢且常常导致滑落磕碰,严重时直接将储气筒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省时省力安全高效转移储气筒的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工形架,所述工形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工形架上设置有立式支架,所述立式支架之间设置有提升板,所述提升板与所述立式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提升板的上部设置有支臂,所述支臂的左端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形状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所述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为半圆环,所述第一固定杆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臂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杆底部铰接所述第一夹持爪,所述第二固定杆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杆底部铰接所述第二夹持爪,所述支臂上表面设置有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夹持。>优选的,所述提升板的上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为长方形,所述支臂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支臂在所述通孔内左右滑动,所述提升板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提升板,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把手,所述支臂的下表面方设置有第一齿牙,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牙,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支臂左右滑动。优选的,所述立式支架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第二齿牙,所述提升板的下方设置有提升构件,所述提升构件包括第二齿轮、第二旋转把手,所述第二旋转把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轴,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板的下部,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牙,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所述提升板上下运动。优选的,所述支臂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开孔、第二开孔、第三开孔、第四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第二开孔、第三开孔、第四开孔位置为长方形,所述收放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第三旋转杆、套装在第一旋转杆上的第三齿轮、套装在第二旋转杆上的第四齿轮、套装在第三旋转杆上的第五齿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旋转把手,所述第三旋转把手驱动所述第三旋转杆旋转运动,所述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第三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支臂的上表面,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所述第一滑轮位于所述第一开孔上方,所述第二滑轮位于所述第二开孔上方,所述第三滑轮位于所述第三开孔上方,所述第四滑轮位于所述第四开孔上方,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二旋转杆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旋转杆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设置有第三拉绳,所述第二旋转杆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设置有第四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中部穿过所述第一滑轮及第一开孔,所述第二拉绳中部穿过所述第二滑轮及第二开孔,所述第三拉绳中部穿过所述第三滑轮及第三开孔,所述第四拉绳中部穿过所述第四滑轮及第四开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防滑垫。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与储气筒外形适配,配合防滑垫将储气筒夹紧,预防搬运过程中的脱落,保证了人身安全。2.提升板运动实现了对储气筒的上下移动,第一齿轮驱动支臂左右移动,实现了储气筒的左右运动,万向轮实现任意机台之间转移,三者配合非常方便的解决了储气筒上料与下料过程、工序之间的搬运问题,省时省力,提高了搬运效率。3.搬运过程中仅使用第一旋转把手、第二旋转把手、第三旋转把手驱动装置运动,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及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形架;2、立式支架;3、凹槽;4、提升板;5、凸缘;6、支臂;7、第一夹持件;8、第二夹持件;9、第一固定杆;10、第一夹持爪;11、第二固定杆;12、第二夹持爪;13、收放装置;14、通孔;15、第一齿牙;16、第一齿轮;17、第一旋转把手;18、第二齿牙;19、提升构件;20、第二齿轮;21、第二旋转把手;22、第一开孔;23、第二开孔;24、第三开孔;25、第四开孔;26、第一旋转杆;27、第二旋转杆;28、第三旋转杆;29、第三齿轮;30、第四齿轮;31、第五齿轮;32、第一固定板;33、第二固定板;34、第三旋转把手;35、第一滑轮;36、第二滑轮;37、第三滑轮;38、第四滑轮;39、第一拉绳;40、第二拉绳;41、第三拉绳;42、第四拉绳;43、防滑垫;44、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工形架1的底部焊接4个万向轮44,工形架1的前后两个交叉点上分别竖直安装立式支架2,立式支架2焊接工形架1的上表面,两个立式支架2相对面上均开设凹槽3,立式支架2之间安装提升板4,提升板4的两侧为凸缘5,凸缘5卡在凹槽3内,提升板4与立式支架2滑动连接,立式支架2的相对面上开槽为第二齿牙18,第二齿牙18为锯齿条状,提升板4的下方为提升构件19,提升构件19包括第二齿轮20、第二旋转把手21,第二旋转把手21焊接第二齿轮20的旋转轴,第二齿轮20的旋转轴通过支架焊接在提升板4的下部,第二齿轮20啮合连接第二齿牙18,第二齿轮20驱动提升板4上下运动,第二齿轮20上安装棘齿棘轮结构,棘齿棘轮结构阻挡第二齿轮20旋转单向旋转,提升板4的上部开设通孔14,通孔14为长方形,支臂6穿过通孔14,支臂6卡在通孔14内,提升板4支撑支臂6,支臂6在通孔14内左右滑动,提升板4下表面安装第一齿轮16,第一齿轮16的旋转轴通过支架焊接提升板4的下表面,第一齿轮16的旋转轴上焊接第一旋转把手17,支臂6的下表面开槽为第一齿牙15,第一齿牙15为锯齿条形,第一齿轮16啮合连接第一齿牙15,第一齿轮16驱动支臂6左右滑动,支臂6的左端下表面安装第一夹持件7、第二夹持件8,第一夹持件7与第二夹持件8平行设置,第一夹持件7包括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包括工形架(1),所述工形架(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4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架(1)上设置有立式支架(2),所述立式支架(2)之间设置有提升板(4),所述提升板(4)与所述立式支架(2)滑动连接,所述提升板(4)的上部设置有支臂(6),所述支臂(6)的左端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夹持件(7)、第二夹持件(8),所述第一夹持件(7)、第二夹持件(8)形状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夹持件(7)与所述第二夹持件(8)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7)包括第一固定杆(9)、第二固定杆(11)、第一夹持爪(10)、第二夹持爪(12),所述第一夹持爪(10)、第二夹持爪(12)为半圆环,所述第一固定杆(9)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臂(6)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杆(9)底部铰接所述第一夹持爪(10),所述第二固定杆(11)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臂(6)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杆(11)底部铰接所述第二夹持爪(12),所述支臂(6)上表面设置有收放装置(13),所述收放装置(13)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7)与第二夹持件(8)夹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包括工形架(1),所述工形架(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4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架(1)上设置有立式支架(2),所述立式支架(2)之间设置有提升板(4),所述提升板(4)与所述立式支架(2)滑动连接,所述提升板(4)的上部设置有支臂(6),所述支臂(6)的左端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夹持件(7)、第二夹持件(8),所述第一夹持件(7)、第二夹持件(8)形状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夹持件(7)与所述第二夹持件(8)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件(7)包括第一固定杆(9)、第二固定杆(11)、第一夹持爪(10)、第二夹持爪(12),所述第一夹持爪(10)、第二夹持爪(12)为半圆环,所述第一固定杆(9)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臂(6)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杆(9)底部铰接所述第一夹持爪(10),所述第二固定杆(11)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支臂(6)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杆(11)底部铰接所述第二夹持爪(12),所述支臂(6)上表面设置有收放装置(13),所述收放装置(13)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7)与第二夹持件(8)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板(4)的上部设置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为长方形,所述支臂(6)穿过所述通孔(14),所述支臂(6)在所述通孔(14)内左右滑动,所述提升板(4)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6),所述第一齿轮(16)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提升板(4),所述第一齿轮(16)的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把手(17),所述支臂(6)的下表面方设置有第一齿牙(15),所述第一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牙(15),所述第一齿轮(16)驱动所述支臂(6)左右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筒临时放置转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支架(2)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第二齿牙(18),所述提升板(4)的下方设置有提升构件(19),所述提升构件(19)包括第二齿轮(20)、第二旋转把手(21),所述第二旋转把手(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0)的旋转轴,所述第二齿轮(20)的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提升板(4)的下部,所述第二齿轮(20)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牙(18),所述第二齿轮(20)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江海黄龙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圣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