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线束安装支架及车辆,其中的线束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线束并引导线束穿过车身钣金孔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用于安装至一层车身钣金的第一安装架,第二架体包括用于安装至另一层车身钣金的第二安装架,第二架体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架体上,并配置成:在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安装至车身钣金前,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第二架体相对于第一架体的移动调节成适应两层车身钣金之间的距离。使得线束安装支架能够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对线束进行安装及导向,并能够避免线束与周围的车身钣金发生直接接触而产生磨损、造成安全隐患,影响线束使用寿命。此外,该线束安装支架结构简单,有效地提高了拆装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安装支架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线束安装支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上设置有各种各样的功能,而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需要相应地布置较多的线束加入到电控系统中。为了使线束在整车中布置合理,通常在车身钣金上开孔,引导线束穿过钣金孔。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线束在钣金孔处磨损,通常将线束搭放在线束安装支架上,由线束安装支架安装至钣金孔处而引导线束穿过,但是当线束穿过间距过大的双层钣金孔时,会由于双层钣金孔间距过大,线束安装支架的尺寸无法满足安装到间距过大的钣金孔上,从而会造成线束与钣金发生干涉,影响线束使用寿命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安装支架,以及具有该线束安装支架的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线束穿过间距较大的双层钣金孔时,线束与钣金发生干涉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线束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线束并引导所述线束穿过车身钣金孔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用于安装至一层车身钣金的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用于安装至另一层车身钣金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架体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上,并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安装至所述车身钣金前,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架体的移动调节成适应两层所述车身钣金之间的距离。可选地,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分别构造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架体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横梁和第一纵梁,所述第二架体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二横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分别穿过一层所述车身钣金且平行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横梁沿着所述第一横梁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第一纵梁配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纵梁配置为所述第二安装架。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上形成有滑槽,所述第二横梁上形成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轨,所述滑槽构造为T型槽。可选地,所述第一架体构造为使得所述线束沿着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的走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纵梁的弯折处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架体构造为使得所述线束沿着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走向延伸,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弯折处为弧形结构。可选地,所述线束安装支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架体限位在所述第一架体上的限位结构。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中的一者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和形成在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中的另一者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有间隙槽,所述第二凸起配置成能够在所述第二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架体移动时从一个所述间隙槽移动至另一个所述间隙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构造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截面为半圆形的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卡接在钣金孔中的卡扣。可选地,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线束的缠绑结构。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钣金、线束和用于将所述线束安装至所述车身钣金上的线束安装支架,所述线束安装支架为本公开提供的线束安装支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线束安装支架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能够相对移动,使得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上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能够适应所要安装的两层车身钣金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得线束安装支架能够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对线束进行安装及导向,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同时能够避免线束与周围的车身钣金发生直接接触而产生磨损、造成安全隐患,影响线束的使用寿命。此外,该线束安装支架的结构简单,有效地提高了拆装便利性。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安装支架引导线束穿过车身钣金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安装支架与车身钣金配合主视断面图;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安装支架的侧视断面图;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安装支架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配合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架体,11-第一安装架,12-第一横梁,121-滑槽,2-第二架体,21-第二安装架,22-第二横梁,221-滑轨,3-卡扣,31-卡接头,32-垫圈,4-限位结构,41-第一凸起,42-第二凸起,5-线束,6-车身钣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针对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横、纵”是根据使用习惯定义的,具体可参照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图面的左右方向为横向,上下方向为纵向。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束安装支架,参照图1至图3,该线束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线束5并引导线束5穿过车身钣金孔的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第一架体1包括用于安装至一层车身钣金6的第一安装架11,第二架体2包括用于安装至另一层车身钣金6的第二安装架21,第二架体2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架体1上,并配置成:在第一安装架11和第二安装架21安装至车身钣金6前,第一安装架11和第二安装架21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第二架体2相对于第一架体1的移动调节成适应两层车身钣金6之间的距离。其中,图1中示出的车身钣金6可以为一体的双层钣金,也可以为分开的两层钣金结构,双层的车身钣金6上分别设置有钣金孔,线束安装支架能够引导线束5穿过两个钣金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如在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穿过钣金孔之前,二者呈分离状态,在安装线束安装支架时,首先将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分别穿过一层钣金孔并可调节地安装在一起,然后根据两层车身钣金6之间的距离,通过使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相对于彼此移动而调节第一安装架11和第二安装架12之间的距离能够适应两层车身钣金6之间的距离,然后在调整完成后将第一安装架11和第二安装架21分别固定在相应的车身钣金6上,在固定完成后,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之间即会保持相对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线束安装支架的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能够相对移动,使得用于安装到车身钣金6上的第一安装架11和第二安装架21能够适应所要安装的两层车身钣金6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得线束安装支架能够适应不同的安装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线束(5)并引导所述线束(5)穿过车身钣金孔的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所述第一架体(1)包括用于安装至一层车身钣金(6)的第一安装架(11),所述第二架体(2)包括用于安装至另一层车身钣金(6)的第二安装架(21),所述第二架体(2)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1)上,并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装架(1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1)安装至所述车身钣金(6)前,所述第一安装架(1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1)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架体(2)相对于所述第一架体(1)的移动调节成适应两层所述车身钣金(6)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线束(5)并引导所述线束(5)穿过车身钣金孔的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所述第一架体(1)包括用于安装至一层车身钣金(6)的第一安装架(11),所述第二架体(2)包括用于安装至另一层车身钣金(6)的第二安装架(21),所述第二架体(2)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1)上,并配置成:在所述第一安装架(1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1)安装至所述车身钣金(6)前,所述第一安装架(1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1)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架体(2)相对于所述第一架体(1)的移动调节成适应两层所述车身钣金(6)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分别构造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架体(1)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横梁(12)和第一纵梁,所述第二架体(2)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二横梁(22)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横梁(12)和所述第二横梁(22)分别穿过一层所述车身钣金(6),且所述第二横梁(22)沿着所述第一横梁(12)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12)上,所述第一纵梁配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架(11),所述第二纵梁配置为所述第二安装架(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2)上形成有滑槽(121),所述第二横梁(22)上形成有与所述滑槽(121)相匹配的滑轨(221),所述滑槽(121)构造为T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构造为使得所述线束(5)沿着所述第一横梁(12)和所述第一纵梁的走向延伸,所述第一横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