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安装支架、线束安装总成及车辆,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线束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上支架罩盖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围成用于安装第二线束的安装空间。利用本申请能够减小安装支架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小线束的安装空间,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装支架、线束安装总成及车辆
本申请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安装支架、线束安装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蓄电池包内,为了保证动力电池模组之间高低压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需要对高压铜排和低压线束进行固定,以保证在整车运行时,振动或冲击不会导致高低压线路之间发生磨损、断裂等。目前,高压铜排和低压线束都是采用各自的支架进行固定,占用空间较大,而且安装时间较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安装支架、线束安装总成及车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安装支架,其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线束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上支架罩盖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围成用于安装第二线束的安装空间,可减小安装支架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小线束的安装空间,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可选地,所述上支架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延伸出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下支架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凸起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卡钩与第一凸起部、第二卡钩与第二凸起部配合,将上支架与下支架卡接。通过将上支架和下支架卡接,可方便安装支架的装配,进一步地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可选地,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线束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以方便第一线束的安装。可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扎带通道,所述扎带通道内置有扎带,所述第二线束通过扎带固定在第一凹陷部内,以增加第一线束的安装牢固性。可选地,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池包箱体插接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头和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第一端与下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插接头固定在所述插接柱的第二端上,所述插接头的外径沿着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以方便插接部与电池包箱体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可选地,所述插接头上远离下支架的断面上设置有导向柱,可进一步地方便插接部与电池包箱体的装配。可选地,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贯穿第一凹陷部的底部,紧固件穿过装配孔与电池包箱体连接,以方便下支架的安装。可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装配孔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线束安装总成,其包括电池包箱体、第一线束、第二线束和如上所述的安装支架,第一线束安装在上支架上,所述第二线束安装在安装空间内,下支架固定在电池包箱体上,可减小安装支架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小线束的安装空间,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线束安装总成,可减小安装支架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小线束的安装空间,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安装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安装支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其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线束4的上支架1和下支架2。所述下支架2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21,所述上支架1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第一凹陷部21朝向背离下支架2的方向凹陷,第二凹陷部与第一凹陷部21的凹陷方向相反。所述上支架1罩盖在所述下支架2上,所述第一凹陷部21和第二凹陷部围成用于安装第二线束的安装空间。安装支架使用时,如图2所示,先将下支架2安装在相邻电池模块7之间的电池包箱体6上。将第二线束9置于第一凹陷部21内,然后将上支架1盖设在下支架2上,再将第一线束4安装在上支架1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线束4可以为铜排,第二线束9可为车辆的低压线束。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通过设置上支架和下支架,将第一线束安装在上支架上,第二线束安装在上下支架围成的安装空间内,可减小安装支架的使用数量,从而减小线束的安装空间,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而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架1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延伸出第一卡钩11和第二卡钩12,所述下支架2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凸起有第一凸起部23和第二凸起部24,第一凸起部23和第二凸起部24的凸起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卡钩11与第一凸起部23、第二卡钩12与第二凸起部14配合,将上支架1与下支架2卡接。通过将上支架1和下支架2卡接,可方便安装支架的装配,进一步地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可选地,所述上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线束4的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贯穿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以方便第一线束4的安装。较佳地,所述第一凹陷部21的侧壁上设置有扎带通道22,所述扎带通道22内置有扎带8,所述第二线束9通过扎带8固定在第一凹陷部21内,以增加第一线束9的安装牢固性。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池包箱体6插接的插接部3,所述插接部3包括插接头32和插接柱31,所述插接柱31的第一端与下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插接头32固定在所述插接柱31的第二端上,所述插接头31的外径沿着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以方便插接部3与电池包箱体6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优选地,插接头31远离下支架2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柱,可进一步地方便插接部3与电池包箱体6的装配。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插接头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插接头32沿插接柱31的延伸方向排布,以进一步提高下支架2的安装牢固性。导向柱位于与下支架2的间距最大的插接头32上。进一步地,如图3-4所示,所述下支架2上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贯穿第一凹陷部21的底部,紧固件5穿过装配孔与电池包箱体6连接,以方便下支架2的安装。文中的紧固件5可采用螺栓、螺钉等。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21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装配孔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上,以避免紧固件5与扎带8干涉,影响第二线束9的固定。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线束安装总成,其包括电池包箱体6、第一线束4、第二线束9和如上所述的安装支架,第一线束4安装在上支架1上,所述第二线束9安装在安装空间内,下支架2固定在电池包箱体6上。如图1和3所示,第一线束4由扎带41固定在上支架1上,扎带41上具有插头42,插头42与安装孔13插接。插头42为圆台体,圆台体的外径沿着靠近第一线束4的方向逐渐变大,插头42远离第一线束4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柱。本申请提供的线束安装总成通过设置上支架和下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线束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上支架罩盖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围成用于安装第二线束的安装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线束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上支架罩盖在所述下支架上,所述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围成用于安装第二线束的安装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延伸出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下支架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分别凸起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卡钩与第一凸起部、第二卡钩与第二凸起部配合,将上支架与下支架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线束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扎带通道,所述扎带通道内置有扎带,所述第二线束通过扎带固定在第一凹陷部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上设置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