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01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包括送料机构、转印机构和PLC控制器,所述转印机构包括膨胀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膨胀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柔性膜、上机架和加压装置,所述柔性膜与所述上机架之间设置有腔体,所述加压装置流体连通所述腔体,所述加压装置对所述腔体充气后,所述柔性膜膨胀将位于所述柔性膜下方的图案膜压合在基材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发热管与空气加热器同时持续的加热,不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柔性膜腔体内空气的温度,还能防止室温对腔体内空气温度的影响,保持腔体内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软性柔性膜对图案膜和基材加热并挤压来实现转印,不局限于常规的柱体、球体等,还可用于结构较为复杂的、不规则的多面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
本技术涉及热转印
,特别涉及一种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
技术介绍
热转印机是一种将各种烫画经热转印平板烫在棉、麻、化纤等织物上的设备。它无需制版、晒版、重复套色的步骤,无需丝网印刷和热转印方式所需要的各式型号的工具、材料。并且具有节省人力物力、方式简单、立等可取、对操机人员的经验要求低的特点,在当代印刷行业备受青睐。现有技术中,热转印机加热速度较慢,时间过长,并且只可在规则的圆柱体表面进行转印,而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不规则的异形多面体则难以转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其加热速度快,保温效果好,并且可以适用于任意不规则的异形多面体转印基材。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送料机构、转印机构和PLC控制器,所述转印机构包括膨胀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膨胀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柔性膜、上机架和加压装置,所述柔性膜与所述上机架之间设置有腔体,所述加压装置流体连通所述腔体,所述加压装置对所述腔体充气后,所述柔性膜膨胀将位于所述柔性膜下方的图案膜压合在基材表面。进一步的,所述上机架朝向所述柔性膜的一面设有所述腔体,所述柔性膜覆盖于所述腔体的开口处并密封所述开口。进一步的,所述膨胀装置还包括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分别流体连通所述加压装置和所述腔体;所述加压装置为空压机,所述空压机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加热器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转印机构还包括抽真空装置、升降装置和载料装置,所述柔性膜与所述载料装置之间具有空腔,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储气罐和用于抽真空的气泵,所述真空储气罐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真空储气罐分别流体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空腔。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储气罐通过管道与所述腔体和所述空腔连接;所述气泵带动所述真空储气罐抽吸所述空腔内的空气,所述柔性膜膨胀扩大,挤压所述图案膜和所述基材,将所述图案膜上的图案转印至所述基材上。进一步的,所述气泵带动所述真空储气罐抽吸所述腔体内的空气,所述柔性膜收缩,所述柔性膜与已经完成转印的所述基材分离。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膜材料为耐高温易变形的软性材料,所述软性材料为氟橡胶或硅橡胶。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载料装置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载料装置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缸或气缸或电动螺杆。进一步的,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轨道传送装置和控制电机,所述轨道传送装置与所述控制电机相连,所述控制电机带动所述轨道传送装置将所述图案膜与所述基材运进所述转印机构和将成品运出所述转印机构。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电源模块、检测模块、计量模块、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用于检测所述腔体内当前空气的流量和状态,并实时传输数据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会将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出的实时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所述电源模块安装于所述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的电源开关处,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所有执行步骤均在电源通电时执行;所述计量模块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计量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所述计量模块实时计量所述腔体当前空气压力和温度状态,发送数据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计量模块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所述腔体空气压力,并发送数据给所述计量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计量模块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所述腔体空气温度,并发送数据给所述计量模块。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采用发热管与空气加热器同时加热,不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柔性膜温度,而且能防止室温对腔体内空气温度的影响,有效地保持腔体内空气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空压机、气泵和升降装置的共同作用,使得柔性膜的向下膨胀、载料装置的向上运动、柔性膜腔体内空气的加热同时进行,达到缩短工作循环时间的效果。3、本技术,采用软性材料制作的柔性膜,对图案膜和基材加热并挤压来实现转印,不局限于常规的柱体、球体等,还可用于结构较为复杂的、不规则的多面体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基材与图案膜摆放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转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膨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抽真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PLC控制器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送料机构,2-转印机构,3-PLC控制器,101-轨道传送装置,102-控制电机,103-基材,104-图案膜,202-加压装置,203-真空储气罐,204-气泵,205-空气加热器,207-柔性膜,208-柔性膜挡板,214-升降装置,215-固定板,216-上机架,218-腔体,209-发热管,211-膨胀装置,212-加热装置,213-抽真空装置,219-载料装置,220-空腔,221-框架,301-微处理器,306-电源模块,302-检测模块,303-计量模块,304-压力传感器,305-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包括送料机构1、转印机构2和PLC控制器3,送料机构1与转印机构2的一端相连,送料机构1用于将基材103和图案膜104送入转印机构2,转印机构2用于将图案膜104与基材103贴合牢固并实现转印,PLC控制器3安装于转印机构2上,用于控制整个机体的运转。如图3所示,送料机构1包括轨道传送装置101和控制电机102,轨道传送装置101与控制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机构、转印机构和PLC控制器,所述转印机构包括膨胀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膨胀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柔性膜、上机架和加压装置,所述柔性膜与所述上机架之间设置有腔体,所述加压装置流体连通所述腔体,所述加压装置对所述腔体充气后,所述柔性膜膨胀将位于所述柔性膜下方的图案膜压合在基材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机构、转印机构和PLC控制器,所述转印机构包括膨胀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膨胀装置包括可膨胀的柔性膜、上机架和加压装置,所述柔性膜与所述上机架之间设置有腔体,所述加压装置流体连通所述腔体,所述加压装置对所述腔体充气后,所述柔性膜膨胀将位于所述柔性膜下方的图案膜压合在基材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架朝向所述柔性膜的一面设有所述腔体,所述柔性膜覆盖于所述腔体的开口处并密封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装置还包括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分别流体连通所述加压装置和所述腔体;所述加压装置为空压机,所述空压机通过管道与所述空气加热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机构还包括抽真空装置、升降装置和载料装置,所述柔性膜与所述载料装置之间具有空腔,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真空储气罐和用于抽真空的气泵,所述真空储气罐与所述气泵相连,所述真空储气罐分别流体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储气罐通过管道与所述腔体和所述空腔连接;所述气泵带动所述真空储气罐抽吸所述空腔内的空气,所述柔性膜膨胀扩大,挤压所述图案膜和所述基材,将所述图案膜上的图案转印至所述基材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适用于任意多面体结构的热转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带动所述真空储气罐抽吸所述腔体内的空气,所述柔性膜收缩,所述柔性膜与已经完成转印的所述基材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晖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晖盛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