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寸组合镗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70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尺寸组合镗刀,涉及多尺寸组合镗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刀柄,刀柄的一侧装设有刀座,刀座两侧依次对称装设有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其中一侧的第一刀头与第三刀头之间装设有第二刀头,其中一侧的第三刀头与第五刀头之间装设有第四刀头,刀柄、刀座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刀座的装设,为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的装设提供了位置,使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能同时对产品进行加工,提升了该镗刀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多次加工造成的成本支出,弹性筒夹头的装设,能对刀座进行夹紧,使刀座转动过程中不易脱离刀柄,提升了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尺寸组合镗刀
本技术属于多尺寸组合镗刀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尺寸组合镗刀。
技术介绍
镗刀是镗削刀具的一种,一般是圆柄的,也有较大工件使用方刀杆,最常用的场合就是内孔加工,扩孔,仿形等,有一个或两个切削部分、专门用于对已有的孔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或精加工的刀具,镗刀可在镗床、车床或铣床上使用,因装夹方式的不同,莫氏锥柄和7:24锥柄等多种形式,双刃镗刀有两个分布在中心两侧同时切削的刀齿,由于切削时产生的径向力互相平衡,可加大切削用量,生产效率高,双刃镗刀按刀片在镗杆上浮动与否分为浮动镗刀和定装镗刀,浮动镗刀适用于孔的精加工,它实际上相当于铰刀,能镗削出尺寸精度高和表面光洁的孔,但不能修正孔的直线性偏差,为了提高重磨次数,浮动镗刀常制成可调结构,为了适应各种孔径和孔深的需要并减少镗刀的品种规格,人们将镗杆和刀头设计成系列化的基本模块,使用时可根据工件的要求选用适当的模块,拼合成各种镗刀,从而简化了刀具的设计和制造。现有的组合镗刀,大多由于不能同时对多个尺寸进行加工,造成工作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加工后产品的精度较低,刀座易脱落刀柄,使用过程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尺寸组合镗刀,通过刀座的装设,为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的装设提供了位置,使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能同时对产品进行加工,提升了该镗刀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多次加工造成的成本支出,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的同时加工,提升了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升了加工后产品的精度,弹性筒夹头的装设,能对刀座进行夹紧,使刀座转动过程中不易脱离刀柄,提升了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尺寸组合镗刀,包括刀柄,刀柄的一侧装设有刀座,刀座两侧依次对称装设有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其中一侧的第一刀头与第三刀头之间装设有第二刀头,其中一侧的第三刀头与第五刀头之间装设有第四刀头,刀柄、刀座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圆孔,刀座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三组第二圆孔,每组第二圆孔包括两个导液孔,刀柄与刀座之间装设有弹性筒夹头,且弹性筒夹头的周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六槽口,刀座一端的周侧装设有压紧座。可选的,刀柄的一端为圆台状结构,刀柄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槽口,刀柄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槽口,且第二槽口为圆台状结构,刀座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槽口、第四槽口、第五槽口。可选的,弹性筒夹头装设在第二槽口内,弹性筒夹头为空心圆台状结构,刀座的一端装设在弹性筒夹头内,第六槽口贯穿弹性筒夹头,第一刀头、第二刀头均装设在第三槽口内,第三刀头、第四刀头均装设在第四槽口内,第五刀头装设在第五槽口内。可选的,刀座的周侧设有凸起,且凸起的一侧与弹性筒夹头的一侧相贴合,压紧座上开设有凹槽,且凸起位于凹槽内,刀座为三个圆柱体依次拼接组成,且三个圆柱体直径依次减小。可选的,刀柄、压紧座的周侧均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刀柄与压紧座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圆孔贯穿刀柄、刀座。可选的,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的截面为菱形结构,第五刀头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第二刀头、第四刀头的截面为圆形结构,导液孔贯穿刀座,导液孔与第一圆孔之间呈一定角度开设,导液孔的一端与第一圆孔相连通,导液孔的另一端位于远离刀柄的一侧。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刀座的装设,为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的装设提供了位置,使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能同时对产品进行加工,提升了该镗刀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多次加工造成的成本支出,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的同时加工,提升了第一刀头、第三刀头、第五刀头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升了加工后产品的精度,弹性筒夹头的装设,能对刀座进行夹紧,使刀座转动过程中不易脱离刀柄,提升了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弹性筒夹头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刀柄1,刀座2,第一刀头3,第三刀头4,第五刀头5,第二刀头6,第四刀头7,弹性筒夹头8,压紧座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尺寸组合镗刀,包括:刀柄1,刀柄1的一侧装设有刀座2,刀座2两侧依次对称装设有第一刀头3、第三刀头4、第五刀头5,其中一侧的第一刀头3与第三刀头4之间装设有第二刀头6,其中一侧的第三刀头4与第五刀头5之间装设有第四刀头7,刀柄1、刀座2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圆孔,刀座2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三组第二圆孔,每组第二圆孔包括两个导液孔,刀柄1与刀座2之间装设有弹性筒夹头8,且弹性筒夹头8的周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六槽口,刀座2一端的周侧装设有压紧座9。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该镗刀使用时,先是把第一刀头3、第二刀头6、第三刀头4、第四刀头7、第五刀头5依次安装到刀座2上,然后把刀座2安装到弹性筒夹头8内,再把弹性筒夹头8安装到刀柄1内,然后压紧座9通过螺栓安装到刀柄1上,通过压紧座9对刀座2的压紧,使刀座2进入到弹性筒夹头8,弹性筒夹头8的一端进行收缩,使弹性筒夹头8夹紧刀座2,使刀座2不易转动,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使刀座2不易脱离刀柄1,最后把该镗刀安装到数控机床的主轴上。通过刀座2的装设,为第一刀头3、第三刀头4、第五刀头5的装设提供了位置,使第一刀头3、第三刀头4、第五刀头5能同时对产品进行加工,提升了该镗刀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多次加工造成的成本支出,第一刀头3、第三刀头4、第五刀头5的同时加工,提升了第一刀头3、第三刀头4、第五刀头5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升了加工后产品的精度,弹性筒夹头8的装设,能对刀座2进行夹紧,使刀座2转动过程中不易脱离刀柄1,提升了该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刀柄1的一端为圆台状结构,刀柄1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槽口,刀柄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槽口,且第二槽口为圆台状结构,刀座2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槽口、第四槽口、第五槽口,第一槽口的开设,便于刀柄1的安装,使刀柄1安装后不易转动。本实施例的弹性筒夹头8装设在第二槽口内,弹性筒夹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尺寸组合镗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1),刀柄(1)的一侧装设有刀座(2),刀座(2)两侧依次对称装设有第一刀头(3)、第三刀头(4)、第五刀头(5),其中一侧的第一刀头(3)与第三刀头(4)之间装设有第二刀头(6),其中一侧的第三刀头(4)与第五刀头(5)之间装设有第四刀头(7);/n刀柄(1)、刀座(2)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圆孔,刀座(2)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三组第二圆孔,每组第二圆孔包括两个导液孔,刀柄(1)与刀座(2)之间装设有弹性筒夹头(8),且弹性筒夹头(8)的周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六槽口,刀座(2)一端的周侧装设有压紧座(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尺寸组合镗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1),刀柄(1)的一侧装设有刀座(2),刀座(2)两侧依次对称装设有第一刀头(3)、第三刀头(4)、第五刀头(5),其中一侧的第一刀头(3)与第三刀头(4)之间装设有第二刀头(6),其中一侧的第三刀头(4)与第五刀头(5)之间装设有第四刀头(7);
刀柄(1)、刀座(2)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圆孔,刀座(2)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三组第二圆孔,每组第二圆孔包括两个导液孔,刀柄(1)与刀座(2)之间装设有弹性筒夹头(8),且弹性筒夹头(8)的周侧均布开设有多个第六槽口,刀座(2)一端的周侧装设有压紧座(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尺寸组合镗刀,其特征在于,刀柄(1)的一端为圆台状结构,刀柄(1)的周侧开设有第一槽口,刀柄(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槽口,且第二槽口为圆台状结构,刀座(2)的一端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槽口、第四槽口、第五槽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尺寸组合镗刀,其特征在于,弹性筒夹头(8)装设在第二槽口内,弹性筒夹头(8)为空心圆台状结构,刀座(2)的一端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才福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清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