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37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2
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垫,该气动垫包括:基体部,其置放于地板;以及气囊部,其由形成于上述基体部上的多个气囊构成,上述气囊部中至少一部分气囊包括相应气囊膨胀时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在左侧膨胀的左侧倾转气囊,上述气囊部中至少一部分气囊包括相应气囊膨胀时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在右侧膨胀的右侧倾转气囊。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气囊膨胀时通过在推挤背部部位的背部部位气囊左右对称并与背部部位气囊连接的左侧倾转气囊和右侧倾转气囊而能够提供将使用者的腰部或脊椎向左右扭转或将背部部位的左、右侧中的一侧倾转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垫(PNEUMATICMATTRESS),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在背部部位分离配置左侧倾转气囊和右侧倾转气囊而能够扭转并倾转使用者的腰部和脊椎的气动垫。
技术介绍
关于气动垫,韩国技术公告第20-1988-0001949号(1988年6月3日公告)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一种气动按摩用垫,并排设置有通过连续地供给和排出压缩空气(进排气)而以一定顺序进行膨胀和收缩的多个空气填充室1a、1b、1c、1d,并且使各空气填充室1a、1b、1c、1d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及两侧端的空气室6的宽度变窄,从而形成为该宽度变窄部分的空气填充量少于其它部分。另外,韩国公开技术第20-1984-0002980号(1984年7月20日公开)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一种气动按摩用垫,并排设置有通过连续地供给和排出压缩空气而以一定顺序进行膨胀和收缩的多个空气填充室1A、1B、1C、1D,并且使各空气填充室1A、1B、1C、1D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及两侧端的空气室6的宽度变窄,从而形成为该宽度变窄部分的空气填充量少于其它部分。在上述的各现有专利文献中仅仅公开了提供气动按摩功能的垫子,而全然未提及或全然未公开在气囊膨胀时能够提供扭转使用者的腰部的功能且间接地刺激使用者的脊椎部位而不直接接触使用者的脊椎部位从而能够预防脊椎的疾病恶化的气动垫。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技术公告第20-1988-0001949号(1988年6月3日公告,技术的名称:气动按摩用垫(Pneumaticmat))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技术第20-1984-0002980号(1984年7月20日公开,技术的名称:气动按摩用垫(Thematforthepneumaticmassage))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提供在气囊膨胀时推挤背部部位并将使用者的腰部或脊椎向左右扭转的操作等。另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间接地刺激使用者的脊椎部位而不直接接触使用者的脊椎部位以预防脊椎疾病恶化的功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旨在达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气动垫,包括:基体部,其置放于地板;以及气囊部,其由形成于上述基体部上的多个气囊构成,上述气囊部中至少一部分气囊包括相应气囊膨胀时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在左侧膨胀的左侧倾转(Tilting)气囊,上述气囊部中至少一部分气囊包括相应气囊膨胀时以上述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在右侧膨胀的右侧倾转气囊,以上述使用者躺在上述基体部上的状态下的上述使用者为基准而以左右对称形状配置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和上述右侧倾转气囊。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在上述左侧倾转气囊膨胀时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朝向左侧方向倾转,上述右侧倾转气囊在上述右侧倾转气囊膨胀时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朝向右侧方向倾转。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在上述左侧倾转气囊膨胀时以将左侧背部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朝向右侧推挤的方式扭转上述使用者的脊椎,上述右侧倾转气囊在上述右侧倾转气囊膨胀时以将右侧背部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朝向左侧推挤的方式扭转上述使用者的脊椎。另外,上述气囊部进一步包括背部部位气囊,其至少一部分线条(Line)在上述使用者躺在上述基体部上时与上述使用者的身高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上述背部部位气囊配置成以上述使用者为基准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朝向下方突出而延伸,上述背部部位气囊在膨胀时将上述使用者的背部朝向上方推挤,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和右侧倾转气囊各自的至少一部分线条固定于上述背部部位气囊的位于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另外,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固定于上述背部部位气囊的位于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区域中的左侧半部区域,上述右侧倾转气囊固定于上述背部部位气囊的位于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区域中的右侧半部区域。另外,上述气囊部进一步包括:颈部部位气囊,其至少一部分线条在上述背部部位气囊的上部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上述颈部部位气囊配置成固定于与上述背部部位气囊所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区域相邻的区域且以上述使用者为基准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朝向上侧方向突出而延伸,上述颈部部位气囊在膨胀时将上述使用者的颈部和相当于上述颈部的下部的背部部位朝向下方推挤;第一腰部支撑气囊,其至少一部分线条在上述背部部位气囊的边沿末端下方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上述第一腰部支撑气囊配置成以上述使用者为基准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朝向下方突出而延伸,上述第一腰部支撑气囊在膨胀时支撑上述使用者腰部的最高位置并将相应的腰部部分朝向头部侧推挤;以及第二腰部支撑气囊,其至少一部分线条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上述第二腰部支撑气囊配置成以上述使用者为基准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朝向上侧方向突出而延伸,使得位于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相反的一侧的边沿区域能够与上述第一腰部支撑气囊重叠,上述第二腰部支撑气囊在膨胀时支撑上述使用者腰部的最高位置并将相应的腰部部分朝向腿部侧推挤。此时,在上述气囊部的各个气囊连接有对应的空气软管,且通过外部的气动泵的程序操作而能够注入和排出空气。另外,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和右侧倾转气囊各自隔开距离形成而不直接接触上述使用者的脊椎部位,从而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和右侧倾转气囊在膨胀时间接地刺激上述使用者的脊椎部位而不直接接触上述使用者的脊椎部位。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气动垫在气囊膨胀时通过在推挤背部部位的背部部位气囊左右对称并与背部部位气囊连接的左侧倾转气囊和右侧倾转气囊而能够提供将使用者的腰部或脊椎向左右扭转或将背部部位的左、右侧中的一侧倾转的功能。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气动垫间接地刺激使用者的脊椎部位而不直接接触使用者的脊椎部位,从而能够预防脊椎疾病恶化。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气动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进行说明之前需要提醒的是,不应当限定于通常的或词典中的含义而解释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用语或词语,应当立足于专利技术人为了以最好的方法来说明其本人的技术而能够确切地定义用语的概念这一原则,而解释成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相符的含义和概念。因此,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图示的构成只不过是本技术的最为理想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并不完全代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因而值此申请之际,应当理解为会存在能够替代它们的各种等同物和变形例。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气动垫。如图1中所图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气动垫100包括基体部110和气囊部120。这里,基体部110置放于地板、地面、客厅、医院病床等,且能够提供即使发生下述的气囊部的气囊操作也不会影响使用者使用气动垫的程度的一定的重量和固定力。还可以以基体部110自身的重量来提供固定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垫,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体部,其置放于地板;以及,/n气囊部,其由形成于上述基体部上的多个气囊构成,上述气囊部中至少一部分气囊包括相应气囊膨胀时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在左侧膨胀的左侧倾转气囊,上述气囊部中至少一部分气囊包括相应气囊膨胀时以上述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在右侧膨胀的右侧倾转气囊,以上述使用者躺在上述基体部上的状态下的上述使用者为基准而以左右对称形状配置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和上述右侧倾转气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部,其置放于地板;以及,
气囊部,其由形成于上述基体部上的多个气囊构成,上述气囊部中至少一部分气囊包括相应气囊膨胀时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在左侧膨胀的左侧倾转气囊,上述气囊部中至少一部分气囊包括相应气囊膨胀时以上述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在右侧膨胀的右侧倾转气囊,以上述使用者躺在上述基体部上的状态下的上述使用者为基准而以左右对称形状配置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和上述右侧倾转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垫,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在上述左侧倾转气囊膨胀时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朝向左侧方向倾转,上述右侧倾转气囊在上述右侧倾转气囊膨胀时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朝向右侧方向倾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垫,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在上述左侧倾转气囊膨胀时以将左侧背部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朝向右侧推挤的方式扭转上述使用者的脊椎,上述右侧倾转气囊在上述右侧倾转气囊膨胀时以将右侧背部以使用者的脊椎为基准朝向左侧推挤的方式扭转上述使用者的脊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垫,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囊部进一步包括背部部位气囊,其至少一部分线条在上述使用者躺在上述基体部上时与上述使用者的身高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上述背部部位气囊配置成以上述使用者为基准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朝向下方突出而延伸,上述背部部位气囊在胀时将上述使用者的背部朝向上方推挤,
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和右侧倾转气囊各自的至少一部分线条固定于上述背部部位气囊的位于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区域中的一个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垫,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侧倾转气囊固定于上述背部部位气囊的位于与固定于上述基体部的线条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在和河正勋崔雄植
申请(专利权)人:大星玛立普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