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袖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37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2
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压袖带包括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以及空气软管插塞部,其中,空气软管插塞部在其一个面上具备与各个空气软管连接部配合的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该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与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匹配并位于与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以能够与空气软管插塞部的各空气软管适配器配合的方式汇集形成于与空气软管插塞部的大小对应的区域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压袖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压袖带(AIRPRESSURECUFF),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将空气软管的长度最优化的气压袖带。
技术介绍
气压袖带是指一种研发成穿着在浮肿的部位而能够以适当的压力使淋巴液沿着淋巴循环方向缓慢地移动的医疗设备,其类型包括对被穿着的部位整体加压的类型和通过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而依次加压各部位的类型,作为与此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举出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201284号(2012年11月08日授权,空气压力按摩器用袖带)和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740215号(2017年05月19日授权,气压袖带)。在授权专利公报第10-1201284号中公开了如下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压力按摩器用袖带包括由多个气囊组成的气垫且该气垫由形成内外表面的内皮和外皮构成,在该空气压力按摩器用袖带中,上述多个气囊各自具备空气进气口和空气排出口而通过空气的注入和排出选择性地进行膨胀和收缩,就上述气垫而言,通过在空气所填充的内部将边缘表面接合以分隔空间而形成气囊,且形成有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分隔膜。而且,在授权专利公报第10-1740215号中公开了如下内容:一种气压袖带,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肢或下肢的内部空间以能够在使用者的上肢或下肢上穿戴,该气压袖带包括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以及与空气软管连接的空气软管连接部,其中,空气软管能够对上述空气分隔空间部供给空气压力并能够从上述空气分隔空间部排出空气压力,所述气压袖带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由手部空气分隔空间部和臂部空气分隔空间部构成或由足部空气分隔空间部和腿部空气分隔空间部构成,且形成有防滑部以防上述袖带在使用过程中朝向上肢或下肢下方滑落,通过防滑部而将使用者的关节部位固定在袖带中,从而能够防止袖带由于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的单独收缩和膨胀而朝向上肢或下肢下方滑动。但是,就这些专利文献等中的现有的气压袖带而言,由于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和空气软管连接部形成为彼此分开,因此在控制空气的加压和释放的气压袖带控制器中,连接到各个空气软管连接部的各空气软管的长度各不相同,且存在须将各空气软管逐个单独地与空气软管连接部连接的不便。尤其,就空气软管而言,其材质的增塑剂包含邻苯二甲酸酯而产生二恶英,因此,存在空气软管生产得越多则空气污染问题就越严重的问题。况且,存在制造成本随空气软管的长度拉长而增高的问题。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201284号(2012年11月08日授权,空气压力按摩器用袖带)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740215号(2017年05月19日授权,气压袖带)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现有的气压袖带中的须将各空气软管逐个单独地与空气软管连接部连接的不便。另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将现有的气压袖带中的空气软管长度缩短以实现最优化。另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根据气压袖带的利用状态能够容易地改变空气软管连接部的连接方向。解决问题的方案旨在达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气压袖带包括: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其形成有用于插入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空间以能够穿戴在上述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分;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其形成于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且与空气软管连接,其中,空气软管能够对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供给空气压力并从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排出空气压力;以及空气软管插塞(plug)部,其与空气软管束连接以能够供给和排出空气压力,其中,空气软管束与外部气压用袖带控制器连接,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在其一个面上具备与上述各个空气软管连接部配合的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adapter),其中,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与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匹配并位于与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另外,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能够以能够与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的上述各空气软管适配器配合的方式汇集形成于与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的大小对应的区域内。另外,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的形成有上述空气软管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区域能够以能够汇集到与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的大小对应的区域内的方式形成。另外,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和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的上述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根据使用者的便利或选择而能够以上下对称的方式安装,从而能够配置成上下对称。优选地、上述空气软管束由空气软管数量与上述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的数量对应的空气软管束形成,并在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能够被分离到上述各个空气软管适配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式,气压袖带包括: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其形成有用于插入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空间以能够穿戴在上述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其形成于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且与空气软管连接,其中,空气软管能够对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供给空气压力并从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排出空气压力,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的至少一个区域以能够汇集于在上述气压袖带表面中存在的虚拟的一个区域内的方式形成,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形成于上述虚拟的一个区域内。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根据使用者的便利或选择而能够以上下对称的方式安装,从而配置成上下对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气压袖带进一步包括空气软管插塞部,其与空气软管束连接以能够供给和排出空气压力,其中,空气软管束与外部气压用袖带控制器连接,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在其一个面上具备与上述各个空气软管连接部配合的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其中,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与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匹配并位于与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的上述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能够配置成上下对称。另外,上述空气软管束由空气软管数量与上述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的数量对应的空气软管束形成,并在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能够被分离到上述各个空气软管适配器。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气压袖带具有如下效果: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和空气软管连接部汇集形成于与空气软管插塞的大小对应的空间,因此,只要将空气软管插塞插入到空气软管连接部则一次就能够容易地同时配合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气压袖带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将从气压控制器连接到气压袖带的空气软管的长度最优化,因而不仅能够降低气压袖带的制造成本,而且能够减少空气软管的生产和废弃所引起的二恶英的产生。另外,根据本技术的气压袖带具有如下效果:对于利用气压袖带的方向,即、在站着利用时和躺着利用时,根据气压袖带的利用状态能够容易地改变空气软管连接部的连接方向。附图说明图1是图示了使用者在下肢上穿戴了现有的气压袖带的状态的图。图2概略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气压袖带的形态。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气压袖带中的空气软管插塞部的一个连接方式的图。图4是图示了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压袖带,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其形成有用于插入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空间以能够穿戴在上述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分;/n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其形成于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且与空气软管连接,其中,空气软管能够对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供给空气压力并从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排出空气压力;以及,/n空气软管插塞部,其与空气软管束连接以能够供给和排出空气压力,其中,空气软管束与外部气压用袖带控制器连接,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在其一个面上具备与上述各个空气软管连接部配合的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其中,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与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匹配并位于与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的位置对应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20 KR 10-2020-00894131.一种气压袖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其形成有用于插入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内部空间以能够穿戴在上述使用者身体的至少一部分;
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其形成于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且与空气软管连接,其中,空气软管能够对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供给空气压力并从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排出空气压力;以及,
空气软管插塞部,其与空气软管束连接以能够供给和排出空气压力,其中,空气软管束与外部气压用袖带控制器连接,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在其一个面上具备与上述各个空气软管连接部配合的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其中,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与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匹配并位于与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各自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袖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以能够与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的上述各空气软管适配器配合的方式汇集形成于与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的大小对应的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袖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个空气分隔空间部的形成有上述空气软管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区域以能够汇集到与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的大小对应的区域内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袖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空气软管连接部和上述空气软管插塞部的上述多个空气软管适配器根据使用者的便利或选择而能够以上下对称的方式安装,从而配置成上下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压袖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软管束由空气软管数量与上述多个空气分隔空间部的数量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在和河正勋
申请(专利权)人:大星玛立普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