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新茂专利>正文

小型冷却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311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冷却风扇,包含一壳座、一旋动件、一护盖及一驱动组件。壳座具有一壳座中心线,旋动件的顶板部具有一旋动件中心线,该顶板部设有一第一接触区及一第二接触区,均经过旋动件中心线。当该旋动件旋转时,因第一与第二接触区的两点接触效应,可防止旋动件因自身重量或风扇推力而轴向脱离,并使该旋动件的旋动件中心线较不易偏离或偏移该壳座中心线。同时,兼具制造成本低、耐磨性佳的优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冷却风扇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以独特的「两点接触」方式防止旋动件轴向脱离,避免轴心偏离,制造成本低及耐磨性佳的小型冷却风扇。习用电子产品用的小型冷却风扇,如图1所示,为电脑中央处理器用的小型冷却风扇,其典型的长、宽、高的尺寸约为2.5、2.5及1.0公分。其结构主要包括:一壳座91、一扇叶部92、一轴承部93及一电机部94。该扇叶部92延伸一中心轴921,以便插入该轴承部93中,由于空间很小,该轴承部93通常为一管状轴套(无法容纳滚珠轴承)。因此,当扇叶部92旋转时,该中心轴921会在该轴承部93中旋转,其间的接触状态为圆柱状的接触面,属于面接触,摩擦阻力较大,因而有人采用自润轴承的方式来降低摩擦力,却造成润滑效果不持久或添加润滑液不易的问题。此外,由于空间很小,虽然技术上也可能设计出极小型的滚珠轴承,但是,此类特殊规格的滚珠轴承的成本太高,不符合经济效益。另外,由于扇叶部92在旋转时会产生一轴向分力,使扇叶部92脱离,所以,还必须增加一止推垫片922(例如为一C形扣环),才能达到防止扇叶部92旋转时脱离或静止倒置时滑出的目的。然而,此止推垫片922在旋转时又产生另一摩擦阻力,不仅降低风扇的净输出,亦产生另一磨擦热。因此,极待研发出新产品以解决上述缺弊。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冷却风扇,其以「两点接触」的结构及最小的接触面积,防止旋动件因旋转时的轴向推力而脱离,并以「两点接触」的结构使该旋转件的旋动中心线较不易偏离或偏移该壳座中心线,达到最有效的同轴定位效果。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冷却风扇,由于结构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冷却风扇,可在该壳座上增设一个或两个耐磨垫片,以使其接触部位更耐磨,产品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型冷却风扇,包括:一壳座,具有一底板部、一由该底板部垂直-->延伸出的中央轴部及一外框部,该壳座具有一无形的壳座中心线;一旋动件,具有一顶板部、一由该顶板部延伸出的环部及一由该环部向外延伸出的多片叶片;一驱动组件,包括一固设于该壳座上的定子组件及一固设于该旋动件的磁性组件;一固定于该外框部的护盖,具有数个供扇叶所需气流导入的开口,并可由该底板部与该外框部间的空间导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件的顶板部具有一无形的旋动件中心线,该旋动件上设有一第一接触区及一第二接触区,分别接触该壳座及该护盖,该第一接触区及该第二接触区的接触型态均为单点或小面积接触,同时,该第一接触区及该第二接触区均经过该旋动件中心线。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小型冷却风扇,其中该第一接触区及一第二接触区设于该旋动件的顶板部上的两相对面上,该壳座上具有一固定环壁,该旋动件具有一旋动环壁,该固定环壁与该旋动环壁间在旋转时形成一空气薄膜,亦可称为空气轴承。前述的小型冷却风扇,其中该壳座上设有一习用的轴承管套,该旋动件具有一延伸轴部,两者恰可滑动套合。前述的小型冷却风扇,其中该壳座上对应该第一接触区的相对接触部位设有一个耐磨垫片。前述的小型冷却风扇,其中该护盖上对应该第二接触区的相对接触部位设有一个耐磨垫片。本技术以「两点接触」的结构使旋转件的旋动中心线不易偏离或偏移该壳座中心线,达到最有效的同轴定位效果;由于结构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且在该壳座上增设一个或两个耐磨垫片,以使其接触部位更耐磨,产品使用寿命更长。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习用产品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部位在正常运转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部位在偏离运转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请参阅图2至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为一空气轴承式风扇,其包括:一壳座10、一旋动件20、一护盖30及一驱动组件40。该壳座10具有一底板部11、一由该底板部11垂直延伸出的中央轴部12及一外框部13,该壳座10具有一无形的壳座中心线X1。该旋动件20具有一项板部21、一由该顶板部21延伸出的环部22及一由该环部22向外延伸出的数个叶片23。该壳座10上具有一固定环壁15,该旋动件20具有一旋动环壁25,恰与该固定环壁15与该旋动环壁25间在旋转时形成一空气薄膜,亦可称为空气轴承。该驱动组件40包括一固设于该壳座10上的定子组件41及一固设于该旋动件20的磁性组件42,以驱动该旋动件20旋转。该护盖30是固定于该外框部13上,其具有数个开口31,供扇叶23所需的气流导入,并可由该底板部11与外框部13间的空间导出。基本上,该旋动件20的顶板部21具有一无形的旋动件中心线X2,该旋动件20上设有一第一接触区211及一第二接触区212,分别接触该壳座10及护盖30,该第一接触区211及第二接触区212的接触型态均为单点或小面积接触(其接触介面可为一平面或凹弧面与另一凸点、半圆球、尖锥或嵌入的钢珠的接触型态),同时,该第一接触区211及该第二接触区212均经过该旋动件中心线X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接触区211是以单点或小面积接触该壳座10的中央轴部12的一顶面121,该第二接触区212是以单点或小面积接触该护盖30的一中央内表面32。借此,当该旋动件20旋转时,由于具有第一与第二接触区211、212的两点接触效应,可防止旋动件因自身重量或风扇推力而轴向脱离,并使该旋转件20的旋动件中心线X2较不易偏离或偏移该壳座中心线X1。图3所示为正常运转时的状态,而图4所示为偏离时的状态(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亦即,本技术主要以「空气轴承」来支撑该旋动件20,并以该第一接触区211及一第二接触区212的「两点接触」的方式及最小的接触面积,防止旋动件20因旋转时的轴向推力而脱离,并以「两点接触」的方式使该-->旋转件20的旋动件中心线X2较不易偏离或偏移该壳座中心线X1。达到最有效的同轴定位效果。本技术由于结构简单,可使制造成本降低。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应用习用轴承上,其中,该壳座10上设有一习用的轴承管套16,又,该旋动件具有一延伸轴部26,两者恰可滑动套合。这样,由于具有该第一接触区211及一第二接触区212的「两点接触」的结构及最小的接触面积,防止旋动件20因旋转时的轴向推力而脱离,并以「两点接触」的方式来使该旋转件20的旋动件中心线X2较不易偏离或偏移该壳座中心线X1。达到最有效的同轴定位效果。当然,若要强化其耐磨性,可在该壳座10与护盖30上对应第一接触区211及一第二接触区212的相对接触部位增设一个或两个耐磨垫片50,以使其接触部位更耐磨,产品使用寿命更长。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该壳座10与该、护盖30上设有两个耐磨垫片50,其延伸轴部26并未贯穿,此时,该旋动件20的第二接触区212设于该延伸轴部26的底端。图8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该壳座10与护盖30上设有上下两个耐磨垫片50,其延伸轴部26是上下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冷却风扇,包括:一壳座,具有一底板部、一由该底板部垂直延伸出的中央轴部及一外框部,该壳座具有一无形的壳座中心线;一旋动件,具有一顶板部、一由该顶板部延伸出的环部及一由该环部向外延伸出的多片叶片;一驱动组件,包括一固设于该 壳座上的定子组件及一固设于该旋动件的磁性组件;一固定于该外框部的护盖,具有数个供扇叶所需气流导入的开口,并可由该底板部与该外框部间的空间导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件的顶板部具有一无形的旋动件中心线,该旋动件上设有一第一接触区及一 第二接触区,分别接触该壳座及该护盖,该第一接触区及该第二接触区的接触型态均为单点或小面积接触,同时,该第一接触区及该第二接触区均经过该旋动件中心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冷却风扇,包括:一壳座,具有一底板部、一由该底板部垂直延伸出的中央轴部及一外框部,该壳座具有一无形的壳座中心线;一旋动件,具有一顶板部、一由该顶板部延伸出的环部及一由该环部向外延伸出的多片叶片;一驱动组件,包括一固设于该壳座上的定子组件及一固设于该旋动件的磁性组件;一固定于该外框部的护盖,具有数个供扇叶所需气流导入的开口,并可由该底板部与该外框部间的空间导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件的顶板部具有一无形的旋动件中心线,该旋动件上设有一第一接触区及一第二接触区,分别接触该壳座及该护盖,该第一接触区及该第二接触区的接触型态均为单点或小面积接触,同时,该第一接触区及该第二接触区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璞汤秉辉
申请(专利权)人:谢新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