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育苗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15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用育苗大棚,包括覆膜滚筒、滚筒电机、移动块、安装杆、恢复弹簧、放置槽、转轴电机、拉绳、安装块、喷洒头和进水接口,通过覆膜滚筒、滚筒电机、移动块、安装杆、恢复弹簧、放置槽和紧固螺丝使薄膜的覆盖和升起过程自动化并利用恢复弹簧和定位螺丝使薄膜的复位覆盖更加方便快速也;通过转轴电机、拉绳、安装块和日光灯对大棚内的幼苗受光照方位进行调节保证幼苗的光照均匀充足利于生长;通过喷洒头和进水接口使大棚内部的浇灌更为简便,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用育苗大棚
本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为一种农业用育苗大棚。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反季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之相关的大棚种植也不断发展以适应现代农业需求;在大棚种植过程中,常常需要人工的操作薄膜覆盖或通风,增大劳动者的负担,并且大棚内部的植物光照受外部影响会产生不均匀的现象发生而影响幼苗的整体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用育苗大棚,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大棚架、控制装置、侧壁槽、移动块、安装杆、恢复弹簧、放置槽、紧固螺丝、定位螺丝、顶部横杆、窗口、覆膜滚筒、滚筒电机、转轴电机、拉绳、弧形槽、安装块、喷洒头和进水接口;所述大棚架前端面上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大棚架外侧开有侧壁槽;所述移动块安置于侧壁槽中其下方通过恢复弹簧与侧壁槽底部相连接;所述移动块突出部分通过安装杆相连接;所述安装杆顶部开有多个放置覆膜的放置槽;所述安装杆外侧面对应放置槽的位置安装有紧固螺丝;所述大棚架前后端面的下方靠近底部安装有定位螺丝;所述大棚架顶部为顶部横杆;所述顶部横杆内部中空并在其左右两侧面开有窗口;所述顶部横杆内部中空部分安装两覆膜滚筒并与顶部横杆端面安装的滚筒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大棚架的弧形部分靠上前侧面安装有转轴电机,其输出轴伸入大棚架内;所述大棚架的弧形部分内侧开有弧形槽;所述安装块可移动的安装在弧形槽中并通过拉绳与转轴电机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安装块上安装有日光灯;所述大棚架弧形部分下方的横杆内侧均匀分布喷洒头与大棚架前端面上的进水接口相接通。r>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槽内侧为T型槽结构;所述安装块两侧具有凸起与T型槽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位于靠近前端的侧壁槽的前侧面开有螺纹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绳采用钢丝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接口与外部具有水泵的水源相接;所述水泵、滚筒电机和转轴电机均通过控制装置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覆膜滚筒、滚筒电机、移动块、安装杆、恢复弹簧、放置槽和紧固螺丝使薄膜的覆盖和升起过程自动化并利用恢复弹簧和定位螺丝使薄膜的复位覆盖更加方便快速也;通过转轴电机、拉绳、安装块和日光灯对大棚内的幼苗受光照方位进行调节保证幼苗的光照均匀充足利于生长;通过喷洒头和进水接口使大棚内部的浇灌更为简便,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棚架、2-控制装置、3-侧壁槽、4-移动块、5-安装杆、6-恢复弹簧、7-放置槽、8-紧固螺丝、9-定位螺丝、10-顶部横杆、11-窗口、12-覆膜滚筒、13-滚筒电机、14-转轴电机、15-拉绳、16-弧形槽、161-T型槽、162-凸起、17-安装块、18-喷洒头、19-进水接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用育苗大棚,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大棚架1、控制装置2、侧壁槽3、移动块4、安装杆5、恢复弹簧6、放置槽7、紧固螺丝8、定位螺丝9、顶部横杆10、窗口11、覆膜滚筒12、滚筒电机13、转轴电机14、拉绳15、弧形槽16、安装块17、喷洒头18和进水接口19;所述大棚架1前端面上安装有控制装置2;所述大棚架1外侧开有侧壁槽3;所述移动块4安置于侧壁槽3中其下方通过恢复弹簧6与侧壁槽3底部相连接;所述移动块4突出部分通过安装杆5相连接;所述安装杆5顶部开有多个放置覆膜的放置槽7;所述安装杆5外侧面对应放置槽7的位置安装有紧固螺丝8;所述大棚架1前后端面的下方靠近底部安装有定位螺丝9;所述大棚架1顶部为顶部横杆10;所述顶部横杆10内部中空并在其左右两侧面开有窗口11;所述顶部横杆10内部中空部分安装两覆膜滚筒12并与顶部横杆10端面安装的滚筒电机13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大棚架1的弧形部分靠上前侧面安装有转轴电机14,其输出轴伸入大棚架1内;所述大棚架1的弧形部分内侧开有弧形槽16;所述安装块17可移动的安装在弧形槽16中并通过拉绳15与转轴电机14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安装块17上安装有日光灯;所述大棚架1弧形部分下方的横杆内侧均匀分布喷洒头18与大棚架1前端面上的进水接口19相接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槽16内侧为T型槽161结构;所述安装块17两侧具有凸起162与T型槽161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块4位于靠近前端的侧壁槽3的前侧面开有螺纹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拉绳15采用钢丝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接口19与外部具有水泵的水源相接;所述水泵、滚筒电机13和转轴电机均通过控制装置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薄膜通过放置槽7和紧固螺丝8进行固定,需要通风时,松开定位螺丝9,并通过控制装置2开启开启滚筒电机13使覆膜滚筒12转动将薄膜收起,安装杆5上升,露出下部空间进行通风;通风完成后,反转滚筒电机13,在恢复弹簧6的牵引下回落,并通过人工方式将其下压后拧紧定位螺丝9使安装杆5固定;由于天气等外部原因使大棚内部的幼苗光照不均匀时,通过转轴电机14和拉绳调整安装块17的位置,改变其日光灯的照射角度,使幼苗受到光源照射更为均匀和充足;需要对大棚内的幼苗进行喷洒时,打开外部水泵通过喷洒头18对幼苗进行喷洒,不仅起到保湿作用,还通过调节水泵转速来调节水量大小对幼苗进行浇灌。本技术涉及的控制装置采用STM32控制芯片,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上述虽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用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架(1)、控制装置(2)、侧壁槽(3)、移动块(4)、安装杆(5)、恢复弹簧(6)、放置槽(7)、紧固螺丝(8)、定位螺丝(9)、顶部横杆(10)、窗口(11)、覆膜滚筒(12)、滚筒电机(13)、转轴电机(14)、拉绳(15)、弧形槽(16)、安装块(17)、喷洒头(18)和进水接口(19);所述大棚架(1)前端面上安装有控制装置(2);所述大棚架(1)外侧开有侧壁槽(3);所述移动块(4)安置于侧壁槽(3)中其下方通过恢复弹簧(6)与侧壁槽(3)底部相连接;所述移动块(4)突出部分通过安装杆(5)相连接;所述安装杆(5)顶部开有多个放置覆膜的放置槽(7);所述安装杆(5)外侧面对应放置槽(7)的位置安装有紧固螺丝(8);所述大棚架(1)前后端面的下方靠近底部安装有定位螺丝(9);所述大棚架(1)顶部为顶部横杆(10);所述顶部横杆(10)内部中空并在其左右两侧面开有窗口(11);所述顶部横杆(10)内部中空部分安装两覆膜滚筒(12)并与顶部横杆(10)端面安装的滚筒电机(13)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大棚架(1)的弧形部分靠上前侧面安装有转轴电机(14),其输出轴伸入大棚架(1)内;所述大棚架(1)的弧形部分内侧开有弧形槽(16);所述安装块(17)可移动的安装在弧形槽(16)中并通过拉绳(15)与转轴电机(14)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安装块(17)上安装有日光灯;所述大棚架(1)弧形部分下方的横杆内侧均匀分布喷洒头(18)与大棚架(1)前端面上的进水接口(19)相接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用育苗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架(1)、控制装置(2)、侧壁槽(3)、移动块(4)、安装杆(5)、恢复弹簧(6)、放置槽(7)、紧固螺丝(8)、定位螺丝(9)、顶部横杆(10)、窗口(11)、覆膜滚筒(12)、滚筒电机(13)、转轴电机(14)、拉绳(15)、弧形槽(16)、安装块(17)、喷洒头(18)和进水接口(19);所述大棚架(1)前端面上安装有控制装置(2);所述大棚架(1)外侧开有侧壁槽(3);所述移动块(4)安置于侧壁槽(3)中其下方通过恢复弹簧(6)与侧壁槽(3)底部相连接;所述移动块(4)突出部分通过安装杆(5)相连接;所述安装杆(5)顶部开有多个放置覆膜的放置槽(7);所述安装杆(5)外侧面对应放置槽(7)的位置安装有紧固螺丝(8);所述大棚架(1)前后端面的下方靠近底部安装有定位螺丝(9);所述大棚架(1)顶部为顶部横杆(10);所述顶部横杆(10)内部中空并在其左右两侧面开有窗口(11);所述顶部横杆(10)内部中空部分安装两覆膜滚筒(12)并与顶部横杆(10)端面安装的滚筒电机(13)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大棚架(1)的弧形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修梅李明杨中杰祝鹏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