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30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属于回转窑领域,包括弧形座,弧形座的上端卡接有弧形盖,弧形座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弧形盖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耳板,弧形座与弧形盖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光滑层,弧形座与弧形盖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筒体,筒体均匀的设有凹球孔,通过弧形座与弧形盖的连接,方便把筒体固定支撑住,避免滑脱,而且通过滚珠与凹球孔的连接,光滑层的设置,减小了筒体分别和弧形座与弧形盖之间的摩擦,方便筒体转动,减小筒体、弧形座与弧形盖接触处的磨损,通过减重槽减小了底座的重量,而且通过通孔的设置,方便辊轴穿过底座,方便把固定机构抬起来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
本技术涉及回转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属于建材设备类。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水泥窑主要用于煅烧水泥熟料,分干法生产水泥窑和湿法生产水泥窑两大类。冶金化工窑则主要用于冶金行业钢铁厂贫铁矿磁化焙烧;铬、镍铁矿氧化焙烧;耐火材料厂焙烧高铝钒土矿和铝厂焙烧熟料、氢氧化铝;化工厂焙烧铬矿砂和铬矿粉等类矿物。目前现有的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结构简单,回转窑筒体与固定机构之间产生的摩擦较大,不但妨碍回转窑筒体的转动速度,而且还容易使得固定机构与回转窑筒体的连接处产生摩擦损坏,同时现有的固定机构多数较重,不方便搬运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通过弧形座与弧形盖的连接,方便把筒体固定支撑住,避免滑脱,而且通过滚珠与凹球孔的连接,光滑层的设置,减小了筒体分别和弧形座与弧形盖之间的摩擦,方便筒体转动,减小筒体、弧形座与弧形盖接触处的磨损,通过减重槽减小了底座的重量,而且通过通孔的设置,方便辊轴穿过底座,方便把固定机构抬起来移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包括弧形座,所述弧形座的上端卡接有弧形盖,所述弧形座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所述弧形盖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耳板,所述弧形座与弧形盖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光滑层,所述弧形座与弧形盖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均匀的设有凹球孔,所述凹球孔的内部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弧形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座均匀的设有减重槽,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孔,通过弧形座与弧形盖的连接,方便把筒体固定支撑住,避免滑脱,而且通过滚珠与凹球孔的连接,光滑层的设置,减小了筒体分别和弧形座与弧形盖之间的摩擦,方便筒体转动,减小筒体、弧形座与弧形盖接触处的磨损,通过减重槽减小了底座的重量,而且通过通孔的设置,方便辊轴穿过底座,方便把固定机构抬起来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座与弧形盖的形状相同,所述弧形座与弧形盖的大小相同,通过弧形座与弧形盖的连接,方便把筒体固定住,通过底座与支撑座支撑起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与光滑层滚动接触,通过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的连接,方便把弧形座与弧形盖连接与分离开。进一步的,所述滚珠的材料为加强钢所制,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均匀的设有螺纹孔,通过滚珠的设置,方便筒体滚动,减小了摩擦,减小了磨损。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与底座的材料相同,所述底座的厚度大于底板的厚度,通过支撑座与底座的连接,方便把筒体支撑起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弧形座与弧形盖的连接,方便把筒体固定支撑住,避免滑脱,而且通过滚珠与凹球孔的连接,光滑层的设置,减小了筒体分别和弧形座与弧形盖之间的摩擦,方便筒体转动,减小筒体、弧形座与弧形盖接触处的磨损,通过减重槽减小了底座的重量,而且通过通孔的设置,方便辊轴穿过底座,方便把固定机构抬起来移动。(2)弧形座与弧形盖的形状相同,弧形座与弧形盖的大小相同,通过弧形座与弧形盖的连接,方便把筒体固定住,通过底座与支撑座支撑起来。(3)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滚珠与光滑层滚动接触,通过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的连接,方便把弧形座与弧形盖连接与分离开。(4)滚珠的材料为加强钢所制,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均匀的设有螺纹孔,通过滚珠的设置,方便筒体滚动,减小了摩擦,减小了磨损。(5)支撑座与底座的材料相同,底座的厚度大于底板的厚度,通过支撑座与底座的连接,方便把筒体支撑起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左视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筒体筒体的左视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弧形座、2弧形盖、3第一耳板、4第二耳板、5光滑层、6筒体、61凹球孔、7滚珠、8支撑座、9底座、10底板、11螺纹孔、12减重槽、1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包括弧形座1,请参阅图1-2,弧形座1的上端卡接有弧形盖2,弧形座1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3,弧形盖2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耳板4,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光滑层5,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筒体6,筒体6均匀的设有凹球孔6,凹球孔6的内部滚动连接有滚珠7,弧形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8,支撑座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9,底座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0,底座9均匀的设有减重槽12,底座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孔13,通过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连接,方便把筒体6固定支撑住,避免滑脱,而且通过滚珠7与凹球孔61的连接,光滑层5的设置,减小了筒体6分别和弧形座1与弧形盖2之间的摩擦,方便筒体6转动,减小筒体6、弧形座1与弧形盖2接触处的磨损,通过减重槽12减小了底座9的重量,而且通过通孔13的设置,方便辊轴穿过底座9,方便把固定机构抬起来移动。请参阅图1-2,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形状相同,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大小相同,通过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连接,方便把筒体6固定住,通过底座9与支撑座8支撑起来,第一耳板3与第二耳板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滚珠7与光滑层5滚动接触,通过第一耳板3与第二耳板4的连接,方便把弧形座1与弧形盖2连接与分离开。请参阅图1-2,滚珠7的材料为加强钢所制,底板10的左右两侧分别均匀的设有螺纹孔11,通过滚珠7的设置,方便筒体6滚动,减小了摩擦,减小了磨损,支撑座8与底座9的材料相同,底座9的厚度大于底板10的厚度,通过支撑座8与底座9的连接,方便把筒体6支撑起来。通过弧形座1与弧形盖2把筒体6固定住,通过筒体6转动时,筒体6与滚珠7发生接触转动,滚珠7转动,通过滚珠7的转动,方便带动筒体6转动,通过螺纹孔11的设置,方便把底板10固定于安装物上或地下,通过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连接,方便把筒体6固定支撑住,避免滑脱,而且通过滚珠7与凹球孔61的连接,光滑层5的设置,减小了筒体6分别和弧形座1与弧形盖2之间的摩擦,方便筒体6转动,减小筒体6、弧形座1与弧形盖2接触处的磨损,通过减重槽12减小了底座9的重量,而且通过通孔13的设置,方便辊轴穿过底座9,方便把固定机构抬起来移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包括弧形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座(1)的上端卡接有弧形盖(2),所述弧形座(1)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3),所述弧形盖(2)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耳板(4),所述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光滑层(5),所述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筒体(6),所述筒体(6)均匀的设有凹球孔(61),所述凹球孔(61)的内部滚动连接有滚珠(7),所述弧形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8),所述支撑座(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9),所述底座(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0),所述底座(9)均匀的设有减重槽(12),所述底座(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回转窑筒体加固的固定机构,包括弧形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座(1)的上端卡接有弧形盖(2),所述弧形座(1)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耳板(3),所述弧形盖(2)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耳板(4),所述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光滑层(5),所述弧形座(1)与弧形盖(2)的内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筒体(6),所述筒体(6)均匀的设有凹球孔(61),所述凹球孔(61)的内部滚动连接有滚珠(7),所述弧形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8),所述支撑座(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9),所述底座(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0),所述底座(9)均匀的设有减重槽(12),所述底座(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通孔(13)。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应贤孔德敬王安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利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