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025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管式冷却器,包括恒温保温装置,一冷却装置与恒温保温装置连通,冷却装置包括一进液口和一出液口,进液口与恒温保温装置的一输液口连通,出液口与恒温保温装置的回流口连通;输液口与进液口之间设置有一驱动件,驱动件驱动恒温保温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的液体循环流动;一输送管道穿过冷却装置,位于冷却装置内的输送管道呈螺旋状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式冷却器,恒温保温装置能够对冷却装置内的液体进行保温,避免冷却装置的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输送管道内的原料凝固;输送管道在冷却装置的腔体内螺旋状设置,增加了输送管道在冷却装置内的行程,并且增大了冷却液和输送管道的接触面积,提高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式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材料冷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管式冷却器。
技术介绍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原料在完成处理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冷却处理,并输送到下一加工流程,在原料输送过程中,由于原料温度变化大,部分原料会在输送管道中凝固,导致输送管道堵塞。现有设备对输送管道内的原料进行保温处理,但输送管道在保温设备的行程较短,无法很好地对原料进行保温,并且保温设备随输送管道增加保温腔的长度会导致成本增加,不符合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原料在输送管道中无法很好地保温,温度变化大,容易凝固导致堵塞输送管道”以及“输送管道在保温设备内行程短,保温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管式冷却器,能够使输送管道的原料保持预设温度,避免原料凝固,输送管道在保温设备内行程长,保温效果好,降低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管式冷却器,包括恒温保温装置,一冷却装置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连通,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进液口和一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的一输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的回流口连通;所述输液口与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恒温保温装置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的液体循环流动;一输送管道穿过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冷却装置内的所述输送管道呈螺旋状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装置的外壳双层设置,形成一夹层,所述夹层内填充保温材料。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装置内真空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螺旋状设置的所述输送管道彼此之间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为水泵所述驱动件为水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述驱动件和所述输液口之间设置一第一阀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螺旋状所述输送管道外壁设置有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冷却装置腔体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一密封盖转动连接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恒温保温装置的腔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恒温保温装置内设置有一热电偶温度计。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恒温保温装置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热电偶温度计和所述测温元件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管式冷却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恒温保温装置能够对所述冷却装置内的液体进行保温,避免所述冷却装置的温度变化幅度大,导致所述输送管道内的原料凝固;所述输送管道在所述冷却装置的腔体内螺旋状设置,增加了所述输送管道在所述冷却装置内的行程,并且增大了冷却液和所述输送管道的接触面积,提高保温效果。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管式冷却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管式冷却器的恒温保温装置俯视图。附图标记:恒温保温装置100、输液口101、回流口102、密封盖110、把手111、热电偶温度计120、控制面板130、加热元件140、冷却装置200、进液口201、出液口202、夹层203、保温材料204、输送管道310、测温元件311、驱动件320、第一阀体3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管式冷却器。如图1-图2所示,管式冷却器包括恒温保温装置100、冷却装置200和输送管道310。恒温保温装置100设置有输液口101和回流口102,能够与冷却装置200连通,为冷却装置200提供持续不断的保温效果,冷却装置200设置有与输液口101和回流口102对应的进液口201和出液口202,进液口201与输液口101连接,并且两者之间设置一驱动件320,驱动件320能够推动恒温保温装置100里的冷却液流入冷却装置200内,并促进冷却装置200和恒温保温装置100的冷却液交换效率,提高热交换效率,温度变化更稳定。恒温保温装置100内设置加热元件140,能够对循环流动的冷却液进行加热,为了减少恒温保温装置100的热流失,恒温保温装置100采用双层设置。输送管道310内运输原料,原料初加工完成后在一定温度内处于液态,不同原料保持液态的温度不一致,通过恒温保温装置100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不同原料对应的冷却温度,从而适用各种原料的液态运输。输送管道310穿过冷却装置200,位于冷却装置200内的输送管道310呈螺旋状设置,螺旋状设置的输送管道310能够使原料在冷却装置200内的运输路程增加,并且增加管壁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使冷却保温效率更加高效,更好地控制温度,提升了冷却装置200的腔体利用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具体地,为了能够使冷却装置200内的冷却液能够长期保持一定温度,减少热量散失,减少恒温保温装置100反复加热的能耗,冷却装置200的外壳双层设置,形成一夹层203,夹层203内设置有保温材料204。保温材料204可以采用无机保温材料204或者有机材料,能够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冷却装置200内的温度下降变慢,使冷却液和输送管道310的热交换更加高效,恒温保温装置100无需反复加热,从而减少能耗,节约能源。应理解,通过在冷却装置200的夹层203内填充保温材料204并非唯一实施方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真空状态下,热量的传递仅能靠热辐射来传递,能够减缓热量的流失,可以采用把冷却装置200外壳的双层面壁设置成真空夹层203,从而减少热量的传递。本技术对冷却装置200的冷却液保温方法不一一赘述。应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基本构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恒温保温装置(100),一冷却装置(200)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100)连通,所述冷却装置(200)包括一进液口(201)和一出液口(202),所述进液口(201)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100)的一输液口(101)连通,所述出液口(202)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100)的回流口(102)连通;/n所述输液口(101)与所述进液口(201)之间设置有一驱动件(320),所述驱动件(320)驱动所述恒温保温装置(100)与所述冷却装置(200)之间的液体循环流动;/n一输送管道(310)穿过所述冷却装置(200),位于所述冷却装置(200)内的所述输送管道(310)呈螺旋状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恒温保温装置(100),一冷却装置(200)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100)连通,所述冷却装置(200)包括一进液口(201)和一出液口(202),所述进液口(201)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100)的一输液口(101)连通,所述出液口(202)与所述恒温保温装置(100)的回流口(102)连通;
所述输液口(101)与所述进液口(201)之间设置有一驱动件(320),所述驱动件(320)驱动所述恒温保温装置(100)与所述冷却装置(200)之间的液体循环流动;
一输送管道(310)穿过所述冷却装置(200),位于所述冷却装置(200)内的所述输送管道(310)呈螺旋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00)的外壳双层设置,形成一夹层(203),所述夹层(203)内填充保温材料(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00)内真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螺旋状设置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忠信肖勇李树昌郭紫君龚扬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感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