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68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包括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所述第一轴节位于第二轴节一侧且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分别包括套管、旋转座、抱箍和橡胶圈,所述套管两端均固定连接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在抱箍一侧,所述抱箍内部粘接有橡胶圈,所述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表面均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上方可拆卸连接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套管对连接处进行防尘和防水保护,提高传动的灵活度,通过注液孔向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表面滴加润滑液,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
本技术涉及传动轴总成
,具体为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
技术介绍
传动轴是万向传动装置的传动轴中能够传递动力的轴。它是一个高转速、少支承的旋转体,因此它的动平衡是至关重要的。一般传动轴在出厂前都要进行动平衡试验,并在平衡机上进行了调整。对前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车来说是把变速器的转动传到主减速器的轴,它可以是好几节的,节与节之间可以由万向节连接。但是,现有的传动轴总成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以下缺点:1、对于现有的两个轴节的传动轴总成,轴节连接处为开放式状态,不具备防尘防水等密封防护组件,使用的时候,水液和灰尘的进入,均会降低两个轴节之间的灵活性,降低传动效果;2、轴节的连接处长时间磨损,不便于针对性的滴加润滑液,导致传动的时候产生卡顿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现有的两个轴节的传动轴总成,轴节连接处为开放式状态,不具备防尘防水等密封防护组件,使用的时候,水液和灰尘的进入,均会降低两个轴节之间的灵活性,降低传动效果;轴节的连接处长时间磨损,不便于针对性的滴加润滑液,导致传动的时候产生卡顿的现象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包括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所述第一轴节位于第二轴节一侧且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分别包括套管、旋转座、抱箍和橡胶圈,所述套管两端均固定连接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在抱箍一侧,所述抱箍内部粘接有橡胶圈,所述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表面均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上方可拆卸连接盖板,通过在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套管对连接处进行防尘和防水保护,提高传动的灵活度,通过注液孔向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表面滴加润滑液,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注液孔分别包括第一锥形孔、圆柱型通孔和第二锥形孔,所述第一锥形孔导通连接在圆柱型通孔底部开口端,所述第二锥形孔导通连接在圆柱型通孔的顶部开口端,通过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表面的注液孔,便于向其内部滴加润滑液,注液孔的结构设计更加人性化,第二锥形孔开口处比较大,防止油液的偏离,提高添加的精准度,通过圆柱型通孔进行导流,油液沿着第二锥形孔向下滴,提高润滑效果,减少连接处的磨损。进一步的,所述注液孔的开口端位置固定连接外螺纹凸台,所述外螺纹凸台的孔径大于第二锥形孔的开口直径,通过外螺纹凸台方便安装盖板,盖板与外螺纹凸台螺旋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手环,所述盖板内部固定连接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与第二锥形孔插接配合,通过手环方便旋拧盖板,通过橡胶塞对注液孔的开口端进行压合,防止油液的溢出。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下表面粘接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套设在橡胶塞外部,通过橡胶环有效的提高盖板与外螺纹凸台连接处的密封性。进一步的,所述注液孔位于防尘组件两侧,通过注液孔方便滴加油液,降低磨损,通过防尘组件对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连接处进行防尘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防尘组件分别包括套管、旋转座、抱箍和橡胶圈,通过在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套管对连接处进行防尘和防水保护,提高传动的灵活度。2、本技术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表面均开设有注液孔,注液孔分别包括第一锥形孔、圆柱型通孔和第二锥形孔,通过第一轴节和第二轴节表面的注液孔,便于向其内部滴加润滑液,注液孔的结构设计更加人性化,第二锥形孔开口处比较大,防止油液的偏离,提高添加的精准度,通过圆柱型通孔进行导流,油液沿着第二锥形孔向下滴,提高润滑效果,减少连接处的磨损。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盖板和注液孔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盖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防尘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轴节;2、第二轴节;3、防尘组件;301、套管;302、旋转座;303、抱箍;304、橡胶圈;4、盖板;401、手环;402、橡胶塞;403、橡胶环;5、注液孔;501、第一锥形孔;502、圆柱型通孔;503、第二锥形孔;6、外螺纹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包括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所述第一轴节1位于第二轴节2一侧且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3,所述防尘组件3分别包括套管301、旋转座302、抱箍303和橡胶圈304,所述套管301两端均固定连接旋转座302,所述旋转座302转动连接在抱箍303一侧,所述抱箍303内部粘接有橡胶圈304,所述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表面均开设有注液孔5,所述注液孔5上方可拆卸连接盖板4。所述注液孔5分别包括第一锥形孔501、圆柱型通孔502和第二锥形孔503,所述第一锥形孔501导通连接在圆柱型通孔502底部开口端,所述第二锥形孔503导通连接在圆柱型通孔502的顶部开口端,通过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表面的注液孔5,便于向其内部滴加润滑液,注液孔5的结构设计更加人性化,第二锥形孔503开口处比较大,防止油液的偏离,提高添加的精准度,通过圆柱型通孔502进行导流,油液沿着第二锥形孔503向下滴,提高润滑效果,减少连接处的磨损。所述注液孔5的开口端位置固定连接外螺纹凸台6,所述外螺纹凸台6的孔径大于第二锥形孔503的开口直径,通过外螺纹凸台6方便安装盖板4,盖板4与外螺纹凸台6螺旋连接。所述盖板4上表面固定连接手环401,所述盖板4内部固定连接橡胶塞402,所述橡胶塞402与第二锥形孔503插接配合,通过手环401方便旋拧盖板4,通过橡胶塞402对注液孔5的开口端进行压合,防止油液的溢出。所述盖板4下表面粘接有橡胶环403,所述橡胶环403套设在橡胶塞402外部,通过橡胶环403有效的提高盖板4与外螺纹凸台6连接处的密封性。所述注液孔5位于防尘组件3两侧,通过注液孔5方便滴加油液,降低磨损,通过防尘组件3对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连接处进行防尘保护。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3,防尘组件3分别包括套管301、旋转座302、抱箍303和橡胶圈304,通过两个抱箍303分别安装在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包括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所述第一轴节(1)位于第二轴节(2)一侧且为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3),所述防尘组件(3)分别包括套管(301)、旋转座(302)、抱箍(303)和橡胶圈(304),所述套管(301)两端均固定连接旋转座(302),所述旋转座(302)转动连接在抱箍(303)一侧,所述抱箍(303)内部粘接有橡胶圈(304),所述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表面均开设有注液孔(5),所述注液孔(5)上方可拆卸连接盖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包括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所述第一轴节(1)位于第二轴节(2)一侧且为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连接处可拆卸连接防尘组件(3),所述防尘组件(3)分别包括套管(301)、旋转座(302)、抱箍(303)和橡胶圈(304),所述套管(301)两端均固定连接旋转座(302),所述旋转座(302)转动连接在抱箍(303)一侧,所述抱箍(303)内部粘接有橡胶圈(304),所述第一轴节(1)和第二轴节(2)表面均开设有注液孔(5),所述注液孔(5)上方可拆卸连接盖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灵活的传动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5)分别包括第一锥形孔(501)、圆柱型通孔(502)和第二锥形孔(503),所述第一锥形孔(501)导通连接在圆柱型通孔(502)底部开口端,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贤沈辉朱小君钱良蒋凤艳陈波高青峰向辉昌雷德浪陶许许周静芳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道铖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