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按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948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键盘按键装置,其包括有键帽、弹性触动体、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及基座,该第一支架可配合于第二支架内部,该两支架两侧中间部分设有相对应的凸体及凹体,该凸体中各设有一开口槽,该凹体中各设有一枢轴,该枢轴枢接于该开口槽中,使第一支架可以水平状态由上往下组装于第二支架,不需以特殊的倾斜角度组装;另,第二支架两侧下端设有夹持部,可夹紧于基座的枢座两侧,可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稳定的枢接于基座上,可导引键帽稳定上、下的运动,使键帽运动时不会产生摇晃。(*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键盘按键装置,尤指一种由上往下组装,组装较为容易,可使键帽在作上、下运动时,较为稳定,不会产生左、右摇晃的按键装置。如图1所示,其是一种现有的计算机键盘按键装置,该按键装置为一架桥式按键,其由一键帽10a、一弹性触动体11a、一第一支架12a、一第二支架13a及一基座14a所构成,该第一支架12a及第二支架13a是呈交叉状设置,并以该第一支架12a及第二支架13a下端的枢轴15a、16a枢接于基座14a顶部凸设的枢座17a、18a中,第一支架12a及第二支架13a上端则连结于键帽10a底面,以该两支架12a及13a组成一连动机构,该弹性触动体11a是位于键帽10a动作的行程间,键帽10a受两支架12a、13a导引作上下平行移动时,键帽10a下方的弹性触动体11a即可触压或离开软性线路板19a,使开关作ON或OFF动作。上述现有的计算机键盘按键装置,其第一支架12a及第二支架13a欲枢接呈交叉状时,作业上非常的费工费时且不便,且一般需以特殊的倾斜角度方可组装在一起,造成组装作业上的不便,且不便利于自动化生产。再者,上述现有的计算机键盘按键装置,其第一支架12a及第二支架13a下端的枢轴15a、16a枢接于基座14a二枢座17a、18a中,第一支架12a及第二支架13a无法稳定的枢接于基座14a上,故无法导引键帽10a稳定的上、下运动,使键帽运动时会产生摇晃。另,上述现有的计算机键盘按键装置,其基座14a的枢座17a、18a在弯折成型时,会在弯角处产生挤料的现象,使得第一支架12a及第二支架13a下端的枢轴15a、16a无法紧密且精确的配合于基座14a的枢座17a、18a中,造成第一支架12a及第二支架13a无法稳定的枢接于基座14a上。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按键装置,其第一支架可以水平状态沿垂直由上往下组装于第二支架,此为一最便利于自动化组装的角度,不需以特殊的倾斜角度组装在一起,故可使组装作业方便,而便利于自动化生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按键装置,其第二支架的下枢轴枢接于基座的枢座中时,第二支架两侧下端的夹持部可夹紧于枢座两侧,可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稳定的枢接于基座上,可导引键帽稳定的上、下运动,使键帽运动时不会产生摇晃。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按键装置,其基座的第一枢座两侧弯角处各设有一破角,使第一枢座在弯折成型时,不会在弯角处产生挤料的现象,第一支架的下枢轴可紧密且精确的配合于基座的第一枢座中,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可稳定的枢接于基座上。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键盘按键装置,包括其底面形成有一装配面的一键帽;一弹性触动体其设于该键帽下方;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上端是连结于该键帽的装配面,而该第一支架配合于该第二支架内部,且该第一支架内部设有使该弹性触动体穿过的一通孔,该两支架两侧中间部分设有相对应的凸体及凹体,该凸体中各设有一开口槽,该凹体中各设有一枢轴,而该枢轴枢接于该开口槽中;该基座设于该键帽、弹性触动体、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下方,而该两支架下端是连结于基座。所述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通过设于其上端的各上枢轴连结于键帽底面的装配面。所述的第一支架下端设有一下枢轴,第二支架两侧下端各设有一夹持部,且第二支架两侧下端各设有一横向贯穿夹持部的下枢轴;而该基座上设有一第一穿孔及二第二穿孔,该第一穿孔一侧向上延伸成型有一第一枢座,该第一枢座两侧弯角处各设有破角,该第二穿孔一侧各向上延伸成型有一第二枢座及一挡片;该第一支架的下枢轴枢接连结于基座的第一枢座中,第二支架的二下枢轴枢接连结于基座的第二枢座中,且该第二支架下端的二夹持部夹持于第二枢座两侧。本技术的效果是本技术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两侧中间部分设有相对应的凸体及凹体,该凸体及凹体中分别设有一开口槽及一枢轴,第一支架可沿垂直由上往下组装于第二支架,使枢轴枢接于开口槽中,使该两支架及得以枢接成交叉状设置的连动机构,该第一支架是以水平状态由上往下组装于第二支架,此为一最便利于自动化组装的角度,不需以特殊的倾斜角度组装在一起,故可使组装作业方便,而便利于自动化生产。再者,本技术第二支架的下枢轴枢接于基座的第二枢座中时,第二支架两侧下端的夹持部可夹紧于第二枢座两侧,故可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稳定的枢接于基座上,可导引键帽稳定的上、下运动,使键帽运动时不会产生摇晃。另,本技术基座的第一枢座两侧弯角处各设有一破角,因此第一枢座在弯折成型时,不会在弯角处产生挤料的现象,使得第一支架的下枢轴可紧密且精确的配合于基座的第一枢座中,使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可稳定的枢接于基座上。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现有按键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键帽拆除的立体组合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笔记本型计算机的键盘按键装置,其包括有一键帽10、一弹性触动体20、一第一支架30、一第二支架40及一基座50,其中键帽10呈一方型的帽体,其顶面及底面分别形成一操作面11及一装配面12。弹性触动体20是以橡胶等弹性材料所制成,其设于该键帽10下方,并位于该键帽10及基座50之间,该弹性触动体20是位于键帽10动作的行程间,并可提供键帽10向上移动的复位力量。第一支架30及第二支架40是设置于该键帽10的装配面12与基座50间,该第一支架30是呈方型中空状架体,其内部设有一通孔35,以便弹性触动体20穿过,该第二支架40呈「U」型架体,该第一支架30及第二支架40上端各设有一上枢轴31及41,可用以连结于键帽10底面的装配面12,该第一支架30宽度小于第二支架40,使该第一支架30恰可配合于第二支架40内部,该第一支架30及第二支架40两侧中间部分各设有一相对应的凸体32及凹体42,该凸体32及凹体42恰可做一凹凸契合,该凸体32中各设有一开口槽33,且该凹体42中各设有一与开口槽33相对应的枢轴43,该枢轴43可枢接于开口槽33中,使该两支架30及40得以枢接成交叉状设置的连动机构。第一支架30下端是设有一下枢轴34,可用以枢接于基座50上。第二支架40两侧下端各设有一呈「U」型的夹持部44,且第二支架40两侧下端各设有一横向贯穿夹持部44的下枢轴45,可用以枢接连结于基座50上。基座50是设于该键帽10、弹性触动体20、第一支架30及第二支架40下方,该基座50上预设有一第一穿孔51及二第二穿孔52,该等穿孔51、52是与第一支架30及第二支架40的下枢轴34、45相对应,该第一穿孔51一侧向上延伸成型有一第一枢座53,该第一枢座53是弯折呈倒「L」型,该第一枢座53两侧弯角处各设有一破角54,该第二穿孔52一侧各向上延伸成型有一第二枢座55及一挡片56,该第二枢座55是弯折呈倒「L」型。第一支架30的下枢轴34枢接连结于基座50的第一枢座53中,并通过该第一枢座53限制下枢轴34向上等方向的位移。第二支架40的二下枢轴45枢接连结于基座50的第二枢座55中,并通过该第二枢座55限制下枢轴45向上等位移,且令该第二支架40下端的二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键盘按键装置,包括其底面形成有一装配面的一键帽;一弹性触动体其设于该键帽下方;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上端是连结于该键帽的装配面,而该第一支架配合于该第二支架内部,且该第一支架内部设有使该弹性触动体穿过的一通孔,该两支架两侧中间部分设有相对应的凸体及凹体,该凸体中各设有一开口槽,该凹体中各设有一枢轴,而该枢轴枢接于该开口槽中;该基座设于该键帽、弹性触动体、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下方,而该两支架下端是连结于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锦成
申请(专利权)人: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