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35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包含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纬向纤维组;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纬向纤维组均平行设置;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交错穿过若干纬向纤维组;经向高强钢丝组包括两根以上高强钢丝束;高强钢丝束并排贴合设置;纬向纤维组包括两根以上纤维束;纤维束并排贴合设置;经向高强钢丝组和纬向纤维组的接触部位涂抹设有胶粘剂;高强钢丝束是由两根以上高强钢丝捻股而成;纤维束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编织而成;高强钢丝的外表面设置有镀层。该申请的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质量轻、强度高、易折弯、抗拉伸、耐锈蚀、施工便捷、与聚合物砂浆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
本申请涉及建筑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
技术介绍
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时间流逝、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如病害、劣化、损伤等问题,进而造成使用功能下降、使用功能改变,甚至出现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根据现状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和改造已成为延缓建筑物结构损伤过程,延长其结构使用寿命的重要的、有效的措施。目前,诸多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团体已将建设重心、重点转移到建筑结构加固和改造领域。传统的加固方法多数以钢筋混凝土加固为主,还有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和粘贴纤维布加固法等,但都存在不足之处,如钢筋混凝土、钢板进行加固,加固过程中不仅施工复杂,且钢筋容易被腐蚀,加固后建筑物的强度及抗震、抗裂能力及防火能力不是很好,加固效果差;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要求加固表面干燥,需提前进行裂缝处理,不透气,粘结性能不好,易出现剥离、脱落现象,还需要额外进行防火处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质量轻、强度高、易折弯、抗拉伸、耐锈蚀、施工便捷、与聚合物砂浆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的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包含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纬向纤维组;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纬向纤维组均平行设置;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交错穿过若干纬向纤维组;经向高强钢丝组包括两根以上高强钢丝束;高强钢丝束并排贴合设置;纬向纤维组包括两根以上纤维束;纤维束并排贴合设置;经向高强钢丝组和纬向纤维组的接触部位涂抹设有胶粘剂;高强钢丝束是由两根以上高强钢丝捻股而成;纤维束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编织而成;高强钢丝的外表面设置有镀层。优选的,经向高强钢丝组排列间距为0~20mm;纬向纤维组排列间距为0~50mm。优选的,镀层为镀锌层、镀铜层、镀铜锌层、镀金层中的一种。优选的,镀层厚度≥5g/m2。优选的,高强钢丝的直径≥0.1mm,截面积≥7.85*10-3mm2。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高强钢丝布采用特殊制造的强度高于普通钢材6-9倍的高强钢丝编织,高强钢丝抗拉强度高达3300MPa,弹性模量高达250GPa;高强钢丝束抗拉强度高达3000MPa,伸长率为2%,弹性模量205GPa;作为一种新的加固材料,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质量轻、强度高、易折弯、抗拉伸、耐锈蚀,施工时方便快捷,有望在加固混凝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替代现有的传统钢筋、碳布和碳纤维网格等。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高强钢丝束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高强钢丝束;2、纤维束;3、接触部位;11、高强钢丝;12、镀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申请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包含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纬向纤维组;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纬向纤维组均平行设置;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交错穿过若干纬向纤维组;经向高强钢丝组包括两根以上高强钢丝束1;高强钢丝束1并排贴合设置;纬向纤维组包括两根以上纤维束2;纤维束2并排贴合设置;经向高强钢丝组和纬向纤维组的接触部位3涂抹设有胶粘剂;高强钢丝束1是由两根以上高强钢丝11捻股而成;纤维束2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编织而成;高强钢丝11的外表面设置有镀层12。在该实施例中,经向高强钢丝组包括三根高强钢丝束1,纬向纤维组包括三根纤维束2,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交错穿过若干纬向纤维组。这种编织方法增大接触部位3面积,使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坚牢耐磨、平整紧实,透气性较好,布面均匀且正反面相同。请参考图3,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经向高强钢丝组包括三根高强钢丝束1,纬向纤维组包括三根纤维束2,每根高强钢丝束1交错穿过每根纤维束2,这种编织方法使高强钢丝束1和纤维束2编织点增多,使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柔韧性增高,抗拉伸能力增强。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经向高强钢丝组排列间距为0~20mm;纬向纤维组排列间距为0~50mm。请参考图1、图3,在两个实施例中,高强钢丝束1排列间距和纤维束2排列间距灵活多变,可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调节编织。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镀层12为镀锌层、镀铜层、镀铜锌层、镀金层中的一种。请参考图2,在该实施例中,镀层12为镀锌层,镀锌层有很好的防锈效果。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镀层12厚度≥5g/m2。请参考图2,在该实施例中,5g/m2以上的镀层12厚度就可以十分有效的防锈,并增加高强钢丝11的使用寿命。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高强钢丝11的直径≥0.1mm,截面积≥7.85*10-3mm2。请参考图2,在该实施例中,每根高强钢丝束1中包含的高强钢丝11的数量由高强钢丝11的直径决定,高强钢丝11的直径不小于0.1mm。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纬向纤维组;若干所述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所述纬向纤维组均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经向高强钢丝组交错穿过若干所述纬向纤维组;所述经向高强钢丝组包括两根以上高强钢丝束;所述高强钢丝束并排贴合设置;所述纬向纤维组包括两根以上纤维束;所述纤维束并排贴合设置;所述经向高强钢丝组和所述纬向纤维组的接触部位涂抹设有胶粘剂;/n所述高强钢丝束是由两根以上高强钢丝捻股而成;所述纤维束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编织而成;/n所述高强钢丝的外表面设置有镀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编织型高强钢丝布,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纬向纤维组;若干所述经向高强钢丝组和若干所述纬向纤维组均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经向高强钢丝组交错穿过若干所述纬向纤维组;所述经向高强钢丝组包括两根以上高强钢丝束;所述高强钢丝束并排贴合设置;所述纬向纤维组包括两根以上纤维束;所述纤维束并排贴合设置;所述经向高强钢丝组和所述纬向纤维组的接触部位涂抹设有胶粘剂;
所述高强钢丝束是由两根以上高强钢丝捻股而成;所述纤维束是由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编织而成;
所述高强钢丝的外表面设置有镀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民杰秦亚峰罗仕刚王维
申请(专利权)人: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