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元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9300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包括主排放机构、从属排放机构和榫块,从属排放机构通过榫块安装在主排放机构的下端,第二榫通槽的一端与榫槽的一端相吻合,第二榫通槽的另一端与第一榫通槽的一端相吻合,再配合榫块,使主排放机构与从属排放机构之间进行榫卯连接,可根据楼层的高度自由拼接装置的整体高度,且连接处扎实、稳定,提高建筑垃圾排放的自由度,加强装置的实用性,排放叶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对接,形成螺旋状整体,建筑垃圾将随着螺旋状整体的表面进行滑动排放,减小建筑垃圾对地面的冲击了,最大程度的减小噪音产生,再配合第二排放箱的内部设置隔音层,进一步隔绝噪音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一直较高楼层的建筑垃圾,不便于人员进行清理,通过建筑垃圾排放装置,能够将建筑垃圾直接排放至地面,方便人员清理。现如今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不便于根据楼层的高度,自由改变装置排放的高度,在进行垃圾排放时噪音较大,当排放至地面时,由于垃圾自身的重力,容易对地面造成损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垃圾排放装置不便于根据楼层的高度,自由改变装置排放的高度,在进行垃圾排放时噪音较大,当排放至地面时,由于垃圾自身的重力,容易对地面造成损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包括主排放机构、从属排放机构和榫块,所述从属排放机构通过榫块安装在主排放机构的下端,所述主排放机构包括第一排放箱、挡板、固定块、扭簧、连接轴和缓冲块,所述挡板通过扭簧和连接轴与第一排放箱相连接,固定块设置在第一排放箱的正面,所述缓冲块设置在第一排放箱的内壁一侧,且缓冲块位于挡板的下方;所述从属排放机构包括第二排放箱、排放组件和衔接块,所述排放组件设置在第二排放箱的内部,衔接块设置在第二排放箱的上端两侧,所述榫块的一端设置受力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放箱和第二排放箱均包括衔接槽、榫槽、第一榫通槽和镂空槽,所述第一排放箱和第二排放箱的两侧下端开设有衔接槽,且衔接槽的一端开设有榫槽,衔接槽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榫通槽,所述第一排放箱和第二排放箱的底部开设有镂空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榫通槽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与受力块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放箱还包括卡槽和隔音层,所述第二排放箱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卡槽,且第二排放箱的内部设置隔音层,并且隔音层为一种隔音海绵材质制成的构件。优选的,所述排放组件包括拼接轴、卡块和排放叶,所述排放叶设置在拼接轴的外围,且排放叶呈一种螺旋状结构,并且排放叶的上端和下端相匹配,所述卡块设置在排放叶的外围,且卡块与卡槽相匹配。优选的,所述拼接轴包括连接槽和连接块,所述拼接轴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连接块设置在拼接轴的另一端,且连接槽与连接块相匹配。优选的,所述衔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榫通槽,且衔接块与衔接槽相匹配。优选的,所述第二榫通槽的一端与榫槽的一端相吻合,第二榫通槽的另一端与第一榫通槽的一端相吻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通过第一排放箱和第二排放箱的两侧下端开设有衔接槽,衔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榫通槽,且衔接块与衔接槽相匹配,第二榫通槽的一端与榫槽的一端相吻合,第二榫通槽的另一端与第一榫通槽的一端相吻合,再配合榫块,使主排放机构与从属排放机构之间进行榫卯连接,可根据楼层的高度自由拼接装置的整体高度,且连接处扎实、稳定,提高建筑垃圾排放的自由度,加强装置的实用性;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建筑垃圾通过挡板进入第一排放箱内部,挡板通过扭簧和连接轴与第一排放箱相连接,当建筑垃圾进入第一排放箱后,挡板通过扭簧将自动回弹,避免第一排放箱内部出现灰尘外溢的现象,通过缓冲块设置在第一排放箱的内壁一侧,且缓冲块位于挡板的下方,当建筑垃圾通过挡板进入第一排放箱后,建筑垃圾随着挡板滑落至缓冲块的上表面,减小建筑垃圾与排放组件的直接碰撞,提高排放组件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通过排放叶设置在拼接轴的外围,且排放叶呈一种螺旋状结构,并且排放叶的上端和下端相匹配,在进行拼接时,排放叶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对接,形成螺旋状整体,建筑垃圾将随着螺旋状整体的表面进行滑动排放,减小建筑垃圾对地面的冲击了,最大程度的减小噪音产生,再配合第二排放箱的内部设置隔音层,并且隔音层为一种隔音海绵材质制成的构件,进一步隔绝噪音传播;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通过第二排放箱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卡槽,卡块设置在排放叶的外围,且卡块与卡槽相匹配,便于对排放组件进行拆卸清理以及变形更换,保障装置在作业时的排放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排放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排放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从属排放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排放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排放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排放机构;11、第一排放箱;111、衔接槽;112、榫槽;113、第一榫通槽;1131、放置槽;114、镂空槽;12、挡板;13、固定块;14、扭簧;15、连接轴;16、缓冲块;2、从属排放机构;21、第二排放箱;211、卡槽;212、隔音层;22、排放组件;221、拼接轴;2211、连接槽;2212、连接块;222、卡块;223、排放叶;23、衔接块;231、第二榫通槽;3、榫块;31、受力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包括主排放机构1、从属排放机构2和榫块3,从属排放机构2通过榫块3安装在主排放机构1的下端,主排放机构1包括第一排放箱11、挡板12、固定块13、扭簧14、连接轴15和缓冲块16,挡板12通过扭簧14和连接轴15与第一排放箱11相连接,固定块13设置在第一排放箱11的正面,缓冲块16设置在第一排放箱11的内壁一侧,且缓冲块16位于挡板12的下方,建筑垃圾通过挡板12进入第一排放箱11内部,挡板12通过扭簧14和连接轴15与第一排放箱11相连接,当建筑垃圾进入第一排放箱11后,挡板12通过扭簧14将自动回弹,避免第一排放箱11内部出现灰尘外溢的现象,通过缓冲块16设置在第一排放箱11的内壁一侧,且第一排放箱11位于挡板12的下方,当建筑垃圾通过挡板12进入第一排放箱11后,建筑垃圾随着挡板12滑落至缓冲块16的上表面,减小建筑垃圾与排放组件22的直接碰撞,提高排放组件22的使用寿命,从属排放机构2包括第二排放箱21、排放组件22和衔接块23,排放组件22设置在第二排放箱21的内部,衔接块23设置在第二排放箱21的上端两侧,榫块3的一端设置受力块31,第一排放箱11和第二排放箱21均包括衔接槽111、榫槽112、第一榫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包括主排放机构(1)、从属排放机构(2)和榫块(3),所述从属排放机构(2)通过榫块(3)安装在主排放机构(1)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放机构(1)包括第一排放箱(11)、挡板(12)、固定块(13)、扭簧(14)、连接轴(15)和缓冲块(16),所述挡板(12)通过扭簧(14)和连接轴(15)与第一排放箱(11)相连接,固定块(13)设置在第一排放箱(11)的正面,所述缓冲块(16)设置在第一排放箱(11)的内壁一侧,且缓冲块(16)位于挡板(12)的下方;/n所述从属排放机构(2)包括第二排放箱(21)、排放组件(22)和衔接块(23),所述排放组件(22)设置在第二排放箱(21)的内部,衔接块(23)设置在第二排放箱(21)的上端两侧,所述榫块(3)的一端设置受力块(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包括主排放机构(1)、从属排放机构(2)和榫块(3),所述从属排放机构(2)通过榫块(3)安装在主排放机构(1)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放机构(1)包括第一排放箱(11)、挡板(12)、固定块(13)、扭簧(14)、连接轴(15)和缓冲块(16),所述挡板(12)通过扭簧(14)和连接轴(15)与第一排放箱(11)相连接,固定块(13)设置在第一排放箱(11)的正面,所述缓冲块(16)设置在第一排放箱(11)的内壁一侧,且缓冲块(16)位于挡板(12)的下方;
所述从属排放机构(2)包括第二排放箱(21)、排放组件(22)和衔接块(23),所述排放组件(22)设置在第二排放箱(21)的内部,衔接块(23)设置在第二排放箱(21)的上端两侧,所述榫块(3)的一端设置受力块(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放箱(11)和第二排放箱(21)均包括衔接槽(111)、榫槽(112)、第一榫通槽(113)和镂空槽(114),所述第一排放箱(11)和第二排放箱(21)的两侧下端开设有衔接槽(111),且衔接槽(111)的一端开设有榫槽(112),衔接槽(11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榫通槽(113),所述第一排放箱(11)和第二排放箱(21)的底部开设有镂空槽(1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通槽(113)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1131),且放置槽(1131)与受力块(31)相匹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元张靖赵乃正
申请(专利权)人:罗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