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晓彬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31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包括输送管道和垃圾箱,输送管道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投料管,投料管的左侧贯穿输送管道的右侧,输送管道内壁左侧靠近底部和右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均铰接有缓冲板,投料管的外壁套接有吸音棉套,输送管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道,出料管道的出料口处通过弹簧铰链铰接有第二盖板,出料管道正面和背面靠近中央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部安装有水管,水管靠近左侧的位置安装有水阀,垃圾箱内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该通道可以自动降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建筑垃圾对输送管道撞击造成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
技术介绍
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是一种架设在楼外或者楼内,可以让建筑垃圾轻松快捷的垂直输送到楼底的通道,但是工作人员将建筑垃圾投入普通的垃圾通道时,建筑垃圾的降落会造成很大的噪音影响工作环境,而且建筑垃圾降落的冲击力过强会撞击垃圾通道对其造成破坏,并且当建筑垃圾滑落出垃圾通道时粉尘过大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具备降噪、降尘和减少垃圾降落冲击力等优点,解决了污染环境和建筑垃圾降落破坏通道的问题。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包括输送管道和垃圾箱,所述输送管道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的左侧贯穿输送管道的右侧,所述输送管道内壁左侧靠近底部和右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均铰接有缓冲板,所述投料管的外壁套接有吸音棉套,所述输送管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道,所述出料管道的出料口处通过弹簧铰链铰接有第二盖板,所述出料管道正面和背面靠近中央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管靠近左侧的位置安装有水阀,所述垃圾箱内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垃圾箱左侧的中央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左侧的中央安装有第二把手,所述垃圾箱正面的底部活动插接有抽屉。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其中投料管顶部的左侧铰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该结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在垃圾通道降落时产生的灰尘不会从投料管传出,避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其中缓冲板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缓冲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输送管道的内壁上,该结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降落时不会聚集在缓冲板上导致输送管道的堵塞。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其中水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朝向出料管道的出料口处,该结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从出料管道出料口滑落出时,能对其进行喷水降尘处理。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其中第二盖板的顶部为圆柱状,所述第二盖板顶部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水阀上的开关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水阀会随着第二盖板的转动自动开启和关闭。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其中过滤板为倾斜状,所述抽屉的顶部与过滤板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抽屉正面的中央安装有第三把手,该结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中的水和碎屑会被过滤到抽屉内,方便工作人员回收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输送管道内壁连接的缓冲板,配合建筑垃圾的投放,使得建筑垃圾从高层楼道垂直降落时会撞击到缓冲板,降低了建筑垃圾下降的冲击力,减少了建筑垃圾对输送管道撞击造成的损害,配合缓冲板底部连接的复位弹簧,使得建筑垃圾降落时不会聚集在缓冲板上导致输送管道的堵塞,通过输送管道套接的吸音棉套,使得建筑垃圾在输送管道降落时产生的噪音大大减少,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2、本技术通过在出料管道弹簧铰接的第二盖板,配合建筑垃圾滑落出出料管道,使得建筑垃圾滑落出时会撞击第二盖板使其顺时针转动,配合第二盖板顶部与水阀的连接,使得水阀随着第二盖板转动开启,使得水管中的水从喷头中喷出,对滑落出的建筑垃圾进行洒水降尘,配合建筑垃圾滑落完后第二盖板的回转,使得水阀被其带动关闭,使得该通道可以自动降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输送管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送管道;2、投料管;3、第一盖板;31、第一把手;4、缓冲板;41、复位弹簧;5、吸音棉套;6、出料管道;7、第二盖板;8、固定杆;9、水管;10、水阀;11、喷头;12、垃圾箱;13、过滤板;14、箱门;141、第二把手;15、抽屉;151、第三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包括输送管道1和垃圾箱12,输送管道1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投料管2,投料管2的左侧贯穿输送管道1的右侧,输送管道1内壁左侧靠近底部和右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均铰接有缓冲板4,投料管2的外壁套接有吸音棉套5,输送管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道6,出料管道6的出料口处通过弹簧铰链铰接有第二盖板7,出料管道6正面和背面靠近中央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固定杆8的顶部安装有水管9,水管9靠近左侧的位置安装有水阀10,垃圾箱12位于出料管道6的下方,垃圾箱12内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3,垃圾箱12左侧的中央铰接有箱门14,箱门14左侧的中央安装有第二把手141,垃圾箱12正面的底部活动插接有抽屉15。投料管2顶部的左侧铰接有第一盖板3,第一盖板3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31,该结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在垃圾通道降落时产生的灰尘不会从投料管2传出,避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缓冲板4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41,复位弹簧41远离缓冲板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输送管道1的内壁上,该结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降落时不会聚集在缓冲板4上导致输送管道1的堵塞。水管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喷头11,喷头11朝向出料管道6的出料口处,该结构设置,使得建筑垃圾从出料管道6出料口滑落出时,能对其进行喷水降尘处理。第二盖板7的顶部为圆柱状,第二盖板7顶部的左右两侧与两个水阀10上的开关相固定连接,该结构设置,使得水阀10会随着第二盖板7的转动自动开启和关闭。过滤板13为倾斜状,抽屉15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包括输送管道(1)和垃圾箱(1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1)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投料管(2),所述投料管(2)的左侧贯穿输送管道(1)的右侧,所述输送管道(1)内壁左侧靠近底部和右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均铰接有缓冲板(4),所述投料管(2)的外壁套接有吸音棉套(5),所述输送管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道(6),所述出料管道(6)的出料口处通过弹簧铰链铰接有第二盖板(7),所述出料管道(6)正面和背面靠近中央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顶部安装有水管(9),所述水管(9)靠近左侧的位置安装有水阀(10),所述垃圾箱(12)内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3),所述垃圾箱(12)左侧的中央铰接有箱门(14),所述箱门(14)左侧的中央安装有第二把手(141),所述垃圾箱(12)正面的底部活动插接有抽屉(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包括输送管道(1)和垃圾箱(12),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1)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投料管(2),所述投料管(2)的左侧贯穿输送管道(1)的右侧,所述输送管道(1)内壁左侧靠近底部和右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均铰接有缓冲板(4),所述投料管(2)的外壁套接有吸音棉套(5),所述输送管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道(6),所述出料管道(6)的出料口处通过弹簧铰链铰接有第二盖板(7),所述出料管道(6)正面和背面靠近中央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顶部安装有水管(9),所述水管(9)靠近左侧的位置安装有水阀(10),所述垃圾箱(12)内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3),所述垃圾箱(12)左侧的中央铰接有箱门(14),所述箱门(14)左侧的中央安装有第二把手(141),所述垃圾箱(12)正面的底部活动插接有抽屉(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悬挂式垃圾处理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2)顶部的左侧铰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彬
申请(专利权)人:朱晓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