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行李箱及其自动跟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8705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51
智能行李箱,包括行李箱、UWB基站、主UWB标签和控制器;行李箱下端设有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A、万向轮B、差速轮C和差速轮D;UWB基站包括安装在行李箱上的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主UWB标签分别与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通信方式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通信方式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两个电机通信方式连接。一种行李箱自动跟随用户移动的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智能行李箱。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行李箱自动跟随用户移动,行李箱可跟随在用户身后一定的距离移动,并根据用户的行进方向和速度自适应的调整姿态和速度,解放了用户的双手,提高了行李箱的智能化。的智能化。的智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行李箱及其自动跟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控制
,特别是一种智能行李箱及其自动跟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智能化技术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当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智能化的大军当中,智能跟随的领域目前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而智能跟随技术在许多生产、生活场景、日常生活用品上均有应用前景,能极大的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
[0003]以箱包领域为例,行李箱若能实现自动跟随出行人移动,将节省出行人的体力,给出行人带来便利。智能行李箱集成了自动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技术与自适应控制算法于一身。在目前的市场上,传统的行李箱仍然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尚未出现能够应用于市场的智能行李箱。在智能化设备越来越普及的当下,行李箱必然将迎来一场技术革命。
[0004]故而,在当前背景下,行李箱领域存在极大的市场和技术缺口。传统式的行李箱依靠机械结构,变滑动为滚动,节省人力,现在的机械改进型多围绕如何减小轮子的摩擦系数。电动式的行李箱是依靠遥控实现跟随。用户通过手动遥控行李箱以实现行李箱的前进、后退与转向。上述两种工作方式的行李箱需要手动拖拽或控制,不能实现自动跟随用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行李箱及其自动跟随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的行李箱需要手动拖拽或控制,不能实现行自动跟随用户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智能行李箱,包括行李箱、UWB基站、主UWB标签和控制器;行李箱下端设有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A、万向轮B、差速轮C和差速轮D,万向轮A和万向轮B呈对角布置,差速轮C和差速轮D呈对角布置,差速轮C和差速轮D分别与安装在行李箱底部的电机连接,并分别被对应的电机驱动转动;UWB基站包括安装在行李箱上的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共平面,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中的任意三个不共直线;主UWB标签分别与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通信方式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通信方式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两个电机通信方式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标签A、标签B、标签C、标签D和主UWB标签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依次连接形成正方形。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标签A、标签B、标签C及标签D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依次连接形成正方形;主UWB标签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上方,主UWB标签与所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h。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标签B、标签C及标签D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标签A在所述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点与标签B、标签C及标签D依次连接形成正方形,标签A和主UWB标签
均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上方,标签A与所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m,主UWB标签与所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h。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李箱自动跟随用户移动的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智能行李箱,步骤如下:
[0011]参数设定:
[0012]设主UWB标签到标签A的直线距离为L
A
,主UWB标签到标签B的直线距离为L
B
,主UWB标签到标签C的直线距离为L
C
,主UWB标签到标签D的直线距离为L
D
;主UWB标签携带在用户身上;设L
C

L
D
=err,L
A

L
B
=dir,(L
A
+L
B
)/2=gap;设正方向为标签B指向标签A;负方向为标签A指向标签B;
[0013]移动逻辑:
[0014]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大于差速轮D的转速,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负方向;
[0015]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小于差速轮D的转速,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负方向;
[0016]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大于差速轮D的转速,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正方向;
[0017]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小于差速轮D的转速,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正方向;
[0018]跟随机制:
[0019]设定行李箱与行人的最终保持距离为g,n为加成系数;
[0020]当gap>n
×
g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动作,使行李箱向正方向满速行进;当g≤gap≤n
×
g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动作,使行李箱向正方向减速行进;当gap<g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动作,使行李箱向反方向加速后退。
[002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李箱自动用户移动的跟随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智能行李箱,步骤如下:
[0022]参数设定:
[0023]设主UWB标签到标签A的直线距离为L
A
,主UWB标签到标签B的直线距离为L
B
,主UWB标签到标签C的直线距离为L
C
,主UWB标签到标签D的直线距离为L
D
;主UWB标签携带在用户身上;设L
C

L
D
=err,L
A

L
B
=dir,设正方向为标签B指向标签A;负方向为标签A指向标签B;
[0024]移动逻辑:
[0025]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大于差速轮D的转速,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负方向;
[0026]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小于差速轮D的转速,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负方向;
[0027]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大于差速轮D的转速,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正方向;
[0028]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小于差速轮D的转速,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正
方向;
[0029]跟随机制:
[0030]设定行李箱与行人的最终保持距离为g,n为加成系数;
[0031]当gap>n
×
g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动作,使行李箱向正方向满速行进;当g≤gap≤n
×
g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动作,使行李箱向正方向减速行进;当gap<g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动作,使行李箱向反方向加速后退。
[003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李箱自动跟随用户移动的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智能行李箱,步骤如下:
[0033]参数设定:
[0034]设主UWB标签到标签A的直线距离为L
A
,主UWB标签到标签B的直线距离为L
B
,主UWB标签到标签C的直线距离为L
C
,主UWB标签到标签D的直线距离为L...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行李箱,其特征是:包括行李箱、UWB基站、主UWB标签和控制器;行李箱下端设有呈矩形分布的万向轮A、万向轮B、差速轮C和差速轮D,万向轮A和万向轮B呈对角布置,差速轮C和差速轮D呈对角布置,差速轮C和差速轮D分别与安装在行李箱底部的电机连接,并分别被对应的电机驱动转动;UWB基站包括安装在行李箱上的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共平面,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中的任意三个不共直线;主UWB标签分别与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通信方式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通信方式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两个电机通信方式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行李箱,其特征是:标签A、标签B、标签C、标签D和主UWB标签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依次连接形成正方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行李箱,其特征是:标签A、标签B、标签C及标签D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标签A、标签B、标签C和标签D依次连接形成正方形;主UWB标签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上方,主UWB标签与所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h。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行李箱,其特征是:标签B、标签C及标签D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标签A在所述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点与标签B、标签C及标签D依次连接形成正方形,标签A和主UWB标签均位于所述水平面的上方,标签A与所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m,主UWB标签与所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h。5.一种行李箱自动跟随用户移动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行李箱,其特征是,步骤如下:参数设定:设主UWB标签到标签A的直线距离为L
A
,主UWB标签到标签B的直线距离为L
B
,主UWB标签到标签C的直线距离为L
C
,主UWB标签到标签D的直线距离为L
D
;主UWB标签携带在用户身上;设L
C

L
D
=err,L
A

L
B
=dir,(L
A
+L
B
)/2=gap;设正方向为标签B指向标签A;负方向为标签A指向标签B;移动逻辑: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大于差速轮D的转速时,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负方向;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小于差速轮D的转速时,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负方向;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大于差速轮D的转速时,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正方向;当err>0、dir<0、差速轮C的转速小于差速轮D的转速时,智能行李箱总体方向为正方向;跟随机制:设定行李箱与行人的最终保持距离为g,n为加成系数;当gap>n
×
g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动作,使行李箱向正方向满速行进;当g≤gap≤n
×
g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动作,使行李箱向正方向减速行进;当gap<g时,控制器控制电机动作,使行李箱向反方向加速后退。6.一种行李箱自动跟随用户移动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珺广肖子璇吴家乐彭俊杰徐彪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