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765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梁模具,属于混凝土预制件领域,其包括包括底模板和两侧模板,两个侧模板设置在底模板的两侧,且侧模板与底模板的侧壁铰接,且侧模板与底模板的铰接轴平行于底模板的长度方向,侧模板远离底模板的一侧,两个侧模板向背的一侧均设有连接环,连接环内穿设有助力杆,底模板位于连接环的正下方设有定位孔,助力杆端部插入定位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侧模板与底模板的铰接,并通过设置连接环和助力杆,脱模时,工作人员通过拉动助力杆,实用杠杆原理,容易使侧模板与预制梁分离脱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梁模具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预制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梁模具。
技术介绍
预制梁,是采用工厂预制,再运至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位置进行安装固定的梁。预制梁模具为工厂中对预制梁进行加工时,使混凝土浆凝固形成预制梁所使用的,具有特定规模和尺寸要求的模具。在预制梁的浇筑过程中,通常在预制梁内预埋有若干钢筋以加强预制梁的强度。公告号为CN2093047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了一种预制梁模具。包括长条板结构的底模,底模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拆卸连接有侧模,底模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可拆卸连接有端模,端模与侧模可拆卸连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凝固过程中,混凝土与模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粘连,工作人员对预制梁进行脱膜时,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预制梁模具,其具有容易将预制梁进行脱膜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梁模具,包括底模板和两侧模板,两个所述侧模板设置在底模板的两侧,且所述侧模板与底模板的侧壁铰接,且所述侧模板与底模板的铰接轴平行于底模板的长度方向,所述侧模板远离底模板的一侧,两个所述侧模板向背的一侧均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穿设有助力杆,所述底模板位于连接环的正下方设有定位孔,所述助力杆端部插入定位孔内。优选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对预制梁进行浇筑时,两侧模板转动至与底模板保持垂直的状态,助力杆穿过连接环且端部伸入定位孔内,对侧模板进行定位,当完成了预制梁的制作需要脱膜时,工作人员将助力杆抽离定位孔,并向远离预制梁的方向拉动助力杆,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侧模板容易向远离预制梁的方向转动并与预制梁脱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模板与底模板侧壁相对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密封凸棱和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凸棱和密封凹槽的截面均为半圆形。优选的,由于设置了密封凸棱和密封凹槽,当侧模板转动至与底模板垂直的状态时,密封凸棱与密封凹槽嵌合,从而形成密封,减少混凝土浆从侧模板与底模板之间的缝隙流出的可能性,节约了混凝土浆料,并提升了产品质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助力杆远离定位孔的一端设有加长杆,所述助力杆与加长杆相对的一端分别设有插接槽和插接杆。优选的,由于助力杆上可加装插接杆,通过插接杆延长了杠杆原理的动力臂,从而进一步便于完成侧模板与预制梁之间的脱模工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侧模板顶端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固设有限位耳,所述限位耳上分别开设有限位孔,相对的所述限位耳上限位孔内共同穿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端部设有直径小于限位柱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螺纹连接有直径大于限位孔的压紧螺母。优选的,由于设置了限位耳,浇筑前将两侧模板转动至与底模板垂直的状态,工作人员将限位柱穿过限位柱,而后将压紧螺母从连接柱处穿过,并使同时抵紧限位柱端部和限位耳,从而对侧模板顶部之间的间距进行控制,减少了混凝土浇筑后侧模板受到挤压而向相互远离的放下张开或者产生变形的情况,从而影响浇筑质量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模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端部模板,所述端部模板通过插块和插槽插接,两所述端部模板上均开设有两两相对设置的若干钢筋孔。优选的,由于端木模板与底模板插接,在设置模具时,工作人员首先将侧模板插接在底模板上,而后向两端部模板的钢筋孔内穿入钢筋,并对穿入的钢筋上设置的其它钢筋进行捆扎和焊接,最后转动两侧模板使侧模板与端部模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壁抵触,而后设置限位杆即可完成模板的设置,方便快捷。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筋孔的直径大于所用钢筋的直径,所述钢筋孔内螺纹连接有封浆环,所述封浆环的内径与所用钢筋直径相同。优选的,通过设置封浆环,设置钢筋时,将钢筋逐个从相应封浆环的内孔穿过,浇筑时,当混凝土初步成型后,将封浆环从侧模板上取下,从而减少脱模阶段侧模板与钢筋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了脱模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封浆环远离预制模具内侧的一端从钢筋孔中伸出,且所述封浆环伸出钢筋孔的一端周向侧壁上开设有旋动孔。优选的,由于封浆环一端伸出,且伸出的一端设有旋动孔,使用者需要拆卸封浆环时,通过杆状工具伸入旋动孔内,并转动封浆环,将封浆环旋出端部模板,减少了工作人员拆卸封浆环的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模板与端部模板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放置有密封垫。优选的,工作人员通过向安装槽内加装密封垫,提升了侧模板与端部模板之间的密封性,密封垫可以更换,从而再多次使用后,便于工作人员更换新的密封垫,放置密封垫被污染或老化造成的模具密封性能降低。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侧模板与底模板的铰接,并通过设置连接环和助力杆,脱模时,工作人员通过拉动助力杆,实用杠杆原理,容易使侧模板与预制梁分离脱模;2.通过设置封浆环,减少了端部模板与预制梁脱模分离时,收到钢筋与钢筋孔之间阻力而难以脱离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模具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助力杆和加长杆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模具内各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模板;11、定位孔;12、密封槽;13、插槽;2、侧模板;21、连接环;22、密封凹槽;221、密封凸棱;23、限位耳;231、限位孔;3、助力杆;31、插接槽;32、插接杆;321、加长杆;4、限位柱;41、连接柱;42、压紧螺母;5、端部模板;51、插块;52、钢筋孔;53、封浆环;531、旋动孔;54、安装槽;541、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预制梁模具,包括底模板1,底模板1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侧模板2,底部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端部模板5。如图1,一个侧模板2与底模板1宽度方向一端的侧壁铰接,另一个侧模板2与底模板1宽度方向另一端的侧壁铰接。两个侧模板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1,各个连接环21分别插入有一根助力杆3,底模板1上开设有与连接环21同轴的定位孔11,助力杆3端部插入定位孔11内。助力杆3远离定位孔11的一端开设有插接槽31,插接槽31内插设有插接杆32,插接杆32远离助力杆3的端部固设有加长杆321。脱模时,工作人员拉动加长杆321,从而利用杠杆原理使侧模板2向远离预制梁的方向转动,降低了脱模难度。如图3,两个相对的侧模板2的顶端两两对称的设置有若干限位耳23,限位耳23上均开设有限位孔231,两相对的限位孔231内共同穿设有限位柱4,限位柱4一端端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梁模具,包括底模板(1)和两侧模板(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模板(2)设置在底模板(1)的两侧,且所述侧模板(2)与底模板(1)的侧壁铰接,且所述侧模板(2)与底模板(1)的铰接轴平行于底模板(1)的长度方向,所述侧模板(2)远离底模板(1)的一侧,两个所述侧模板(2)向背的一侧均设有连接环(21),所述连接环(21)内穿设有助力杆(3),所述底模板(1)位于连接环(21)的正下方设有定位孔(11),所述助力杆(3)端部插入定位孔(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梁模具,包括底模板(1)和两侧模板(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模板(2)设置在底模板(1)的两侧,且所述侧模板(2)与底模板(1)的侧壁铰接,且所述侧模板(2)与底模板(1)的铰接轴平行于底模板(1)的长度方向,所述侧模板(2)远离底模板(1)的一侧,两个所述侧模板(2)向背的一侧均设有连接环(21),所述连接环(21)内穿设有助力杆(3),所述底模板(1)位于连接环(21)的正下方设有定位孔(11),所述助力杆(3)端部插入定位孔(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2)与底模板(1)侧壁相对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密封凸棱(221)和密封凹槽(22),所述密封凸棱和密封凹槽(22)的截面均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杆(3)远离定位孔(11)的一端设有加长杆(321),所述助力杆(3)与加长杆(321)相对的一端分别设有插接槽(31)和插接杆(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梁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模板(2)顶端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固设有限位耳(23),所述限位耳(23)上分别开设有限位孔(2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进夏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江泗阳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