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703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涉及轧机调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异型钢轧机辊缝调整机构用的压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驱动装置、齿轮箱A、齿轮箱B操作执行机构、联接装置及编码器;齿轮箱A与齿轮箱B并列设置;齿轮箱A的轴A输入端与驱动装置相连接,输出端通过联接装置与齿轮箱B的轴B输入端相连接;操作执行机构装于联接装置上,实现联接装置两侧的锁紧和打开动作,进而完成同步调整和单侧微调的切换;编码器装于齿轮箱B上,并与轴B的输出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电磁联轴器连接齿轮箱两侧输出轴,会出现因大负载而打滑的情况,造成两侧不同步运行,影响调整精度;并且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
本技术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涉及轧机调整
,尤其涉及异型钢轧机辊缝调整机构用的压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短应力线异型钢轧机的辊缝调整装置通常由压下装置、拉杆装置、辊系装置等组成。其中,压下装置主要包含驱动电机、齿轮箱、传动轴、蜗轮蜗杆,联轴器等。其工作原理:由驱动电机驱动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传递给齿轮箱内同步轴上的齿轮,然后将动力传递给蜗轮蜗杆,蜗轮再将动力传递给拉杆装置;由于异型钢生产线工艺复杂,产品种类繁多,当轧制工艺不同或产品不同时,为保证有槽轧孔辊对准孔型,按给定的压下量轧出要求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导致上辊轴线不水平,此时需要对单侧进行微调,以保证辊缝满足工艺需求。传统方法调整单侧辊缝压下量时,主要采用一个电磁联轴器连接齿轮箱两侧输出轴,实现单侧和同步辊缝调整。但当同步调整时,常会出现因大负载而打滑的情况,造成两侧不同步运行,影响调整精度;并且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采用电磁联轴器连接齿轮箱两侧输出轴,会出现因大负载而打滑的情况,造成两侧不同步运行,影响调整精度;并且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根据上述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本技术主要利用机械联接装置配合操作执行机构连接两侧输出轴及对其连接和分离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两侧同步调整辊缝压下量,又能满足单侧辊缝微调的压下装置,不仅满足轧件工艺的需求,而且具有机械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性能可靠,成本低廉的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齿轮箱A、联接装置、操作执行机构、齿轮箱B及编码器;进一步地,齿轮箱A与齿轮箱B结构相同,并列设置;齿轮箱A的轴A输入端与驱动装置相连接,输出端通过联接装置与齿轮箱B的轴B输入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操作执行机构装于联接装置上,实现联接装置两侧的锁紧和打开动作,进而完成同步调整和单侧微调的切换;进一步地,编码器装于齿轮箱B上,并与轴B的输出端相连接;对辊缝开口度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压下量情况,提升了整个机构的调整精度和安全性能。进一步地,齿轮箱A包括:轴A、直齿轮A、惰轮A、蜗杆A、蜗轮A和拉杆A;进一步地,轴A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箱体的中部;轴A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装置相连接,输出端通过联接装置与轴B的输入端相连接;进一步地,轴A上下对称各设置有一个蜗杆A,蜗杆A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箱体上;进一步地,直齿轮A和轴A通过键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惰轮A通过轴端挡板及螺栓固定装于蜗杆A上,惰轮A与直齿轮A相啮合;进一步地,蜗轮A与拉杆A通过键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蜗轮A与蜗杆A相连接;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将驱动力通过轴A带动直齿轮A旋转,将力传递给与其啮合的惰轮A,惰轮A旋转带动蜗杆A旋转,进而带动蜗轮A旋转,使拉杆A做上下移动。进一步地,齿轮箱B包括:轴B、直齿轮B、惰轮B、蜗杆B、蜗轮B和拉杆B;进一步地,轴B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箱体的中部;轴B的输入端通过联接装置与轴A的输出端相连接;进一步地,轴B上下对称各设置有一个蜗杆B,蜗杆B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箱体上;进一步地,直齿轮B和轴B通过键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惰轮B通过轴端挡板及螺栓固定装于蜗杆B上,惰轮B与直齿轮B相啮合;进一步地,蜗轮B与拉杆B通过键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蜗轮B与蜗杆B相连接;进一步地,轴A将动力通过轴B带动直齿轮B旋转,将力传递给与其啮合的惰轮B,惰轮B旋转带动蜗杆B旋转,进而带动蜗轮B旋转,使拉杆B做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操作执行机构包括:手柄、偏心轴、轴套、圆柱销、螺钉C、隔套;进一步地,手柄和偏心轴通过圆柱销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偏心轴和轴套通过螺钉固定在隔套上;进一步地,偏心轴的前端与联接装置活动连接;通过调整手柄的操作位置,带动偏心轴转动,实现联接装置两侧的锁紧和打开动作,进而完成同步调整和单侧微调的切换。进一步地,联接装置包括:内轴套、左联接套(32)、弹簧、右联接套、螺钉A、挡圈、端盖和螺钉B;进一步地,内轴套与左联接套通过螺钉A相连接,其止口处与偏心轴相连接;进一步地,左联接套内壁设置花键孔,与轴B通过花键配合联接并传递扭矩,且通过挡圈进行轴向固定;进一步地,弹簧设置在左联接套和轴B之间;进一步地,端盖设置在隔套与轴B之间,并与隔套通过公差配合连接,且通过螺钉B与齿轮箱B轴向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右联接套通过键与轴A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右联接套的左端设置有轴孔,轴B的输入端可插入到轴孔中与右联接套相连接;进一步地,左联接套的右端与右联接套的左端均设置有用于相互连接配合的齿状结构,二者通过齿状结构进行传动连接;进一步地,偏心轴转动带动内轴套左右移动,内轴套带动左联接套左右移动,实现与右联接套的分开与联接。本技术的操作执行机构可根据使用情况,实现对辊系同步或单侧辊缝的调整:1、同步调整轨缝:操作手柄从C位置到D位置,偏心轴末端与内轴套止口接触,此时所施加外力下雨弹簧的弹力,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内轴套和左联接套通过花键联接整体沿轴B向右移动,左联接套与右联接套通过齿状结构进行连接,使两侧齿轮箱相连接,驱动装置提供驱动力驱使两侧齿轮箱内蜗轮蜗杆同步运动,实现同步辊缝调整的动作;2、单侧调整辊缝:当手柄从D位置到C位置时,偏心轴末端与内轴套止口线接触,此时所施加外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内轴套和左联接套通过花键联接同时沿着轴B向左移动,左联接套与右联接套分离,使两侧齿轮箱分离,驱动装置提供驱动力仅驱使单侧齿轮箱内蜗轮蜗杆运动,实现单侧辊缝调整动作。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取消以电机作为驱动源的形式,该申请采用液压马达的形式,可以实现在轧制过程中快速调整辊缝,以消除板厚误差2、本技术提供的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两侧齿轮箱中间设置操作执行机构,可根据轧制工艺需要,实现两侧同步调整或单侧辊缝微调的要求,进而保证辊缝轴线水平;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及维修成本低等优点;3、本技术提供的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增加编码器,对辊缝开口度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压下量情况,提升了整个机构的调整精度和安全性能4、本技术提供的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灵活;同时,从经济层面考虑,维护、使用成本低,备件数少,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综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电磁联轴器连接齿轮箱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齿轮箱A(2)、联接装置(3)、操作执行机构(4)、齿轮箱B(5)及编码器(6);/n所述的齿轮箱A(2)与齿轮箱B(5)结构相同,并列设置;齿轮箱A(2)的轴A(21)输入端与驱动装置(1)相连接,输出端通过联接装置(3)与齿轮箱B(5)的轴B(51)输入端相连接;/n所述的操作执行机构(4)装于联接装置(3)上,实现联接装置(3)两侧的锁紧和打开动作,进而完成同步调整和单侧微调的切换;/n所述的编码器(6)装于齿轮箱B(5)上,并与轴B(51)的输出端相连接;对辊缝开口度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压下量情况,提升了整个机构的调整精度和安全性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齿轮箱A(2)、联接装置(3)、操作执行机构(4)、齿轮箱B(5)及编码器(6);
所述的齿轮箱A(2)与齿轮箱B(5)结构相同,并列设置;齿轮箱A(2)的轴A(21)输入端与驱动装置(1)相连接,输出端通过联接装置(3)与齿轮箱B(5)的轴B(51)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操作执行机构(4)装于联接装置(3)上,实现联接装置(3)两侧的锁紧和打开动作,进而完成同步调整和单侧微调的切换;
所述的编码器(6)装于齿轮箱B(5)上,并与轴B(51)的输出端相连接;对辊缝开口度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压下量情况,提升了整个机构的调整精度和安全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A(2)包括:轴A(21)、直齿轮A(22)、惰轮A(23)、蜗杆A(24)、蜗轮A(25)和拉杆A(26);
所述的轴A(21)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箱体的中部;轴A(21)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装置(1)相连接,输出端通过联接装置(3)与轴B(51)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轴A(21)上下对称各设置有一个蜗杆A(24),蜗杆A(24)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箱体上;
所述的直齿轮A(22)和轴A(21)通过键固定连接;
所述的惰轮A(23)通过轴端挡板及螺栓固定装于蜗杆A(24)上,惰轮A(23)与直齿轮A(22)相啮合;
所述的蜗轮A(25)与拉杆A(26)通过键固定连接;
所述的蜗轮A(25)与蜗杆A(24)相连接;
所述的驱动装置(1)将驱动力通过轴A(21)带动直齿轮A(22)旋转,将力传递给与其啮合的惰轮A(23),惰轮A(23)旋转带动蜗杆A(24)旋转,进而带动蜗轮A(25)旋转,使拉杆A(26)做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用辊缝调整机构的压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B(5)包括:轴B(51)、直齿轮B(52)、惰轮B(53)、蜗杆B(54)、蜗轮B(55)和拉杆B(56);
所述的轴B(51)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箱体的中部;轴B(51)的输入端通过联接装置(3)与轴A(21)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的轴B(51)上下对称各设置有一个蜗杆B(54),蜗杆B(54)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齿轮箱体上;
所述的直齿轮B(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含赵恒亮马江涛王磊王刚杨江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