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747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纤维材料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机箱、混料箱、驱动电机、定位板、混合叶板、输料管、承接斗和输送机构,机箱内侧壁的顶部与混料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混料箱顶部的中间位置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定位板顶部的中间位置传动连接,定位板位于混料箱内部的中间位置,定位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组混合叶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对不同种纤维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以及同步输送的目的,能够集混合与输送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原料混合的充分均匀性,同时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能够规避多种外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纤维原料的质量,满足生产质量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纤维材料生产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纤维材料是纤维状物质通过纺织加工工艺形成的结构化材料,通常也被称为纺织材料。纤维材料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充分说明纤维材料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可以制成纤维纸或各种纺织品直接用做绝缘材料,天然无机纤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植物纤维或合成纤维结合使用,作为耐高温绝缘。纤维材料还广泛用作超导和低温绕组线的绝缘材料。在纤维材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多种原料输送至高温炉中加热混合,以此提高整体纤维材料的各项性能,然而在纤维材料的混合过程中,纤维材料生产用混合和输送是分开的,无法对不同种纤维原料进行混合,并且需要人工操作,操作时容易受到各项因素影响,因此容易造成原料混合不均匀,生产出的纤维不符合生产需求,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达到了对不同种纤维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以及同步输送的目的,能够集混合与输送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原料混合的充分均匀性,同时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能够规避多种外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纤维原料的质量,满足生产质量指标。(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机箱、混料箱、驱动电机、定位板、混合叶板、输料管、承接斗和输送机构,所述机箱内侧壁的顶部与混料箱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混料箱顶部的中间位置与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定位板顶部的中间位置传动连接,所述定位板位于混料箱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定位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组混合叶板固定连接,所述输料管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输料管固定安装在混料箱外表面的四周,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机箱的外部,所述承接斗固定安装在机箱的内部,所述承接斗位于混料箱底部的正下方,所述输送机构固定安装在机箱的内部,所述承接斗底部的出料端与输送机构顶部左侧的进料端固定连通,所述输送机构的右端延伸至机箱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箱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固定安装有电动阀,所述出料管的底部位于承接斗顶部的正上方,所述承接斗的形状为圆锥漏斗状。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管、主杆、输送电机、螺旋叶和下料管,所述输送管内壁中间位置的两侧分别与主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输送电机固定安装在输送管的右侧,所述输送电机的输出端与主杆的右端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叶套设固定安装在主杆的外表面上,所述螺旋叶的外侧壁与输送管的内侧壁搭接,所述输送管底部的右侧与下料管的顶端固定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机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振底脚。(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机箱的内部装配混料箱,同时在混料箱的四周至少安装连通四个输料管进行连通,能够便于不同种类的纤维原料同步转运至混料箱的内部,此时驱动电机运行驱动定位板进行转动,中间位置安装的定位板带动上下位置的混合叶板同步动作,能够对纤维原料进行充分混合,避免混合不均匀现象的发生,随后配合电动阀的开启进入输送机构的内部完成输送至高温炉中,因此达到了对不同种纤维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以及同步输送的目的,能够集混合与输送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原料混合的充分均匀性,同时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能够规避多种外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纤维原料的质量,满足生产质量指标。2、本技术由于输送机构的设置,通过输送电机的运行驱动主杆同步转动,此时安装在主杆外表面上的螺旋叶转动,螺旋叶转动能够将承接斗中的混合原料实现自喂入以及远距离输送,使原料最终由下料管转运至高温炉中,因此达到了替代人工输送投料的作业方式,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输料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料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机箱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混料箱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2、混料箱;3、驱动电机;4、定位板;5、混合叶板;6、输料管;7、承接斗;8、输送机构;9、电动阀;10、出料管;11、底座;81、输送管;82、主杆;83、输送电机;84、螺旋叶;85、下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机箱1、混料箱2、驱动电机3、定位板4、混合叶板5、输料管6、承接斗7和输送机构8,机箱1内侧壁的顶部与混料箱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混料箱2顶部的中间位置与驱动电机3固定连接,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与定位板4顶部的中间位置传动连接,定位板4位于混料箱2内部的中间位置,定位板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组混合叶板5固定连接,输料管6的数量至少为四个,输料管6固定安装在混料箱2外表面的四周,输料管6的另一端延伸至机箱1的外部,承接斗7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承接斗7位于混料箱2底部的正下方,输送机构8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承接斗7底部的出料端与输送机构8顶部左侧的进料端固定连通,输送机构8的右端延伸至机箱1的外部,通过在机箱1的内部装配混料箱2,同时在混料箱2的四周至少安装连通四个输料管6进行连通,能够便于不同种类的纤维原料同步转运至混料箱2的内部,此时驱动电机3运行驱动定位板4进行转动,中间位置安装的定位板4带动上下位置的混合叶板5同步动作,能够对纤维原料进行充分混合,避免混合不均匀现象的发生,随后配合电动阀9的开启进入输送机构8的内部完成输送至高温炉中,因此达到了对不同种纤维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以及同步输送的目的,能够集混合与输送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原料混合的充分均匀性,同时全程无需人工参与,能够规避多种外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纤维原料的质量,满足生产质量指标。混料箱2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出料管10,出料管10上固定安装有电动阀9,出料管10的底部位于承接斗7顶部的正上方,承接斗7的形状为圆锥漏斗状,机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1,底座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隔振底脚,输送机构8包括输送管81、主杆82、输送电机83、螺旋叶84和下料管85,输送管81内壁中间位置的两侧分别与主杆82的两端转动连接,输送电机83固定安装在输送管81的右侧,输送电机83的输出端与主杆82的右端传动连接,螺旋叶84套设固定安装在主杆82的外表面上,螺旋叶84的外侧壁与输送管81的内侧壁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机箱(1)、混料箱(2)、驱动电机(3)、定位板(4)、混合叶板(5)、输料管(6)、承接斗(7)和输送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侧壁的顶部与混料箱(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混料箱(2)顶部的中间位置与驱动电机(3)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与定位板(4)顶部的中间位置传动连接,所述定位板(4)位于混料箱(2)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定位板(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组混合叶板(5)固定连接,所述输料管(6)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输料管(6)固定安装在混料箱(2)外表面的四周,所述输料管(6)的另一端延伸至机箱(1)的外部,所述承接斗(7)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所述承接斗(7)位于混料箱(2)底部的正下方,所述输送机构(8)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所述承接斗(7)底部的出料端与输送机构(8)顶部左侧的进料端固定连通,所述输送机构(8)的右端延伸至机箱(1)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包括机箱(1)、混料箱(2)、驱动电机(3)、定位板(4)、混合叶板(5)、输料管(6)、承接斗(7)和输送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侧壁的顶部与混料箱(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混料箱(2)顶部的中间位置与驱动电机(3)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与定位板(4)顶部的中间位置传动连接,所述定位板(4)位于混料箱(2)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定位板(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组混合叶板(5)固定连接,所述输料管(6)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输料管(6)固定安装在混料箱(2)外表面的四周,所述输料管(6)的另一端延伸至机箱(1)的外部,所述承接斗(7)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所述承接斗(7)位于混料箱(2)底部的正下方,所述输送机构(8)固定安装在机箱(1)的内部,所述承接斗(7)底部的出料端与输送机构(8)顶部左侧的进料端固定连通,所述输送机构(8)的右端延伸至机箱(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材料生产加工用混合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箱(2)底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林汤庆转王海芹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穿行者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