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勇专利>正文

一种液体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44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体分流装置,包括模块本体,模块本体上设有插入到模块本体中的柱塞,柱塞的头部为可升降柱塞头;柱塞的中部设有螺纹,柱塞上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位于螺纹的上端,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均位于螺纹的下端;螺纹与第二密封圈之间的柱塞部分与液体进水分支管连通,第二密封圈与第三密封圈之间的柱塞部分连接有液体出水分支管,第三密封圈所在柱塞部分端的下端设置有与主管路液体连通的单向阻挡件,单向阻挡件分别与进水主管路、出水主管路连接。本技术方案中对主管路分流装置的改进,可便于操作阀门,让主管路给分支管路供给液体,也可便于关闭分支有液体,并且让分支部分管路无流程上的盲端,方便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分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可用于但不仅限于血液透析集中供液系统的透析液向血透机的输送,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中心开始配置一种设备—透析液集中供液系统,用于给透析机提供透析液或浓缩透析液。该设备将配制好的液体输送至每台透析机处,由透析机吸液管路吸取液体,供透析治疗使用。一般常见的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给集中供液主供液管路每台透析机位处配置快速接头,血透机治疗时,将吸液管的快速接头接驳到供液管路的快速接头上,抽吸透析液或透析浓缩液,也简称A、B液,治疗结束后,取下快速接头,接回透析机器,执行机器的消毒程序清洁洗液管,如图1、图2所示;另一种方式是集中供液每台透析机位处接驳三通,通过A和B两个罗伯特软管夹切换通断,从而实现治疗吸液和消毒吸管的两个功能,如图3、图4所示;以上两种连接方式都有其不足之处。第一种由于采用快速接头,反复的插拔,快速接头密封圈容易磨损,导致漏液和透析液风干后积盐。而且集中供液侧接头不使用时,裸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污染。第二种方式由于采用了夹子或阀门切换,是全程封闭供液,不容易污染液体,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如果操作人员忘了切换夹子,直接消毒血透机,会导致有的品牌血透机消毒液或废液反向进入集中供液管路。从而给后续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医疗风险。还有一个缺点,会导致洗液管消毒有明显的盲端,不利于血透机彻底消毒。本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以上两种结构的弊端,既减少漏液的可能性,又能避免接头暴露在空气中的所收到的可能污染,还能减少吸液管盲端,消毒更彻底,而且,还能避免误操作导致消毒液或废液进入集中供液系统,导致交叉感染和治疗风险。基于上述提出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液体分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分流装置,针对上述缺陷之一,引入模块本体结构,在模块本体内部设置液体流通和阻断结构,从而解决了现有与透析液连接的接头存在的反复插拔容易导致损坏,以及采用阀门结构忘记切换导致供液管路污染等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液体分流装置,包括模块本体,模块本体上设有插入到模块本体中的柱塞,柱塞的头部为可升降柱塞头;柱塞的中部设有螺纹,柱塞上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位于螺纹的上端,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均位于螺纹的下端;螺纹与第二密封圈之间的柱塞部分与液体进水分支管连通,第二密封圈与第三密封圈之间的柱塞部分连接有液体出水分支管,第三密封圈所在柱塞部分端的下端设置有与主管路液体连通的单向阻挡件,单向阻挡件分别与进水主管路、出水主管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液体进水分支管、液体出水分支管、进水主管路、出水主管路的一端均位于模块本体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模块本体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阻挡件为容腔,容腔内设有浮球,且浮球的密度大于容腔内液体。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阻挡件为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模块本体为塑料块。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阻挡件的底部设有密封垫。进一步地,所述液体进水分支管、液体出水分支管、进水主管路、出水主管路与模块本体外缘部分接触端外周均设有管路接头。进一步地,所述液体进水分支管、液体出水分支管分别与透析机管路连接,且液体进水分支管、液体出水分支管构成分支液体管路,进水主管路、出水主管路构成供液主管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中对主管路分流装置的改进,可便于操作阀门,让主管路给分支管路供给液体,也可便于关闭分支有液体,并且让分支部分管路无流程上的盲端,方便消毒。2)本技术方案中主管路液体进入分支管路之前,设有单向阀结构,确保了分支液体不会反流至主管路,避免分支管路的液体逆向污染主管路液体。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采用快速接头的吸透析液状态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采用快速接头的消毒清洗状态示意图;图3为
技术介绍
中采用三通接头的吸透析液状态示意图;图4为
技术介绍
中采用三通接头的消毒清洗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关闭分支流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打开分支流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液体进水分支管,2-液体出水分支管,3-柱塞,4-模块本体,5-出水主管路,6-进水主管路,7-第一密封圈,8-螺纹,9-第二密封圈,10-第三密封圈,11-浮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5、图6所示,一种液体分流装置,包括模块本体4,模块本体4上设有插入到模块本体4中的柱塞3,柱塞3的头部为可升降柱塞头;柱塞3的中部设有螺纹8,柱塞3上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第一密封圈7位于螺纹8的上端,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均位于螺纹8的下端;其中,螺纹8与第二密封圈9之间的柱塞部分与液体进水分支管1连通,第二密封圈9与第三密封圈10之间的柱塞部分连接有液体出水分支管2,第三密封圈10所在柱塞部分端的下端设置有与主管路液体连通的单向阻挡件,单向阻挡件分别与进水主管路6、出水主管路5连接。其中,所述液体进水分支管1、液体出水分支管2、进水主管路6、出水主管路5的一端均位于模块本体4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模块本体4的外部。其中,所述单向阻挡件为容腔,容腔内设有浮球,且浮球的密度大于容腔内液体。所述单向阻挡件还可为单向阀结构。其中,所述模块本体4为塑料块或其他材质的结构件。其中,所述单向阻挡件的底部设有密封垫12。其中,所述液体进水分支管1、液体出水分支管2、进水主管路6、出水主管路5与模块本体4外缘部分接触端外周均设有管路接头。其中,所述液体进水分支管1、液体出水分支管2分别与透析机管路连接,且液体进水分支管1、液体出水分支管2构成分支液体管路,进水主管路6、出水主管路5构成供液主管路。工作原理为:柱塞3中部带螺纹8,选择柱塞3头部,可以升降柱塞3。柱塞3上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均用来隔离相关的液体。柱塞3最上端的第一号密封圈7,保证液体进水分支管1流入的液体不会往外泄漏。容腔内的浮球为圆形的小球,且密度大于液体,浮球下面是密封垫12,由于重力作用,浮球上侧的分支管路里面的液体不能进入下方的主管路;而在压力作用下,主管路即进水主管路内的液体可以往上克服浮球的重力进入分支管路内,此结构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当透析机冲洗、消毒或待机时,顺时针拧动切换流程柱塞3,螺纹8设计使得柱塞3下降,下降到底后,第三密封圈10堵住主管路供液口如进水主管路6,主管路中液体与分支流程切断。此时,第二密封圈9因为柱塞3下降后,此处包裹柱塞3的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本体(4),模块本体(4)上设有插入到模块本体(4)中的柱塞(3),柱塞(3)的头部为可升降柱塞头;柱塞(3)的中部设有螺纹(8),柱塞(3)上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第一密封圈(7)位于螺纹(8)的上端,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均位于螺纹(8)的下端;/n螺纹(8)与第二密封圈(9)之间的柱塞部分与液体进水分支管(1)连通,第二密封圈(9)与第三密封圈(10)之间的柱塞部分连接有液体出水分支管(2),第三密封圈(10)所在柱塞部分端的下端设置有与主管路液体连通的单向阻挡件,单向阻挡件分别与进水主管路(6)、出水主管路(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本体(4),模块本体(4)上设有插入到模块本体(4)中的柱塞(3),柱塞(3)的头部为可升降柱塞头;柱塞(3)的中部设有螺纹(8),柱塞(3)上从上至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第一密封圈(7)位于螺纹(8)的上端,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均位于螺纹(8)的下端;
螺纹(8)与第二密封圈(9)之间的柱塞部分与液体进水分支管(1)连通,第二密封圈(9)与第三密封圈(10)之间的柱塞部分连接有液体出水分支管(2),第三密封圈(10)所在柱塞部分端的下端设置有与主管路液体连通的单向阻挡件,单向阻挡件分别与进水主管路(6)、出水主管路(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进水分支管(1)、液体出水分支管(2)、进水主管路(6)、出水主管路(5)的一端均位于模块本体(4)的内部,另一端位于模块本体(4)的外部。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
申请(专利权)人:徐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