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检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25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院内检查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底部的轮子,所述车体包括位于上层的顶部敞口的箱体和位于下层的板体,箱体通过两个纵向隔板分隔为左腔、中间腔和右腔,左腔通过一个横向隔板一分隔为前后分布的呼吸机容纳腔和复苏囊容纳腔,呼吸机容纳腔的底壁固定有呼吸机固定带,右腔通过两个横向隔板二分隔为前后分布的注射泵容纳腔一、监护仪容纳腔和注射泵容纳腔二,板体与箱体的底部之间为氧气瓶放置空间,板体上固定有氧气瓶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院内检查车给危重症患儿外出检查带来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院内检查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院内检查车。
技术介绍
医院内使用的新生儿外出检查车是上下三层式的结构,第一层放置婴儿,第二层放置复苏囊和注射泵,第三层放杂物,前使用的新生儿外出检查车不方便携带部分危重症患儿外出检查时需要使用到的呼吸机、氧气瓶、监护仪,给危重症患儿外出检查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设计一种院内检查车,以改善前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院内检查车,给危重症患儿外出检查带来了便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院内检查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底部的轮子,所述车体包括位于上层的顶部敞口的箱体和位于下层的板体,箱体通过两个纵向隔板分隔为左腔、中间腔和右腔,左腔通过一个横向隔板一分隔为前后分布的呼吸机容纳腔和复苏囊容纳腔,呼吸机容纳腔的底壁固定有呼吸机固定带,右腔通过两个横向隔板二分隔为前后分布的注射泵容纳腔一、监护仪容纳腔和注射泵容纳腔二,板体与箱体的底部之间为氧气瓶放置空间,板体上固定有氧气瓶固定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呼吸机容纳腔的靠中间腔的侧壁的顶部凹陷形成一线槽一,注射泵容纳腔一、监护仪容纳腔和注射泵容纳腔二的靠中间腔的侧壁的顶部分别凹陷形成一线槽二。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呼吸机固定带有四条,其中两条呼吸机固定带固定在呼吸机容纳腔的底板的前侧,另两条呼吸机固定带固定在呼吸机容纳腔的底板的后侧,位于呼吸机容纳腔的底板前侧的两条呼吸机固定带与位于呼吸机容纳腔的底板后侧的两条呼吸机固定带通过插扣结构一可拆卸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呼吸机容纳腔的底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分别开有两个开孔一,呼吸机固定带的一端自底板顶部穿过相应开孔一后在底板的底部打结固定。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氧气瓶固定带有六条,其中三条氧气瓶固定带固定在板体的前侧,另三条氧气瓶固定带固定在板体的后侧,位于板体前侧的三条氧气瓶固定带与位于板体后侧的三条氧气瓶固定带通过插扣结构二可拆卸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板体的前侧和后侧均分别开有三个开孔二,氧气瓶固定带的一端自板体的顶部穿过相应开孔二后在板体底部打结固定。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轮子有四个,四个轮子通过分别通过一支撑脚连接至板体的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院内检查车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在检查上设计呼吸机容纳腔、复苏囊容纳腔、注射泵容纳腔一、监护仪容纳腔和注射泵容纳腔二及板体,方便在检查车上分别放置呼吸机、复苏囊、注射泵、监护仪和氧气瓶,给危重症患儿外出检查带来了便利。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院内检查车的主视图。图2为院内检查车的俯视图。图3为板体位置的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车体1,箱体11,板体12,纵向隔板13,横向隔板一14,呼吸机固定带15,横向隔板二16,氧气瓶固定带17,线槽一18,线槽二19,中间腔a,呼吸机容纳腔1a,复苏囊容纳腔1b,注射泵容纳腔一1c,监护仪容纳腔1d,注射泵容纳腔二1e,插扣结构一1f,开孔一1g,插扣结构二1h,开孔二1i,轮子2,支撑脚3,推手4。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考图1-3,所述的院内检查车包括车体1和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轮子2。所述车体1包括位于上层的顶部敞口的箱体11和位于下层的板体12。箱体11通过两个纵向隔板13分隔为左腔、中间腔a和右腔,左腔通过一个横向隔板一14分隔为前后分布的呼吸机容纳腔1a和复苏囊容纳腔1b,呼吸机容纳腔1a的底壁固定有呼吸机固定带15,右腔通过两个横向隔板二16分隔为前后分布的注射泵容纳腔一1c、监护仪容纳腔1d和注射泵容纳腔二1e,板体12与箱体11的底部之间为氧气瓶放置空间,氧气瓶放置空间的前后左右四面均敞口,板体12上固定有氧气瓶固定带17。所述呼吸机容纳腔1a的靠中间腔的侧壁的顶部凹陷形成一线槽一18,注射泵容纳腔一1c、监护仪容纳腔1d和注射泵容纳腔二1e的靠中间腔的侧壁的顶部分别凹陷形成一线槽二19。箱体11的一侧上部安装有推手4,方便推行检查车。所述呼吸机固定带15有四条,其中两条呼吸机固定带15固定在呼吸机容纳腔1a的底板的前侧,另两条呼吸机固定带15固定在呼吸机容纳腔1a的底板的后侧,位于呼吸机容纳腔1a的底板前侧的两条呼吸机固定带15与位于呼吸机容纳腔1a的底板后侧的两条呼吸机固定带15通过插扣结构一1f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呼吸机容纳腔1a的底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分别开有两个开孔一1g,呼吸机固定带15的一端自底板顶部穿过相应开孔一1g后在底板的底部打结固定。所述氧气瓶固定带17有六条,其中三条氧气瓶固定带17固定在板体12的前侧,另三条氧气瓶固定带17固定在板体12的后侧,位于板体12前侧的三条氧气瓶固定带17与位于板体12后侧的三条氧气瓶固定带17通过插扣结构二1h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板体12的前侧和后侧均分别开有三个开孔二1i,氧气瓶固定带17的一端自板体12的顶部穿过相应开孔二1i后在板体12底部打结固定。所述轮子2有四个,四个轮子2通过分别通过一支撑脚3连接至板体12的底部,四个轮子2均带有脚刹且均采用大直径的轮子。使用时,将氧气瓶放在板体12上并通过氧气瓶固定带17固定,将复苏囊放置在复苏囊容纳腔1b内,将呼吸机放置在呼吸机容纳腔1a内并且通过呼吸机固定带15固定,与呼吸机连接的导线放在线槽一18内,将注射泵放置在注射泵容纳腔一1c和注射泵容纳腔二1e内,将监护仪放置在监护仪容纳腔1d内,注射泵和监护仪连接的导线放在相应线槽二19内。新生儿放置在中间腔a内。在危重症患儿外出检查时,推着本院内检查车,方便了外出检查的新生儿在外出检查途中使用检查车上所放置的设备。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院内检查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底部的轮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位于上层的顶部敞口的箱体和位于下层的板体,箱体通过两个纵向隔板分隔为左腔、中间腔和右腔,左腔通过一个横向隔板一分隔为前后分布的呼吸机容纳腔和复苏囊容纳腔,呼吸机容纳腔的底壁固定有呼吸机固定带,右腔通过两个横向隔板二分隔为前后分布的注射泵容纳腔一、监护仪容纳腔和注射泵容纳腔二,板体与箱体的底部之间为氧气瓶放置空间,板体上固定有氧气瓶固定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院内检查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底部的轮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位于上层的顶部敞口的箱体和位于下层的板体,箱体通过两个纵向隔板分隔为左腔、中间腔和右腔,左腔通过一个横向隔板一分隔为前后分布的呼吸机容纳腔和复苏囊容纳腔,呼吸机容纳腔的底壁固定有呼吸机固定带,右腔通过两个横向隔板二分隔为前后分布的注射泵容纳腔一、监护仪容纳腔和注射泵容纳腔二,板体与箱体的底部之间为氧气瓶放置空间,板体上固定有氧气瓶固定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院内检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容纳腔的靠中间腔的侧壁的顶部凹陷形成一线槽一,注射泵容纳腔一、监护仪容纳腔和注射泵容纳腔二的靠中间腔的侧壁的顶部分别凹陷形成一线槽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院内检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固定带有四条,其中两条呼吸机固定带固定在呼吸机容纳腔的底板的前侧,另两条呼吸机固定带固定在呼吸机容纳腔的底板的后侧,位于呼吸机容纳腔的底板前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苏敏廖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