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608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磁共振仪器一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固定座的顶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座,滑座的底部延伸至滑槽内,滑座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实用性好,便于对床板进行横向水平位置调节,而且便于对床板进行纵向水平位置调节,实现对床板的移动位置进行精准导向和定位,避免床板和患者移动时出现偏差,可把病人身体需要检查的部位移动至磁共振仪器内合适位置,便于对病人进行检查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磁共振
,具体为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现象,包含核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或称电子自旋共振,现今,利用磁共振检查是医学常用的对患者检查的方式之一,也是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生物体组织能被电磁波谱中的短波成分如X线等穿透,但能阻挡中波成分如紫外线、红外线及长波,在使用磁共振仪器对病人进行检查时,病人需要躺在磁共振仪器一侧的床板上,然后通过控制床板的水平移动把病人送入磁共振仪器内进行检查工作。但是,现有技术中,病人躺在磁共振仪器一侧的床板上时,不便于对床板的横向水平位置进行调节,而且不便于对床板的纵向水平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不能够实现对床板的移动位置进行精准的导向和定位,导致不能够把病人需要检查的部位移动至磁共振仪器内合适位置,给病人的检查工作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解决了病人躺在磁共振仪器一侧的床板上时,不便于对床板的横向水平位置进行调节,而且不便于对床板的纵向水平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不能够实现对床板的移动位置进行精准的导向和定位,导致不能够把病人需要检查的部位移动至磁共振仪器内合适位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磁共振仪器一侧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固定座的顶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座,滑座的底部延伸至滑槽内,滑座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槽外并与齿条相啮合,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设有两个螺纹柱,两个螺纹柱上均螺纹套设有活动座,两个活动座的顶部均延伸至固定槽外,两个活动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床板,两个螺纹柱上均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固定槽内设有位于两个螺纹柱之间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套设有第三齿轮,两个第二齿轮均与第三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滑槽内固定安装有位于齿条上方的导向杆,滑座滑动套设在导向杆上。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柱,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柱滑动安装在第一限位槽内。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槽,两个活动座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柱,两个第二限位柱分别滑动安装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内。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轴承座,两个螺纹柱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相对应的轴承座上。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机架,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通过启动第一电机正转,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得滑座带动安装板和床板水平向左滑动,滑座在导向杆上左滑,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反转,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反方向转动,使得滑座带动安装板和床板水平向右滑动,从而通过控制第一电机的正反转,可对床板的横向水平位置进行调节。(2)、该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通过启动第二电机正转,第二电机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两个第二齿轮和两个螺纹柱转动,使得两个活动座带动床板水平向前移动(从俯视的角度观察),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反转,第二电机带动第三齿轮反方向转动,第三齿轮带动两个第二齿轮和两个螺纹柱反方向转动,使得两个活动座带动床板水平向后移动(从俯视的角度观察),从而通过控制第二电机的正反转工作,可对床板的纵向水平位置进行调节。(3)、该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通过让病人躺在床板上,通过对床板进行横向水平位置调节和对床板进行纵向水平位置调节,能够对床板的移动位置进行精准导向和定位,确保床板移动的准确性,避免对床板和患者移动时出现偏差,可把病人身体需要检查的部位移动至磁共振仪器内合适位置,便于对病人进行检查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安装板俯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座;2、固定座;3、滑槽;4、齿条;5、安装板;6、滑座;7、安装槽;8、第一电机;9、第一齿轮;10、固定槽;11、螺纹柱;12、活动座;13、床板;14、第二齿轮;15、第二电机;16、第三齿轮;17、导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磁共振仪器一侧的支撑座1,支撑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3,滑槽3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4,固定座2的顶部设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座6,滑座6的底部延伸至滑槽3内,滑座6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槽7外并与齿条4相啮合,安装板5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10,固定槽10内设有两个螺纹柱11,两个螺纹柱11上均螺纹套设有活动座12,两个活动座12的顶部均延伸至固定槽10外,两个活动座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床板13,两个螺纹柱11上均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4,固定槽10内设有位于两个螺纹柱11之间的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端固定套设有第三齿轮16,两个第二齿轮14均与第三齿轮16相啮合。滑槽3内固定安装有位于齿条4上方的导向杆17,滑座6滑动套设在导向杆17上,固定座2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柱,安装板5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柱滑动安装在第一限位槽内,固定槽10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二限位槽,两个活动座1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柱,两个第二限位柱分别滑动安装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内,固定槽10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轴承座,两个螺纹柱11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相对应的轴承座上,固定槽10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机架,第二电机15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使用时,固定座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和外接电源线,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15均为可正反转电机,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15、控制开关和外接电源线依次电性连接构成回路,控制开关可分别控制第一电机8、第二电机15的启停和正反转工作,通过启动第一电机8正转,第一电机8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由于第一齿轮9与齿条4相啮合,在第一齿轮9转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磁共振仪器一侧的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3),滑槽(3)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4),固定座(2)的顶部设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座(6),滑座(6)的底部延伸至滑槽(3)内,滑座(6)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槽(7)外并与齿条(4)相啮合,安装板(5)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10),固定槽(10)内设有两个螺纹柱(11),两个螺纹柱(11)上均螺纹套设有活动座(12),两个活动座(12)的顶部均延伸至固定槽(10)外,两个活动座(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床板(13),两个螺纹柱(11)上均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4),固定槽(10)内设有位于两个螺纹柱(11)之间的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端固定套设有第三齿轮(16),两个第二齿轮(14)均与第三齿轮(16)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共振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磁共振仪器一侧的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3),滑槽(3)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齿条(4),固定座(2)的顶部设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座(6),滑座(6)的底部延伸至滑槽(3)内,滑座(6)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7),安装槽(7)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端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9),第一齿轮(9)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槽(7)外并与齿条(4)相啮合,安装板(5)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10),固定槽(10)内设有两个螺纹柱(11),两个螺纹柱(11)上均螺纹套设有活动座(12),两个活动座(12)的顶部均延伸至固定槽(10)外,两个活动座(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床板(13),两个螺纹柱(11)上均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4),固定槽(10)内设有位于两个螺纹柱(11)之间的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端固定套设有第三齿轮(16),两个第二齿轮(14)均与第三齿轮(16)相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丰光李论雄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