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敦凯专利>正文

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592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包括:底板,其上具有至少一第一鳍片组;至少一热导管,是置于该第一鳍片组旁,用以传导热;散热片组,其是由复数个第二鳍片重叠所组成,且该些第二鳍片上具有数量对应于该热导管的至少一第一开孔以供该热导管穿置、散热以及复数个第二开孔;以及水冷管,是经由该些第二开孔中的一穿置于该些鳍片中,且于该些第二鳍片中绕行、弯折后经由另一第二开孔离开该些第二鳍片;以便该底板放置于一热源上时,该热源所产生的热可经由该热导管传导至该些第二鳍片上与该水冷管中的散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具有至少一热导管、散热片组及水冷管,使热源所产生的热可经由该热导管传导至该散热片组上与该水冷管中的散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按,已知电源供应器通常具有一风扇,以便于运作时由该风扇将电源供应器中的热空气抽出进行散热,随着电脑速度不断提升、功能不断增强,使得电源供应器的瓦数不断增加,风扇尺寸及转速亦跟着增加,惟如此将电源供应器运转时的噪音随着增大,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另有一种不具风扇的电源供应器,其使用热导管将电源供应器中的热空气导出至电源供应器外面并使用鳍片进行散热。请参照图5,其绘示已知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与电源供应器进行结合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70并未具有水冷管,其是将底板71放置于电源供应器80的散热鳍片81上,藉由热导管72将热导出至鳍片73进行散热。惟此种构造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具有下列缺点:1.其只-->由热导管72将热导出,其热导管72的数量将与电源供应器80的瓦数成正比,瓦数高时,过多的热导管72将使得整体散热装置体积及成本增加;2.热导管72的导热效果不若水冷式效果佳。又例如台湾已核准的第255642号新型专利“具导热管的散热装置”,其申请日为2004年03月24日,公告日为2005年01月11日,其是有关一种具导热管的散热装置,该装置包含有:一散热鳍片组,该散热鳍片组上设有一个以上垂直层叠在一起的散热鳍片,该等散热鳍片上设有相对且保持一定间距的穿孔;一导热管,其是呈扁平状,并穿套在散热鳍片组穿孔中,该导热管底部是呈平直状;由上述构件的组成,使导热管呈平直状底部可直接稳固贴靠在晶片处理器上,令晶片处理器所产生的热,可立刻透过导热管的传导,迅速均匀传导至散热鳍片组上,以减少接触热阻,进而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为上述专利具有下列缺点:1.其导热管是呈扁平状,加工较为不易且成本较高;2.其是供CPU用,而非电源供应器用,因此其瓦数较低;3.不具水冷式的效果,诚属美中不足之处。有监于此,申请人乃本于长年来从事散热装置的研发与产销的经验,潜心研究,期能克服上述缺点,经再三实验,始创作出本案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可使电源供应器中的热空气经由热导管导出至鳍片中与水冷管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可使电源供应器不需风扇即可运转,以降低运转时的噪音。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是一种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底板,其上具有至少一第一鳍片组;至少一用以传导热的热导管,是置于该第一鳍片组旁;散热片组,其是由复数个第二鳍片重叠所组成,且该些第二鳍片上具有数量对应于该热导管的至少一第一开孔以供该热导管穿置、散热以及复数个第二开孔;以及一水冷管,是经由该些第二开孔中的一穿置于该些第二鳍片中,且于该些第二鳍片中绕行、弯折后经由另一第二开孔离开该些第二鳍片。其中该底板是为金属所制成,且较佳是为铜或铝。其中该第一鳍片组的数量较佳是为三个,该热导管的数量是为四个,且其中两者是呈略为弯曲状,以使四个热导管平均散布于该第二鳍片上。其中该些第二鳍片是为铝挤型散热片,且其上的第一开孔数量是为四个。其中该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是使用于一电源供应器中。其中该热源是为一晶片或晶片的散热鳍片。其中该散热介质是为一纯水。其中该底板的两侧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锁孔,以供将该底板固持于该-->热源上。其中该散热片组进一步具有一壳体,其正面侧下方分别具有两个水管孔,另其两侧则具有护网,且于该护网上具有复数个花形孔。其中该热导管及该水冷管于该些第二鳍片中是交错放置。附图说明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a)及(b)为示意图,其分别绘示本技术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的顶视及侧视示意图。图2(a)及(b)为示意图,其分别绘示本技术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的顶视及侧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的散热片组30进一步具有一壳体的顶视示意图。图4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技术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与一电源供应器进行结合的示意图。图5为一示意图,其绘示已知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与电源供应器进行结合的示意图。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a)及图1(b),其分别绘示本技术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的顶视及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是使用于一电源供应器中,其包括:底板10;至少一热导管20;散热片组30;以及水冷管40所组合而成。其中,该底板10,较佳是由金属,例如但不限于铜或铝所制成,其上具有至少一第一鳍片组11,用以将热源,例如但不限于电源供应器中的晶片或晶片的散热鳍片进行初步的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三个第一鳍片组11为例加以说明,但其数量可视需要而改变。此外,该底板10的两侧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锁孔12,以供将该底板10固持于热源上(请参照图4)。该热导管20,是置于该第一鳍片组11旁,该热导管20内部具有一金属编织网(图未示)用以传导热,惟此为已知技术,故在此不拟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四个热导管20为例加以说明,但其数量可视需要而改变其数量可视需要而改变。该四个导热管20中两者是呈略为弯曲状,以使四个导热管20平均散布于后述的第二鳍片31上。该散热片组30,其是由复数个第二鳍片31重叠所组成,且该些第二鳍片31上具有数量对应于该热导管20的第一开孔32以供该热导管20穿置于其中及进行散热;此外本技术的散热片组30亦具有复数个第二开孔33以供该水冷管40穿置。其中,该些第二鳍片31是为铝挤型散热片。该水冷管40,是为本技术的重点,其内部具有散热介质(图未示),且较佳是为一纯水,其经由一第二开孔33穿置于该些第二鳍片31中,且于该些第二鳍片31中绕行、弯折后经由另一第二开孔33-->离开该些第二鳍片31。本技术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于组合后,可由将该底板10放置于一热源(请参照图4)上,如此,该热源所产生的热可经由该热导管20传导至该些第二鳍片31上与该水冷管40中的散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加速热交换的速度,如此,即可改善已知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的缺点。请参照图2(a)及图2(b),其分别绘示本技术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的顶视及侧视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具有四个热导管20及一水冷管40;其中该四个热导管20及该水冷管40于该些第二鳍片31中是交错放置,以使该热导管20中的热空气可与该水冷管40中的散热介质可于该些第二鳍片31中具有充分的时间及空间进行散热,因此可以得到较佳的散热效果。请参照图3,其绘示本技术的散热片组30进一步具有一壳体的顶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散热片组30其进一步具有一壳体50,该壳体50的正面侧下方分别具有两个水管孔51,以供该水冷管40进、出该壳体50,另其两侧则具有护网52,且于该护网52上具有复数个花形孔53,以使两侧的空气可由对流的原理由该护网52进入散热片组30中,以便由空气对流增加散热的效果。请参照图4,其绘示本技术的具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底板,其上具有至少一第一鳍片组;至少一用以传导热的热导管,是置于该第一鳍片组旁;散热片组,其是由复数个第二鳍片重叠所组成,且该些第二鳍片上具有数量对应于该热导管的至少一第 一开孔以供该热导管穿置、散热以及复数个第二开孔;以及一水冷管,是经由该些第二开孔中的一穿置于该些第二鳍片中,且于该些第二鳍片中绕行、弯折后经由另一第二开孔离开该些第二鳍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底板,其上具有至少一第一鳍片组;至少一用以传导热的热导管,是置于该第一鳍片组旁;散热片组,其是由复数个第二鳍片重叠所组成,且该些第二鳍片上具有数量对应于该热导管的至少一第一开孔以供该热导管穿置、散热以及复数个第二开孔;以及一水冷管,是经由该些第二开孔中的一穿置于该些第二鳍片中,且于该些第二鳍片中绕行、弯折后经由另一第二开孔离开该些第二鳍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板是为金属所制成,且较佳是为铜或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鳍片组的数量较佳是为三个,该热导管的数量是为四个,且其中两者是呈略为弯曲状,以使四个热导管平均散布于该第二鳍片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热导管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敦凯
申请(专利权)人:徐敦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