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536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确切来说是通过醋酸铑催化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环外联烯醇是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常见骨架(参见:a)A.Baumeler,W.Brade,A.Haag,C.H.Eugster,Helv.Chim.Acta 1990,73,700

715;b)D.R.Sanson,H.Gracz,M.S.Tempesta,D.S.Fukuda,W.M.Nakatsukasa,T.H.Sands,P.J.Baker,J.S.Mynderse,Tetrahedron 1991,47,3633

3644;c)J.

M.Renaud,G.Tsoupras,H.Stoeckli

Evans,R.Tabacchi,Helv.Chim.Acta 1989,72,1262

1267;d)G.Galasko,J.Hora,T.P.Toube,B.C.L.Weedon,D.Andre,M.Barbier,E.Lederer,V.R.Villanueva,J.Chem.Soc.C 1969,1264

1265;e)T.Miyase,A.Ueno,N.Takizawa,H.Kobayashi,H.Karasawa,Chem.Pharm.Bull.1987,35,1109

1117.)。然而,目前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文献报道很少(参见:(a)T.Miura,M.Shimada,S.

Y.Ku,T.Tamai,M.Murakami,Angew.Chem.Int.Ed.2007,46,7101

7103.)。
[0003]因此发展简洁高效的方法合成联烯醇,特别是环外联烯醇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具有挑战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许多化学家尝试合成联烯醇,并取得一些优秀成果(参见:(a)Z.Li,V.Boyarskikh,J.H.Hansen,J.Autschbach,D.G.Musaev,H.M.L.Davies,J.Am.Chem.Soc.2012,134,15497

15504.(b)C.

Y.He,Y.

X.Tan,X.Wang,R.Ding,Y.

F.Wang,F.Wang,D.Gao,P.Tian,G.

Q.Lin,Nat.Commun.2020,11,4293.)。但是这些成果有其自身的不足:第一,底物局限。第二,联烯产物类型不够宽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以1,4

烯炔醇衍生物与芳基重氮衍生物为反应原料,一锅法合成环外联烯化合物,其中:芳基重氮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前体,1,4

烯炔醇衍生物容易制备。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在二价铑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1,4

烯炔醇衍生物与芳基重氮衍生物反应,然后经过氧化物催化剂接力催化,一锅法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所述芳基重氮衍生物的结构式为其中,Ar为吸电子或者给电子的含芳基基团;R4为甲基、叔丁基或者异丙基中的一种。
[0007]进一步的,所述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在氩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

烯炔醇衍生物、芳基重氮衍生物、二价铑催化剂及溶剂(作为优选,所述溶剂为正己烷、甲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三氯甲烷中的任意一种,更进一步优选正己烷,在进一步的氧化物催化过程中,正己烷与二氯甲烷形成混合溶剂,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然后在室温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再往反应瓶中加入氧化物催化剂和二氯甲烷,反应混合液在室温至40摄氏度继续
反应,反应结束后淬灭纯化,得到所述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
[0008]进一步的,1,4

烯炔醇衍生物的结构式为:
[0009][0010]其中,R1为甲基,乙基或丙基;R2为甲基,乙基或苯基。R3为烷基或芳基。
[0011]具体的反应方程式如下(Scheme 1):
[0012][0013]进一步的,所述1,4

烯炔醇衍生物和重芳基重氮衍生物的摩尔比例为1:1

1:2,更进一步优选1:1.5,该摩尔比下的收率最高。
[0014]进一步的,所述二价铑催化剂的用量为1,4

烯炔醇衍生物当量的2%

4%。
[0015]进一步的,所述二价铑催化剂为醋酸铑二聚体、三氟乙酸铑二聚体、特戊酸铑二聚体或辛酸铑二聚体中的任意一种,催化剂醋酸铑二聚体为最好催化剂,只需2%的催化剂当量。超过2%以上的催化剂用量,反应加快,但产物收率不再增加。
[0016]进一步的,所述氧化物催化剂为氧化镁或二氧化硅,其中氧化镁当量为反应底物的100个摩尔量,氧化物催化剂接力催化反应温度为40摄氏度时达到最好收率。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方法先通过第一步催化形成链状的酮类,具有不稳定性,所以紧接着在含有二氯甲烷的溶剂中以氧化物催化剂接力催化,使自身环化生成环外联烯醇。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底物适用性好,高区域选择性得到目标联烯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但不限于此。
[0020]实施实例1:
[0021](3aa)的合成:
[0022][0023]氩气保护下向反应管中加入1a(0.2mmol,40mg)、2a(0.3mmol,54mg)、醋酸铑(2.6mg,2mol%)及正己烷(2mL);之后反应在室温下反应12小时。然后向反应瓶中加入氧化镁0.8g,二氯甲烷(5.0mL),在40摄氏度继续反应3小时,然后硅藻土抽滤,除去滤渣氧化镁,滤液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粗产物通过柱层析纯化得到(3aa)(49.6mg,dr>19:1,收率:
79%)为淡黄色固体.熔点为165

168℃,1H NMR(400MHz,CDCl3)δ7.47

7.42(m,2H),7.34

7.25(m,3H),7.20

7.17(m,3H),6.94

6.92(m,2H),6.86(s,1H),3.23(s,1H),2.58

2.34(m,2H),2.17(s,3H),1.16(t,J=7.6Hz,3H).
13
C NMR(100MHz,CDCl3)δ204.0,202.9,162.4,141.3,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在二价铑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1,4

烯炔醇衍生物与芳基重氮衍生物反应,然后经过氧化物催化剂接力催化,一锅法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所述芳基重氮衍生物的结构式为其中,Ar为吸电子或者给电子的含芳基基团;R4为甲基、叔丁基或者异丙基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在氩气保护下,向反应瓶中加入1,4

烯炔醇衍生物、芳基重氮衍生物、二价铑催化剂及溶剂,然后在室温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再往反应瓶中加入氧化物催化剂和二氯甲烷,反应混合液在室温至40摄氏度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后淬灭纯化,得到所述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4

烯炔醇衍生物的结构式为:其中,R1为甲基、乙基或丙基;R2为甲基、乙基或苯基,R3为烷基或芳基。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环外联烯醇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4

烯炔醇衍生物和重芳基重氮衍生物的摩尔比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生表张鹏孙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