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生产立体衣片的织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527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19
一种可生产立体衣片的织布机,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有织布机机体、设置在该织布机机体内一端的送经机构、设置在送经机构一侧的控制机构、设置在织布机机体一侧的引纬机构以及设置在织布机机体内另一端的卷取机构,特点:在所述引纬机构与卷取机构之间设置一布料立体塑形机构,该布料立体塑形机构包括有一设置在织布机机体上部的呈不规则曲线构造的曲面导纱条,在该曲面导纱条的下方固定安装多个沿着曲面导纱条的弯曲状态并以竖直状态延伸设置的导向杆,且在所述导向杆的下方设置有一曲面辊,该曲面辊的辊体内设置有一加热组件且该曲面辊的周向表面为不规则的曲面形态构造。简化立体型布料的生产流程,减少人工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生产立体衣片的织布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生产立体衣片的织布机。

技术介绍

[0002]织布机,又叫纺机、织机和棉纺机等,是一种以直角交织两组或多组纱线形成织物的机器。织布机有多种分类,按织物纤维分类可分为棉纺织机、毛纺织机、麻袋织机、丝绸织机等,如按织造的引纬方法分类可分为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两大类,无梭织机又可被分为剑杆织机、片梭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多相织机、磁力引纬织机等等。现有的织布机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送经部分、开口部分、引纬部分、打纬部分和卷取部分,并且现有的织布机所生产出来的布料是平面的,但是在实际服装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尤其是一些高档服装的制作过程中,服装需要满足人体体表连续的凹凸起伏形态,例如:人体后上体以及肩胛部向外突起、腰部向内收缩、后臀部又向外突起、女性的胸部也向外突出,因而为了保证服装的美观外形与舒适性,需要将布料塑造成具有立体造型的服装。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就会通过归拔工艺来将平面的布料裁片进行立体造型处理,具体而言,归拔工艺是在制衣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热塑型工艺,其利用织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可发生拉伸和收缩的特点,对衣片某些部位作适当的归拢、拉伸等塑型处理从而改变织物的内部组织密度,从而将其塑造成为符合人体凹凸形态的立体形态。但是在现有对于平面衣片的归拔处理过程中,不仅要求投入的生产设备较多,而且耗时耗力,对于人员的要求度也很高,必须有一定熟练度和经验的人员才能较好地进行归拔操作,这大大增加了成衣加工的难度与复杂性,降低了生产效率,并提高了相关服装厂家的生产成本。
[0003]鉴于前述,有必要将现有生产平面型布料的织布机与这种对平面衣片进行立体化塑形的工艺进行相应的结合,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生产出符合人体曲面造型的立体型布料并解决现有立体型成衣加工的难度与复杂性的可生产立体衣片的织布机。
[0005]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可生产立体衣片的织布机,包括有织布机机体、设置在该织布机机体内一端的送经机构、设置在送经机构一侧的控制机构、设置在织布机机体一侧的引纬机构以及设置在织布机机体内另一端的卷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纬机构与卷取机构之间设置一布料立体塑形机构,该布料立体塑形机构包括有一设置在织布机机体上部的呈不规则曲线构造的曲面导纱条,在该曲面导纱条的下方固定安装多个沿着曲面导纱条的弯曲状态并以竖直状态延伸设置的导向杆,且在所述导向杆的下方设置有一曲面辊,该曲面辊的辊体内设置有一加热组件且该曲面辊的周向表面为不规则的曲面形态构造。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送经机构包括有一设置在织布机机体高度方向中部的送经辊与一导经辊,且所述导经辊设置在送经辊的上方位置处。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有一设置在所述织布机机体底部的驱动辊,且在该驱动辊的上方安装有一与该驱动辊实现转动连接的综框,且该控制机构还包括有一设置在所述综框与布料立体塑形机构之间的打纬钢筘,该打纬钢筘通过设置在其高度方向中部偏下位置处的一转动轴与所述驱动辊实现转动连接。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卷取机构包括有一设置在所述织布机机体顶部的导纱板与一收卷辊,且所述收卷辊设置在导纱板的下方位置处。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所述引纬机构与卷取机构之间设置一布料立体塑形机构,布料通过曲面导纱条与导向杆的导向后被运送并贴合到曲面辊上进行立体塑形操作,最后可形成为符合人体体表连续的凹凸起伏形态的立体衣料,从而能够省去对于平面布料的后续归拔工艺处理,不仅大大简化了立体型布料的生产流程,并减少人工投入,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布料立体塑形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织布机机体;2.送经机构、21.送经辊、22.导经辊;3.控制机构、31.驱动辊、32.综框、33.打纬钢筘、331.转动轴;4.引纬机构;5.卷取机构、51.导纱板、52.收卷辊;6.布料立体塑形机构、61.曲面导纱条、62.导向杆、63.曲面辊、631.加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
[0014]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15]请参阅图1、图2,示出了一种可生产立体衣片的织布机,包括有织布机机体1、设置在该织布机机体1内一端的送经机构2、设置在送经机构2一侧的控制机构3、设置在织布机机体1一侧的引纬机构4以及设置在织布机机体1内另一端的卷取机构5。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引纬机构4与卷取机构5之间设置一布料立体塑形机构6,该布料立体塑形机构6包括有一设置在织布机机体1上部的呈不规则曲线构造的曲面导纱条61,在该曲面导纱条61的下方固定安装多个沿着曲面导纱条61的弯曲状态并以竖直状态延伸设置的导向杆62,且在前述导向杆62的下方设置有一可转动的曲面辊63,且在该曲面辊63的辊体内设置有一加热组件631且该曲面辊63的周向表面为不规则的曲面形态构造。
[0017]进一步地,前述送经机构2包括有一设置在织布机机体1高度方向中部的送经辊21与一导经辊22,且前述导经辊22设置在送经辊21的上方位置处。
[0018]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控制机构3包括有一设置在前述织布机机体1底部的驱动辊31,且在该驱动辊31的上方安装有一与该驱动辊31实现转动连接的综框32,且该控制机构3包括还有一设置在前述综框32与布料立体塑形机构6之间的打纬钢筘33,该打纬钢筘33通
过设置在其高度方向中部偏下位置处的一转动轴331与前述驱动辊31实现转动连接。
[0019]进一步地,前述卷取机构5包括有一设置在前述织布机机体1顶部的导纱板51与一收卷辊52,且前述收卷辊52设置在导纱板51的下方位置处。
[0020]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图2,本申请人简述该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若干经纱从前述送经机构2出发,通过前述控制机构3的综框32后呈交错状并分层开口,同时引纬机构4使得纬纱在经纱中穿梭,从而交织形成不同花纹的织物布料,接着平面型的织物布料被运送到布料立体塑形机构6的曲面导纱条61上,通过曲面导纱条61的导向后布料循着导向杆62向下运动,通过设置曲面导纱条61能够保证布料贴合到曲面辊63上而不会出现布料与曲面辊63之间出现挤压或者空隙的问题,然后布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生产立体衣片的织布机,包括有织布机机体(1)、设置在该织布机机体(1)内一端的送经机构(2)、设置在送经机构(2)一侧的控制机构(3)、设置在织布机机体(1)一侧的引纬机构(4)以及设置在织布机机体(1)内另一端的卷取机构(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纬机构(4)与卷取机构(5)之间设置一布料立体塑形机构(6),该布料立体塑形机构(6)包括有一设置在织布机机体(1)上部的呈不规则曲线构造的曲面导纱条(61),在该曲面导纱条(61)的下方固定安装多个沿着曲面导纱条(61)的弯曲状态并以竖直状态延伸设置的导向杆(62),且在所述导向杆(62)的下方设置有一曲面辊(63),该曲面辊(63)的辊体内设置有一加热组件(631)且该曲面辊(63)的周向表面为不规则的曲面形态构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生产立体衣片的织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经机构(2)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