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0476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属于电动车辆技术领域。电池箱包括箱体框架、液冷板及水管接头;箱体框架包括纵梁、多个边梁及多个间隔设置的横梁,多个边梁依次连接以围合成环形结构,且纵梁、横梁及边梁能形成多个用于放置电池的容纳空间,每个横梁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两侧边均凸出于横梁的两侧边,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边梁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位于环形结构内侧的侧边凸出于边梁的侧边;环形结构围合于液冷板的周向,且液冷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通孔,以用于安装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水管接头设置在边梁上位于环形结构外侧的一侧上。优点在于:其结构强度及安全性均较高。性均较高。性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箱作为动力电池系统的关键组成,既要保护动力电池系统中的电池免受外界的碰撞,也要保证电池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以使电池能够进行正常工作。
[0003]其中,电池箱是用于支撑及防护的箱体和用于热管理电池的液冷板相互分离设置,且液冷板安装在箱体的底板上,并在液冷板与箱体两者之间设置有隔热泡棉以作为隔热和缓冲使用;由于液冷板安装在箱体的底板上,液冷板与底板两者的重量会极大地增加整个电池箱的重量,无法实现电池箱的轻量化需求;且将液冷板安装在箱体上还需要较多的隔热泡棉等辅助材料,导致电池箱的成本较高。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有的电池箱将液冷板与箱体框架直接集成设置,使液冷板直接作为箱体框架的底板,虽然能够使液冷板既作为电池箱的支撑以承载电池,又能够用于冷却电池以使电池处于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且不需要额外的辅助材料,使生产成本较低。
[0005]但由于直接将液冷板直接作为箱体框架的底板很容易导致箱体框架底部的支撑强度较弱,无法保证较为稳定支撑电池,使整个电池箱的结构强度较差;同时,由于设置在液冷板上的用于接入冷却介质的水管接头均位于箱体框架的内部,很容易导致冷却介质从水管接头处渗出,从而流入电池内而损坏电池,导致其使用安全性较差。
[0006]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r/>[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箱,其结构强度及安全性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且能够满足电池箱的轻量化需求。
[0008]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电池箱,包括:
[0010]箱体框架,其包括纵梁、多个边梁及多个间隔设置的横梁,多个所述边梁依次连接以围合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交叉设置,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边梁抵接,以使所述纵梁、所述横梁及所述边梁形成多个用于放置电池的容纳空间,且每个所述横梁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边均凸出于所述横梁的两侧边,以能够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所述电池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边梁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方向沿所述边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位于所述环形结构内侧的侧边凸出于所述边梁的侧边,以能够将所述电池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0011]液冷板,所述环形结构围合于所述液冷板的周向,且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多个第
一安装通孔,以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顶端面;
[0012]水管接头,所述水管接头设置在所述边梁上位于所述环形结构外侧的一侧上,并与所述液冷板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箱体框架还包括:
[0014]加强梁,其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以及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加强梁位于所述纵梁的底端,所述加强梁用于支撑所述电池。
[0015]优选地,所述液冷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以用于安装所述加强梁,且所述加强梁的顶端面凸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通孔的顶端面。
[0016]优选地,所述液冷板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并联流道,所述流道均与所述水管接头连通,且所述流道的入口口径随所述流道与所述水管接头的距离远近逐渐变小。
[0017]优选地,所述流道内设置有多个凸起。
[0018]优选地,所述横梁、所述加强梁、所述纵梁及所述边梁之间均通过搅拌摩擦焊接与弧焊相结合的方式固定,以形成所述环形结构。
[0019]优选地,所述箱体框架与所述液冷板之间通过搅拌摩擦焊接的方式固定,且所述箱体框架与所述液冷板之间涂覆有密封胶。
[0020]优选地,所述边梁上位于所述环形结构外侧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以用于安装所述水管接头。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其包括的电池箱的结构强度及安全性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且能够满足电池箱的轻量化需求。
[0022]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3]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箱。
[0024]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车辆,其包括的电池箱的结构强度及安全性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且能够满足电池箱的轻量化需求。
[002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6]一种电动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系统。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8]通过使箱体框架中的多个边梁依次连接以围合形成环形结构,且使环形结构围合于液冷板的周向,以使液冷板既作为电池箱的型材支撑以用于承载电池的重量,又可以用来冷却电池,使电池处于最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而免去了箱体框架的底板设置,不仅降低了整个电池箱的重量,使其能够满足电池箱的轻量化需求,而且减少了用于装配所需的隔热泡棉等辅助材料,使电池箱的生产成本较低;同时使箱体框架中的纵梁与横梁交叉设置,纵梁与横梁的两端均分别与边梁抵接,以使纵梁、横梁及边梁相互之间能够形成多个用于放置电池的容纳空间,以能够避免当其中一个容纳空间内的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各个容纳空间之间的横梁与纵梁能够有效阻隔电池的热量蔓延,以使整个电池箱的使用安全性较高;且每个横梁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沿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边梁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以增强整个电池箱的结构强度;并使第一支撑板的两侧边均凸出于横梁的两侧边,以能够将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电池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板上,使第二
支撑板上位于环形结构内侧的侧边凸出于边梁的侧边,以能够将电池放置在相邻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上,从而能够避免直接将电池放置在位于容纳空间内的液冷板上,以避免将电池直接放置在液冷板上而压坏液冷板的问题,以能够较好地保护液冷板,进一步使其安全使用性较高;且在液冷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通孔,以用于安装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以使液冷板与整个箱体框架能够形成交错式连接结构,使液冷板与箱体框架之间的固定较为牢固,同时使纵梁与横梁交叉设置以形成类似于鱼骨结构,使箱体框架的结构强度较高,从而进一步使整个电池箱的结构强度较高;且将用于接入冷却介质的水管接头设置在边梁上位于环形结构外的一侧上,实现了环形结构的内外侧干湿分离,以避免将水管接头设置在环形结构内侧而导致冷却介质从水管接头处渗出以流入电池内而损坏电池的问题,进一步使其使用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箱底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框架,其包括纵梁(13)、多个边梁(11)及多个间隔设置的横梁(12),多个所述边梁(11)依次连接以围合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纵梁(13)与所述横梁(12)交叉设置,所述纵梁(13)与所述横梁(12)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边梁(11)抵接,以使所述纵梁(13)、所述横梁(12)及所述边梁(11)形成多个用于放置电池(3)的容纳空间,且每个所述横梁(12)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5),所述第一支撑板(15)的两侧边均凸出于所述横梁(12)的两侧边,以能够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所述电池(3)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15)上,沿所述横梁(12)长度方向延伸的所述边梁(1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6),所述第二支撑板(16)的方向沿所述边梁(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板(16)上位于所述环形结构内侧的侧边凸出于所述边梁(11)的侧边,以能够将所述电池(3)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板(15)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6)上;液冷板(2),所述环形结构围合于所述液冷板(2)的周向,且所述液冷板(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通孔(23),以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板(15)及所述第二支撑板(16),所述第一支撑板(15)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6)的顶端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通孔(23)的顶端面;水管接头(4),所述水管接头(4)设置在所述边梁(11)上位于所述环形结构外侧的一侧上,并与所述液冷板(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框架还包括:加强梁(14),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军孙焕丽荣常如许立超刘鹏曹云飞乔延涛姜云峰阎超孙永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